书籍列表


心史叢刊三集

作者: 孟森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8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本书有清易代之后,史无成书,谈故事者,乐数清代事实。又以清世禁网太密,乾隆间更假四库馆为名,术取威胁、焚毁、改窜,基于焚书坑儒之祸。纪禁 之后,其反动之力遂,成无数不经污蔑之谈。吾曹于清一代,原无所加甚其爱憎,特传疑传信为操觚者之责,不欲随波逐流,辄于谈清故者有所辨正。偶举一事,不惮罗列旧说,稍稍详其原委,非敢务博贪多冀折衷少得真相取。积若干条,先后应各日报之约,陆续刊登。既刊登,辄又济鉴所及,有所补订。

日知錄集釋

作者: 顧炎武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4

《日知录》是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性著作,其内容包含宏富,对于经史的义例、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诗文的评判、名物训诂、风俗地理等都有所涉及。另外,顾炎武著此书,本意并不在于考据,而是借此书来寄托其明道救世的宗旨,是顾炎武经世思想的集中体现。黄汝成在《日知录集释叙》中提到顾炎武的学术时说:“其言经史之微文大义、良法善政,务推礼乐德刑之本,以达质文否泰之迁嬗,错综其理,会通其旨。至于赋税、田亩、职官、选举、钱币、权量、水利、河渠、人材、军旅,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这段文字虽然是从整体上评骘顾炎武的学术状况,但是用了评价器《日知录》一书也是非常恰当的。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日知錄三十二卷,國朝顧炎武譔。炎武有左傳杜解補正,已著錄。是書前有自記,稱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其有不合,時復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則遂削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蓋其一生精力所注也。書中不分門目,而編次先後則略以類從。大抵前七卷皆論經義,八卷至十二卷皆論政事,十三卷論世風,十四卷、十五卷論禮制,十六卷、十七卷皆論科舉,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論藝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雜論名義,二十五卷論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論史法,二十七卷論注書,二十八卷論雜事,二十九卷論兵及外國事,三十卷論天象術數,三十一卷論地理,三十二卷爲雜考證。炎武學有本原,博贍而能通貫,每母一事,必詳其始末,參以證佐,而後筆之於書。故引據浩繁,而牴牾者少。非如楊慎、焦竑諸人偶然涉獵,得一義之異同,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閻若璩作潛邱劄記,嘗補正此書五十餘條。若璩之壻沈儼,特著其事於序中。趙執信作若璩墓誌,亦特書其……

流沙墜簡

作者: 罗振玉,王国维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3

《流沙坠简》由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共3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后重印。收录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见罗布泊文书)及少量纸片、帛书等,共计588枚(件)。《流沙坠简》的材料出自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该书分作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三部分。有释文和考释,王国维有长序进行论述考证。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 1949年以前,主要集中于敦煌和居延汉简的整理和研究。如上所述,首批敦煌汉简虽然首先由法国汉学家沙畹率先进行整理和考释,但作出最大贡献的应该首推我国学者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人于1914年合著的《流沙坠简》一书以及王国维后来发表的系列论文,结合传世典籍,不仅对每枚简文分类详加考释,而且应用新发现的简牍资料,撰写出许多研究汉代制度和西北史地的论文,尤其重视把敦煌汉简所记载的内容和汉代烽燧遗址的情况联系起来,力图尽可能恢复汉代烽燧组织系统的原貌。《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和王国维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

二十四史緯

作者: 佚名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2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以纪传体编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之所以被称为正史,既与这些史书在中国史部书籍中的地位有关,也与历代皇朝宣扬正统观念有密切联系。

廿一史四譜

作者: 沈炳震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0

《廿一史四谱》是清代沈炳震撰写的工具书。该书取材自《史记》至《元史》廿一种正史,共五十四卷,分为四谱:卷一至四,纪元谱,是各代年号纪年,依时间先后为序,另有以韵目排列的通检。卷五至廿八,封爵谱,是依韵目次序排列的历代受封爵位的名号王公侯伯,下列姓名史书。卷廿九至三十八,宰执谱,按时代排列各朝的执政官员(宰相、丞相、仆射等)的姓名,另有以韵目排列的通检,可从人名查到官职。卷三十九至五十四,谥法谱,是历代帝王后妃公主的谥号、历朗诸臣的谥号,另有以韵目编排的通检,可从人名查谥号。 古譜牒之作紀年別系具列世謚與記言記事之書相輔而行太史公讀牒記黄帝以來皆有年數采爲五帝本紀又以成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桓君山謂旁行斜上蓋效周譜然則古譜牒雖不傳因史記表尚可考見。自尚書春秋作而世紀晦。史書盛而譜厤之學或幾乎息矣後世惟氏族之書承用其法特以别宗支聯子姓而名公鉅人則或為之年譜以志其生平出處之概。好事者乃并花葩果實種類之同異器物玩好之微一一譜之而其與正史相表裹顧莫之尚夫紀傳文贍而義密書志詞核而事周雖工拙異數未嘗不震發於人耳目閒至譜牒則條具而件繫之不得馳騁其說著為怪奇偉麗之觀其闇而……

澎湖廳志

作者: 林豪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0

《澎湖厅志》,清代澎湖厅地方志,由“金门文人”林豪编纂,初稿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刊行;《澎湖厅志》亦为自《澎湖志略》、《澎湖纪略》、《澎湖续编》后,台湾清领时期最后一本澎湖厅的志书。 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应台湾省设立“通志局”,时任澎湖通判潘文凤接获大宪(上司)命令,赴往台南海东书院取《澎湖厅志》文稿,并在澎湖乡绅蔡玉成处取得副本检阅;“金门文人”林豪再度获聘来澎主编厅志事宜,复请蔡玉成、黄济时参与协修,两个月后完成《澎湖厅志》删补,计十六卷,《澎湖厅志》稿件呈交予台湾巡抚唐景崧,唐景崧另命江苏举人薛绍元检修,删减成十四卷,顺利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刊行。《澎湖厅志》内容除〈卷首.皇言录〉之外,尚编有〈封域〉、〈规制〉、〈经政〉、〈文事〉、〈武备〉、〈职官〉、〈人物〉上、下卷、〈风俗〉、〈物产〉、〈旧事〉,及〈艺文〉上、中、下卷。

史記菁華錄

作者: 姚祖恩字数:0 字、 更新:2023-10-19

《史記菁華錄》,清朝文學批評家姚祖恩的作品,该书一共六卷,五十一篇,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该书分为原文,姚祖恩的眉批、夹批、和尾批三种。眉批和夹批每篇都有,这两种批语侧重于品读原文中的章、句、段。尾批很少有,主要用来总结文章的立意。总得来说,三种批语一般是:分析章法、分析句法、分析立意、指出微言大义,或赞,或叹,或咏,或泣,文笔甚为生动活泼,清新洒脱。 姚祖恩自谓:“特采录而详阅之,务使开卷释然,皆可成诵,间加论断,必出心裁。”

三朝野記

作者: 程演生,李季,王獨清字数:321 字、 更新:2023-10-18

中國力亂外禍歷史書書叙 歷史上本名三或州王版财為寇之成们。清人以異族の主中國、曲解春秋尊王之教因襲政棼書之策·以编抄四庫全書计書微取全國国稻祥至檢察,世■石悦,别全徵之,或抽燬之,俟全圆人民不致弃受民族主義之抄港有来钱教事者,劉以長力擎破之,而且花年定茶某香云時次行女無直魂乎之伎俩。此政策·行之结二百餘年及母季也、節秋枝光生与劉中叔,黄海闻诸光生始印行國叢書学茫疆已火之書拂拭而流布之,其线湖别以行行神州國光集之故分最後廷在居神州國

三史同名錄 四

作者: 汪輝祖字数:100 字、 更新:2023-10-12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三史同名錄 三

作者: 汪輝祖字数:100 字、 更新:2023-10-12

遼金元三史。人多同名如前人所論元有五伯顏四脫脫。金有兩婆慮火三婁室遼有兩蕭韓家奴其類 甚多汪上湖韓門綴學嘗論及之。且云或謂譯無定字同名者不妨易換同音之字若遼之耶律撻不也. 與耶律塔不也撻塔異文阿里海牙與阿禮海牙里禮異文可以示別汪氏以謂同者太多勢難盡變是 固然矣抑有未也譯取同音本無定字史官以私意改易字形取其易於分別爾假如撻甲而塔乙里丙 而禮丁惟史官得自知之。他處紀載仍可彼此互換或一概無分蓋本無一定不易之義例其勢自不能 盡人皆心喩也故汪氏之說徒慮太多不能盡變不知縱能盡變其勢亦不行也又云金有兩婆盧火皆 太宗時宗室以在後者附前有兩訛可皆内族之護衞又同守河中因合為一傳兩蒲察六斤一與謀逆 一守門不肯從亂。並見胡沙虎傳分其所分合其所合金史首創其例似可為法也案金史創例固未足 以立訓而汪氏以為可法則亦不知古人之大體矣夫窮則必變變必求通而後可垂久凡事莫不然也 史家發凡起例當為後世師法遇此等參差之事皆爲前代所無而後世之所必不免者尤宜立法以濟 其窮豈可以巧術小數穿鑿私智苟免己責而不顧後人之難為典要哉夫對音繙譯文字無多名字相 同觸處多有作史者自應推春秋釋例兼法古人同姓名錄特譔為同名考將全史所載毋論有傳無傳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