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作者: 智旭 、 字数:11.39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故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此下卷戒法。而大师精谙律藏。文约义广。点示当年之明律者则易。开悟今时之昧律者则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作者: 智旭 、 字数:2.14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据书末跋语,撰于清顺治四年(1647)。书分两段。先依智“五重玄义”法总述经义,即释名、辨体、明宗、明力用、教相,指出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以实相为正体;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为大乘菩萨藏所摄。第二段是依文释义,分序、正宗、流通三分。此三分又可名为“初善”、“中善”、“后善”。在正宗分中,以“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释文先举经文原句,然后逐次解释。此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今仅见于《嘉兴藏·续藏》。
法藏碎金录
作者: 晁迥 、 字数:9.97 万字、 更新:2022-07-07
笔记著作。宋晁迥撰。晁迥(948—1034),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今属河北)人,自父佺始徙家彭门(今四川彭县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而性耽禅悦,究心内典,有《道院集要》、《昭德新编》等。《法藏碎金录》始作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融会禅理,如宗门语录。天圣十年,整齐字数,分为十卷。其有关文学者,为论古人诗句中含佛理者,其中又以白居易诗为多。如云:“白氏有诗句云:‘梦中说梦两重虚。’今略就改,别作上句云:‘影外影为三等妄,梦中梦是两重虚。’白氏又有诗云:‘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予又拟之别作两句云:‘三台八座九品官,名目不同而已矣。’”多为论禅而非论诗。有《四库全书》本。
菩提道次第广论
作者: 宗喀巴 、 字数:28.1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又名《菩提道次第论》,藏传佛教论书。中国宗喀巴著。宗喀巴,青海湟中人,16岁时赴西藏学习佛法,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本论完成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共24卷,作者以《菩提道灯论》的内容为基础,以下士、中士、上士的“三士道”为修行实践的渐进次第,以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为解脱的要道,详细地论述了解脱及修行次第的问题。作者认为“下士道”是修行佛法的开始,可使人弃恶扬善,修行世间善法,对“下士”说明三界轮回生死之理,可引发其“出离心”,使之入“中士道”。“中士道”太厌离三界生死,追求个人解脱,对“中士”说明救度他人利乐众生之理,可引发“中士”的“菩提心”,使之入“上士道”。“上士”则要不断研习,寻求“中观正见”,由此而斩断烦恼,道济众生,涅槃成佛。此外,作者强调了恪守戒律的重要性。本论标志着宗喀巴佛学思想的成熟,在西藏地区流传极广,先后有多种注本问世,对藏传佛教影响重大。明永乐十三年(1415)宗喀巴曾将此论括其精要,撰成《菩提道次第略论》。汉译本由法曾译,1936年重庆汉藏教理院出版。
« 上一页 1 … 35 36 37 38 39 … 1,39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