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 丁玲 、 字数:2.28 万字、 更新:2022-07-07
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27年冬。初载1928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收入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1928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作品用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以一个患了肺病的少女莎菲和苇弟、凌吉士两个青年男子的感情纠葛为主要线索,描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莎菲的叛逆、追求、幻灭和绝望。莎菲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幸福婚姻,一个人离家来到了北京,社会的冷酷,使她感到苦闷和彷徨。苇弟真挚地爱着她,她却觉得他太没男子气,太没爱的技巧;她不爱他,只是有点可怜他。而新加坡阔少凌吉士俊美的外表,燃起了她少女的不可遏止的激情。她渴望得到凌吉士的爱,可是又发现“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他并不是理想的知己,但仍为他的仪态所倾倒,竟不能自制地渴望并终于得到了凌吉士的拥抱和接吻。过后她又鄙夷自己,伤心地哭了。最后,她决计搭车南下,到无人认识的地方去寻求和探索。作者采用新的结构和大胆的描写,运用细腻的心理剖析刻画了莎菲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她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追求,以及因对现实不满而寻求出路的苦闷和挣扎。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个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国际友人尼姆·韦尔斯说:“作为一个作者,丁玲是第一个来率直地描写少女的内心和情感,她的表现是那样震惊了文艺界和学生界,以致她一旦便成为中国最流行的作家之一。”(尼姆·韦尔斯《续西行漫记》)作品曾引起文坛的注意和争议。
我在霞村的时候
作者: 丁玲 、 字数:1.19 万字、 更新:2022-07-07
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0年底。初载1941年6月20日《中国文化》第2卷第1期。收入短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4年3月远方书店初版)。作品写了一个曾经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遭到蹂躏,后来受抗日民主政府派遣,到沦陷区去收集情报的年青妇女贞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贞贞原是一个农家少女。她十六、七岁时,同村里的青年夏大宝相爱,决心要嫁给他。她爹坚决反对,要把她许给西柳村一个近三十岁的米铺小老板为妾。贞贞不肯接受,就跑到天主教堂里,请求外国神父收留她当姑子。就在她去教堂的那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霞村,她落到日本鬼子手里,在虎口里她忍辱生活了一年多,当和自己人有了联系后,她忍着剧烈的病痛,坚持给抗日军队送情报。后来,她回到了霞村,遭到村里一些人的议论与歧视,而她父母却可怜她,夏大宝仍挚爱她,但是,这时的她已不再以自由婚姻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而决心到延安去,到新的天地去,在学习和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力量。作品着重描写了贞贞回村后,村里不同思想的人们对她的态度和议论,以及她明朗坚毅的性格特征,写出了人物的命运,人物的个性,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在特殊的处境下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心地纯洁的青年女性贞贞的形象,是作品思想上、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 丁玲 、 字数:17.1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6年11月至1948年。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中国农村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及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艺术地再现了广大农民在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暖水屯开展了土改斗争,但群众仍未充分发动起来。恶霸地主钱文贵老谋深算,狡猾阴险,他过去曾积极地为国民党政权和日本侵略军效劳出力,现在又凭着他特有的阶级敏感,在共产党解放了暖水屯的时候,让儿子钱义去参军,成了一名“军属”,并把女儿嫁给村治保员张正典,与贫雇农联亲,还搞美人计逼迫侄女黑妮去找农会主任程仁。同时,他又伙同娼妇白娘娘、小学教员任国忠搞迷信,造谣言,散布变天言论,诬陷干部和积极分子,他还和儿子搞假分家,分散田产财物,自己名下只留少量土地,扬言他家不过是个中农,企图把水搅混,转移斗争目标。暖水屯的穷苦人都对钱文贵怀有深仇大恨,但又耽心钱文贵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因而不愿过早地显露声色。在这种情况下,斗争一度出现了曲折,不但部分村干部,就连土改工作组长文采,都认为钱文贵应该划成中农,而富裕中农顾涌却被错划为富农。土改斗争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县委宣传部长章品来到暖水屯,他一方面依靠党的政策,一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和工作组、村干部一起检查了错误,总结了教训,统一了认识,终于把钱文贵押上了历史审判台,取得了土改斗争的胜利,贫苦人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并掀起了支援解放战争的高潮。这部小说是作者创作生活中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霜叶红似二月花
作者: 茅盾 、 字数:18.10 万字、 更新:2022-07-07
长篇小说。写于1942年。全书14章。前9章连载于《文艺阵地》7卷1号至4号。后5章以《秋潦》为题,连载于重庆《时事新报·青光》第1期至第29期,署名茅盾。1943年5月由桂林华华书店出版单行本。茅盾在《〈霜叶红似二月花〉新版后记》中说,小说“本来打算写从‘五·四’到1927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想在总的方面指出这时期革命虽遭挫折,反革命虽暂时占了上风,但革命必然取得最后胜利。”但后来发生了变化,未能实现原来的创作意图。已完成的部分,是一部反映从辛亥革命以后到“五·四”运动前夕社会生活的作品。小说以江南一带小县城为背景,以惠利轮船公司经理王伯申为发展航运事业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为主线,展开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小说描写人物心理委婉曲折,并借助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布局摇曳多姿,结构错综变化;文字简洁、典雅,具有民族传统特色。
腐蚀
作者: 茅盾 、 字数:13.75 万字、 更新:2022-07-07
茅盾著。1941年连载于香港《大众生活》,同年上海华厦书店印单行本,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大连、长春、太行、晋察冀等地区出过多种版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腐蚀》是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暴露书”,如作者所说,“《腐蚀》是通过赵惠明这个人物暴露了1941年顷国民党特务之残酷、卑劣与无耻,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只是日本特务组织的‘蒋记派出所’……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组织中不少青年分子是受骗、被迫,一旦陷入而无以自拔的”(《腐蚀·后记》)。作品写于1941年初夏,是第一篇对“皖南事件”作出反应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腐蚀》又是一部忏悔书,一个“心灵破碎了的人”的忏悔自白。它以主人公赵惠明内心独白的日记体裁的形式,表达沦为特务的堕落生涯人的痛苦和悔恨,塑造出一个心上布满累累创痕,最终走上忏悔自新道路的复杂人物。作者带几分残酷又带几分宽容地驱使这个女主人公陷入堕落与悔恨交错,痛苦与复仇交织,绝望与追求交杂的心理漩涡,如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把人物按进污浊水之中,又让她在强烈的犯罪感中结晶出心灵的珍珠,从而完成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性格,一曲回肠荡气的心灵交响曲。
多角关系
作者: 茅盾 、 字数:5.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中篇小说。1935年创作。共13节。1936年刊于《文学》6卷1期,1937年5月由文学出版社出版,现收入《茅盾全集》第4卷。小说以上海附近的小县城为背景,以地主兼资本家唐子嘉1934年年关时节的债务纠纷为线索,来组成复杂的故事。他是华光织绸厂大股东兼董事长,因金融恐慌,产品销路困难,已停工数月,无力支付工人的欠薪;他还是立大当铺三大股东之一,存户前来索款也无钱支付。为了度过年关,他加紧在城里收房租,大铺子拖欠,小铺子又交不起;农村由于国民党当局的敲榨和剥削,农民也无力交租。唐子嘉处于欠人债务不能偿还,人欠的帐目又收不回的窘况之中。从中可以看到1934年间城市金融的危机,农村经济的破产,人民生活的贫困。小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通俗化。作者善用白描手法,从一连串行动中,以简劲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的特点。布局紧凑而又曲折,作品以唐子嘉的债务纠纷为线索,巧妙穿插儿女情事,形成两重多角关系。语言朴素、明快。
小言论
作者: 邹韬奋 、 字数:25.66 万字、 更新:2022-07-07
邹韬奋著,共3集。第一集由生活周刊社于1931年10月出版,共收小言论132篇;第二集由生活书店于1933年1月出版,收小言论139篇;第三集由生活书店于1933年2月出版,收小言论56篇。“小言论”是邹韬奋主编《生活》后开辟的一个栏目,每期一篇,刊于卷首,后合编成三个集子。韬奋非常重视小言论的写作,以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我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要尽我的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小言论”的文风明白畅快、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短小精悍,是短评写作的佳品。如《道听途说》、《政府广播革命种子》、《冯玉祥与缎鞋》、《民穷财尽中的阔人做寿》、《思想犯罪》、《择吉安置遗教》、《呻吟的哀音》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 上一页 1 … 345 346 347 348 349 … 1,39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