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春愁何处是归程

作者: 庐隐字数:13.96 万字、 更新:2022-07-07

我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傲的: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总未曾忘记过“自我”的伟大与尊严……

暴风雨前

作者: 李劼人字数:19.6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李劼人著。作于1936年。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写辛丑条约至辛亥革命前夜的社会变化。作品通过成都一个半官半商家庭内外的矛盾纠葛,着重写一群知识分子在维新浪潮中的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成都闹起了红灯教的反清活动,不久被清政府镇压。在官府任职的郝达三的儿子郝又三和他的朋友们组织了鼓吹维新思想的文明合作社。在这个社里,苏星煜对清政府镇压红灯教首领深为不满,积极提倡办新学。在他的影响下,郝达三办起了广智小学。这时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同盟会的尤铁民接受孙中山的委派,回国积极向郝宣传革命思想,但郝对革命顾虑重重。不久,革命党准备暴动的消息走漏,官府要在全城大逮捕,搞得人心惶惶,终因军界、学界多方活动而未能动手。作品着力刻画三个不同知识分子的典型:郝又三是维新组织中的保守派,他奉行既不革命也不反动的中庸哲学。苏星煜是改良派,他怀着救国抱负,在日本接受维新派的改良主义思想,一心想到北京做议员,当官享福。尤铁民是激进派,他高叫流血、革命,但对革命以后建立怎样的社会毫无所知。作品通过在维新运动和反清浪潮中这些知识分子对革命的不同态度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丽石的日记

作者: 庐隐字数:6.13 千字、 更新:2022-07-07

短篇小说,庐隐著。《丽石的日记》是惊世骇俗之作。小说中的丽石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要奋斗的女子。她要奋斗却又找不到出路,只能陷于烦闷之中。好不容易在同性朋友沅青身上找到一点精神安慰,不料沅青最终与她的表哥恋爱,结婚弃丽石而去,这对丽石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她在“忧郁而死吧!忧郁而死吧!”的绝望哀叫中死去。

一个情妇的日记

作者: 庐隐字数:1.00 万字、 更新:2022-07-07

茅盾曾说,读庐隐的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它在庐隐小说中的位置,恰如母爱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样。庐隐小说里的女人,仿佛正是我们今生的前世。庐隐在《一个情妇的日记》中充分展现了第三者痴恋的痛苦。庐隐可谓真正懂得女人的心的,女人有时最难战胜和面对的其实就是她自己。作为第三者,历来为千夫指、万人弃。可“我”爱上仲谦已经胜过爱“我”自己,只要能爱他,“一切的困苦羞辱”,便是死了也是情愿的!“我”的烦恼,丝毫不逊于少年维特的烦恼。

天魔舞

作者: 李劼人字数:21.55 万字、 更新:2022-07-07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1947年5月6日至1948年3月18日连载于成都《新民报》。共二十九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整理出版。作品广泛地描写抗战时期四川社会的黑暗现实。通过奸商老金、马为富、陈登云、陈莉华、白知时、唐淑贞等一群投机者在官商中心“八达号”、娱乐中心“归兮山庄”和黑市交易所等地的活动,揭露了官僚资产阶级、军警特务与美军人员内外勾结,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勾勒出一幅投机“天魔”恣肆狂舞的群丑图。与此同时,作者把笔触向两面伸展,一方面是投机家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一方面是广大人民在鬼魅世界里的痛苦挣扎,从而展现了大后方政治腐败、特务横行、经济凋蔽的一片黑暗景象。作者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社会众生相,在构思和布局上颇见功力,并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死水微澜

作者: 李劼人字数:13.11 万字、 更新:2022-07-07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55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它是作家连续性的“大河小说”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还有《暴风雨前》、《大波》),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01年义和团失败为历史背景,以四川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天回镇为中心舞台,描写了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争斗和消长,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哥老会”本码头的大管家罗歪嘴,指使婊子刘三金迷住土粮户顾天成,骗他上赌台输个精光。顾蓄意报复,趁正月闹灯宵之日动手侮辱罗的姘妇邓么 姑,挑起了殴斗,反被痛打。顾回家大病一场。因报仇心切,便借教会势力与罗作对。不料,北京兴起了义和团,顾吓得无处安身。但很快,洋人占了上风,顾趁势出主意,官府出兵抓罗歪嘴,罗逃走,邓么姑被打成重伤。顾向邓求婚,邓竟然也应允了。 小说形象地揭示出:原先只有封建势力横行的“死水”般的清末社会,之所以有“微澜”泛动,源于帝国主义的侵入、教会势力的增大。作品以罗、顾冲突为中心,展现了大量的对特定时代、特定地区各阶层人物的性情、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刻画。 作品对地方风俗习惯、人际关系、饮食服饰乃至城镇建筑等都有十分精细逼真的描写,表现出高度的写实技能,具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 作品问世不久,郭沫若即以《中国左拉之待望》为题,称赞《死水微澜》是“一位健全的写实主义者”的“伟大的作品”,是“小说的近代史”。

大波

作者: 李劼人字数:79.15 万字、 更新:2022-07-07

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写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消息传来,成都铁路公司里群情激奋,成立以立宪派罗纶为首的四川省保路同志会,运动迅速由成都扩展到全省各地,掀起了罢市罢课、罢捐罢税的热潮。总督赵尔丰逮捕了蒲殿俊、罗纶,数万民众赴总督衙门请愿时遭到血腥镇压。第二部写赵尔丰的倒行逆施激起四川民众的更大愤怒,同盟会联络哥老会组织同志军、学生军,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这时武昌起义消息传来,衙门里一片慌乱,成都城内草木皆兵,幕僚政客纷纷避难。第三部写督办大臣端方奉旨率领湖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同盟会夏之时等在全国迅速高涨的革命形势下带领义军起义,龙泉、重庆相继宣布独立。赵尔丰利用立宪派弱点,表面上交权,成都虽告独立,而清朝官吏依然执政。同时,同盟会发动新军倒戈,使端方遭到应有的惩罚。作品广阔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大政治事件,描绘了新旧势力冲突中各派人物的不同面貌,既具有历史的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大波》与前两部长篇,形象地展现了历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春花

作者: 王统照字数:8.30 万字、 更新:2022-07-07

现代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12月初版,列入“良友文学丛书”;上海晨光图书公司1948年5月重版,改题《春华》,列入“晨光文学丛书”。收《自序》1篇。小说反映了山东济南的一群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后各自所走的不同道路。作品描写坚石原是黎明学会的中坚分子,学生运动受了挫折后,他从斗争中退出,对理想感到茫然。为了避开苦闷的人生,他决定离家出走。过了8个月的佛门生活之后,他后悔与老朋友分道扬镳,最后又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巽甫是个幻想变革的青年,他辞去路政局的美差,与一些青年去苏联考察,对革命有了新的认识,回国后参加了实际斗争。身木立志科学救国,努力读书,后来由中国共产党秘密送往海参崴学习深造。义修是个矛盾论者,又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当遇到挫折后,便感伤厌世,看破红尘。作者采取若干主角平行发展的结构方式,“在不同的生活途径上显示只有大同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动态”《自序》)。

一叶

作者: 王统照字数:8.50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中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 1922年5月。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的主人公李天根是一个青年学生。在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以“爱”作为“人间最大的补剂”。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爱”。他的父亲死于封建家族的迫害,他的恋人死于“野蛮的强迫婚姻”,他的朋友们也因无法忍受黑暗势力的迫害而远走异邦。他的信仰崩溃了,感叹“人生还不如一叶”,于是变成了一位“悲观主义和定命论”者。在描写李天根思想历程的同时,小说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二次革命”后反动军阀疯狂捕杀革命者和无辜平民的罪行,也有所揭露。《一叶》不仅勾画出了自清末至“五四”前夕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端,而且比较细致地描绘了“五四”时代觉悟了的知识分子对人生问题的思索。李天根变成一个“悲观主义与定命论”者,说明他并没有找到新的人生道路。但李天根的挫折、苦闷以至失败,录下了“五四”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在探究人生问题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一叶》技巧上还不够成熟,情节中含有作者较明显的主观倾向,但它以较大的格局,丰富的内容,显示出新文学开创期中长篇小说创作的初步成绩。

山雨

作者: 王统照字数:18.05 万字、 更新:2022-07-07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1932年12月。1933年9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作家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新发展,正如作者在1949年4月将初版诗集《这时代》赠给友人郑爱居时,在书的扇页上明确说明:“民国廿年时东北已为日人所据余之山雨长篇亦成,中国从此变局余之思想遂经移易凡有写作不请事空念与少年期回异”。小说以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山东农村为背景,以主人公奚大有的性格发展为主线,采用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记叙了原有不足十亩地的自耕农奚大有一家,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势力的层层盘剥,其父奚二叔被逼卖地,含恨而死;奚大有率众反击,也身负重伤,不久又被抓兵差,逃回家又正遇饿兵强占村庄,饿兵“恰是一大群乞丐”,将全村所有的衣物吃食抡劫一空。最后,奚大有狠心卖光了剩下的一亩地,举家逃到T岛靠拉洋车度日,并开始觉醒。小说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把旧社会的苛捐杂税、连年的军阀混战和天灾匪祸的描写与拉夫、筑路、饿兵强占村庄等情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象地展示了一幅灾祸横至、大难迭起的动乱局面,揭示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下,“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王统照《<山雨>跋》)暗示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社会发展趋向。因此,作品问世后,引起了文坛的注目,茅盾给予作品以很高的评价:“长篇小说《山雨》,在目前这文坛上是一部应当引人注意的著作。全书大半部的北方农村描写是应当赞美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第二部这样坚实的农村小说,这不是想象的概念的作品,这是血淋淋的生活记录。”(东方未明《王统照的<山雨>》)


1 28 29 30 31 32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