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中國棉業地理

作者: 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編字数:238 字、 更新:2023-10-20

中国棉业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不晚于公元9世纪。在9世纪,当时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阿爾卑斯的冰河

作者: 廷達爾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0

在這本書上我不想把談話和科學混合錯亂起來因為我想在一方面已經慣馴了的心把他的滿足的情緒突然間移到他方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個原故所以把這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主為談話的第二部主為科學的。 在第一部上想就那阿爾卑斯探險家的生活和他們取得知識的方法給以若干的概念在第二部上想把這些知識整理起來而把邦些觀察所得的現象一直到物理的原因繫結其第二部我是本着那如果是知識階級的人的話卽無特別的科學的修養也能感覺興趣的希望去編撰的因此我在原理上對着那更進一步的精深科學的讀者前所應辦的事並不甚注重而把他精詳整理起來的事倒還要努力些我相信第二部最初關於光和熱的性質的簡單說明在讀者方面決不是沒有興趣的這就是對於這種人的特別的嘗試啦。

三年遊擊戰爭

作者: 野草字数:100 字、 更新:2023-10-18

『三年游擊戰爭,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是和二萬五干里長征同樣的輝煌昭亮,表示工農階級的子弟不可屈服,同樣的在抗日階段以及當前的愛國民主革命階段,發揮了中華民族優秀子弟的豐功偉績,是不可磨泯的一頁。」 本書的作者在「後記」裹面對於三年游黎戰本身的讚揚有着這樣的一句話,但這句話,毫無疑問,是可以直接移用來作爲本書的評讚的。 這部書的確是一部很有價値的紀錄,當它在「正報」連載的時候,我和其它的朋友們一樣每期都貪讀着,深深受著感。而我尤其幸運的是作者把他尚未發表的續稿也全部給我看了,所謂「快我先覩』·實在是值得感謝。 這部書,如副題所表示,是「新四軍前身鬥史」の因此,我們從這里不僅可以領略到英勇的兄弟們在堅苦作戰的三年之中的甘苦,從中汲取種種極可寶貴的教訓,而且還可以知道,後來的新四軍之所以英勇善戰,與八路軍不媿是難兄難弟的,是經受了長久的鐵火煆煉而來,决不是偶然的事。

三國干涉還遼秘聞

作者: O.,Franke字数:92 字、 更新:2023-10-15

三国干涉还辽(简称三国干涉)事件,是指俄国、德国和法国三国基于自身利益和国际形势,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联手介入中国清朝政府与大日本帝国政府间的有关协定,使日本放弃占领中国东北辽东半岛地区的历史事件。 此書乃譯自柏林大學漢文教授O. Franke 所著之「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一四年票拍联(签)Die Gross machte in Ostasien von 1894 bis 1914|新监僅限於『三國干涉還遼」一段。係原書第一篇中之第五第六第七三章。至於本書所譯『德日關於遼東問題的協定之原文』則係選自『德國外交部文件彙編』Die Diplomatischen Akten des Auswärtigen Amtes 1871-1914 C.hranke會任德國駐華使館譯官多年當三國干涉還遼之際彼正在中國是以對於各國當時縱横捭闔情形所知甚詳彼於原書序中曾有言曰『中有數事余認爲甚有將其眞相表露之必要者嘗特別加以詳述尤其是特別關於馬關抗議問題一舉。 在此時勢命運之下更有一事隨之而生卽所有當日參加討論接洽此事之德人華人。日人現在只有余一人尚係生存(其餘均已死去)因此。余遂引為己責。至少余必須……

三國史話

作者: 呂思勉字数:126 字、 更新:2023-10-15

斜陽古柳趙家莊, 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後是非誰管得? 滿村聽說蔡中郎。 這是宋朝陸放翁先生的詩,所說的,便是現在的說書。說書雖然是口中的事,然到後來,將說書的人所用的底本,加以潤飾以供衆覽,就成為現在的平話了。平話俗稱小說,亦謂之閒書。雖然是用以消閒的然而人們的知識得自此中的實在不少現在中國的書籍行消最廣的是三國演義據書業中人說他的銷數年年是各種書籍中的第一,這部書有些地方渲染得很有文學意味如赤壁之戰前後便是有些地方卻全是質實的記事簡直和正書差不多這就顯見得其前身係說書的底本說得多的地方穿插改造得多了說得少的地方卻依然如故我在學校中教授歷史多年當學校招考新生以及近年來會考時看過的歷史試卷不少有些成績低劣的眞「不知漢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然而問及三國史事,卻很少荒繆絕倫的。這無疑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十八國遊記 下册

作者: 胡石青字数:684 字、 更新:2023-10-12

偕何君出尋房,因旅館太貴不能久居也。晚何君約至中國街便餐,遇江蘇胡君,安徵黄君字韻三同談,餐後何君有事歸,黄君送余囘寓,談至十二時方去。黄君深痛心於國力之不振,謂曾有一次在某校長宅内便談,某君發議验謂英人完全管理印度,美國人完全管理中國,則世界和平之日近矣云云。彼聞之腦欲裂,此印象終身不能洗去之也。 十一月二十一日 與旅館結帳,每日房錢六元,一出一入取行李開房門皆有小費,又喚汽車移居新租之房,一日夜所用多至十餘元,並未嘗購一切物也。新寓在乾德列(Chand ier)街八十八號,每星期租金七元,房東艾氏特(Tstay),六十餘之老處女也。卡傈第·简旅影阿饮输副品(Cauprigge)(司灵旅)有总(Haward)學,時間甚短,僅觀其建築與圖書館及博物院而巳。其氣象較舊,大概東美大學畢業院較為注重,畢業院中人數亦多,西美文化尙未建立,學生但求畢業於大學,故畢業院之人數較少,且其畢業 願深造者,更有多數赴東方入畢業院,所以東方之畢業院史為發達也。其著名學者之充大學教授者,亦以在東方者爲多,故文物上今日西美尙不足以與東美爭衡也。 末又至一德國博物院参觀,畢,何君送余囘寓,候黄君不至,偕何君同出餐。

三十三種清代傳記綜合引得

作者: 杜連喆,房兆楹字数:421 字、 更新:2023-10-02

清汪輝祖作史姓韻編,九史同姓名錄等書,綜念四史中列傳而為之引得,既便檢閱史傳,復資訂別同名,學者稱之。然史傳而外之總傳尚多,則未能徧該也。 汪書所錄迄於明代。遜清享祚幾三百年,總傅之作,無慮百種。就中即祗錄清代一朝之碑傳遺事,或就一類人物作為小傳者,當居其半。近數年來;若清史稿,清史列傳,碑傳集補,等書相繼出版,益增讀清史者博徵之資料。惟各書修短繁簡不一,如鄭方坤詩人小傅所收不逾百人者,固易檢用,其卷帙浩繁羅列萬人之鉅編如耆獻類徵者,則查閱需時孔多。且如欲集諸傳所錄一人之事蹟,互為參訂,則不知究於何書何卷中已收之,徧翻諸目,尤為虛耗時光。至於人名通檢,耆獻類徵有依人名末字而次之檢韻,雖聊勝於無,究屬不便;清史列傳附有筆畫通檢,雖近經孟森先生復加以清史稿,滿漢名臣傅,及滿漢大臣列傅(註),亦僅清代總傳之一部份而已。 杜聯喆女士編清代總傳引得,取數十種總傳而錄其目,得目片四萬餘張,俾用者以事半功倍之勞,收集思廣益之效;未及竟業而赴美留學,因屬余為續成之。適洪煨蓮先生亦命余亟為編訂,由哈佛燕京社引得編纂處印行。余素昧於史學,然以師友之命不敢辭。因為增删編訂,引得處以庋攋法排列鈔錄,而田繼綜石兆原二先生相助覆校對原稿之力為最勞。歷時約一載而書成,名之曰三十三種清代傳記綜合引得,不敢以為詳且盡。余就杜女士之成規而編訂,個人所獻者甚微也。 原錄諸片中,人名書名卷帙而外,輒並及字號爵里,生卒年月,著述等項。惟以時間短促,不克完全校正,且以引得非人名詞典,遂以個人之意删去之。異日或另為一編焉。

三十三年落花夢 第三版

作者: 宮崎寅藏字数:123 字、 更新:2023-10-02

世傅隋時有東海俠客號虬髯公者,嘗游中華,遍訪豪傑,遇李靖於靈石,識世民於太原,相與談天下大事,許世民為天人之資,勗靖助之以建大業。後世民起義師,除隆凤,果興唐室,稱為太宗·說者謂初多侠客之功有以成其志云·宮崎寅藏君者,今之侠客也。識見高遠,抱負不凡,具懷仁墓義之心,發拯危扶傾之志,日憂黃種陵夷,憫支那削弱·数游漢土,以防英賢,欲共建不世之奇励,襄成典亞之大業:册吾人有再造文那之情能與共和之舉,不遠千里,相來訂交,期許甚深,最勵極摯;方之虬髯,有過之。惟惊吾人無太宗之资,乏衙公之略,馳驅數載,一事無成,實多負君之厚望也,君近以倦游懿阙,將其所歷,筆之於哲,以爲關心亞局典衰籌保黄辅生存者有所取資焉。吾喜其用意之良可為·心之苦,特序此以表揚之。

三十三年落花夢 第四版

作者: ,宮崎寅藏字数:162 字、 更新:2023-10-02

距今大約有二十年罷我在當時朋擠中年齡最小却最先得讀幾本當時不易得的書其中一本就是這三十三年落花夢的譯本年紀稍長聽說虛無黨有一最樂莫如雪夜閉門讀禁書」的話回憶當年竟成了不可再得之樂人事紛紛兒時所見聞也漸忘了 中山先生一死,不由人不追想往事更不由我不追想這書可是這書在當年還只好閉門偷讀流傳之少可知至今日那裏找去呢? 我們最歡喜是竟然找得一冊原本那一天急急從事翻譯己譯得過牛再歡喜不過的是有一位朋友在鄉裏竟發現收藏着一本當時的譯本搜了出來於是運再譯的前半都舍棄了只拿原本裤譯新譯三本校核一過結果只將裤譯本補還一些略去的地方便付印了。

七美鄉城內陳氏祖譜

作者: 陳姓宗親會字数:82 字、 更新:2023-10-02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本而豐碩富麗,水有源而川流不息。人為萬物之靈,奈可忘其本乎?況且家之有承,族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故考世序,編造族譜,意義非凡也。 綜觀全國各姓皆有其族譜,本鄉呂姓也有之。陳氏族系源遠流長,為百家之大姓,在七美也不例外,若不自編族譜,當有愧於顏面矣。鑑於先祖開荒闢地之維艱,纂輯造冊之不濟,實難達成此願。據聞六世聽叔公曾倡議編造,也因資料難覓,考據艱辛,而不了了之。西元1969年,余學成返鄉,經七世文遠之指點與提示,方決心擔此大任。 本族自清朝乾隆年間(約1760年),由開基祖進公隨母自八罩遷徙至此,已衍傳九代,世澤衍昌,近達一千五百餘人,如今幹茂枝繁,分居各處,久而久之,難免足上手下,尊卑顛倒,親親之誼,視作路人,應修譜系,急於眉睫。 受命編造之初,實有做事起頭難之感,既無經驗又無助手,僅憑個人淺薄才能,造訪長輩年高者,口述經歷記載之;挨家逐戶啟視家神牌而抄錄之;藉假期赴戶政事務所參閱戶籍而彙整之。經多年的細按統系,得已成譜,足徵本宗族大小皆以稟賦慎終追遠、尊祖敬宗、團結和諧之美德;藉此寄望祖澤綿延、奕世隆昌;俾我世世子孫借鑑既往,策勵來茲,修己敦倫,繩我族戚;而能以此為榮,莫忘根源,共負光宗耀祖之大任;俾萬世而流芳,自強而不息。最後尚冀族中先進,匡持督勗;凡我族親,同心同德。是為序。


1 2 3 4 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