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吴县志

作者: 吴秀之,曹允源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2

《吴县志八十卷》[民国] 吴秀之 等修,曹允源 等纂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一直为行政区划名,撤消县时的辖境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而其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平江府、苏州府治所。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划出城区建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縣志序:有淸一代,嘗方志之學者,首推令稽章實齊氏。顧章氏爲吳郡志、姑蘇志書後,折摘疵顴,幾無完廣,以范文秘、王文恪之資而能文尚有不滿人意之處矣,方志之嘴也。吳縣志直淸乾隆初年,自於嘉下訖宣統,時歷七朝,歲閱百四五十載,地括吳長元三縣,太湖、靖湖雨赠,搜辑之夥,草别之發,蓋可知已。言其最近者,有同治蘇州府志,第府表與縣志一第一略授例不同。况同治己巳至民國初元,亦已四十餘年,其固變革亦復不少。當民國五年,趙君杏生佐吳縣幕,言諸縣長孫公少川,倡議繯修,孫公旋量移不果。穀任吳公秀之府織前跋,設局於沧浪亭,公推曹根蓀、吳穎芝、蔣季和三先生為總妙,选時資任分纂采訪緒事。十二年以致局,十三年聘孔君康侯同任總算均義務職方事之初,所定條例中寶悦之親舊志為滿最。綿歷成時,行將就緒,乃曹蒋兩先生先後捐館,吳先生亦於二十年春初法時延出,始経其事者,惟孔君一人耳。君以一學邕知梗枇,其前縣長黃公雲僧令生其事,乃添延小君印泉、吳君鼎丞,與原在局中之孔君曁王君似諍、雁君浒業、張君……

宝山县志

作者: 吴霞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2

《宝山县志十九卷》[民国] 吴霞 纂修,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宝山县,现为上海市宝山区。因山得名,明永乐十年(1412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山名为宝山。此山早在万历十年(1582年)坍没于海,但其名仍沿用至今。 宝山,原属江苏省,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嘉定县分出,建为宝山县。民国17年,闸北市(与上海县共管)和江湾、殷行、吴淞、彭浦、真如、高桥6个市乡划归上海特别市,境域面积缩小一半。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本区沦陷期间,全境划归上海市,蕴藻浜以北地区为宝山区,浜南分属市中心区和沪北区,长兴归浦东北区。民国17年划出的江湾、殷行、吴淞和大场重归宝山。1960年划出吴淞镇及蕴藻浜以南长江路两侧成立吴淞区,1964年吴淞区并入杨浦区。1980年以后因宝钢建设需要,重新成立吴淞区,城厢镇和吴淞、淞南、庙行、月浦、盛桥等乡一部分归吴淞区。1988年1月,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建制,建立宝山区。 斷句結果 新修志書,其例有二:一為重修,合前人各書哀集以成,而仍明注出處,如吳從政襄沔記、宋如愚劍南須知,此一例也。一篇績修,就古人之書,廣績成編,如無名氏續襄陽耆舊傳、熊欣豫章舊志後撲,此又一例也。大抵時代縣遠,前人著港,不止一種,且互有出入,必須業括以為理董者,則用前例。若歷年未久,前人著作無多,可以據依而成績編者,則用後例。寶山自勝朝雍正三年始行分治,乾隆十年纂成志書十卷,此為第一次志。光緒八年重修為十四卷,印續志中所謂前志也。續志十七卷,成於民國十年,其記載則起光緒八年,訖民國六年,中間僅三十六年,距光緒重修之時,並非久還,且前志尙稱完善,故不用重修,而用綾編,仍於卷末附前……

宝山县续志 附再续志

作者: 张允高,钱淦,吴葭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2

《宝山县续志 附新志备稿,再续志》[明国]张允高、钱淦、吴葭 著,民国十年铅印本 宝山县,现为上海市宝山区。因山得名,明永乐十年(1412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山名为宝山。此山早在万历十年(1582年)坍没于海,但其名仍沿用至今。 宝山,原属江苏省,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嘉定县分出,建为宝山县。民国17年,闸北市(与上海县共管)和江湾、殷行、吴淞、彭浦、真如、高桥6个市乡划归上海特别市,境域面积缩小一半。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本区沦陷期间,全境划归上海市,蕴藻浜以北地区为宝山区,浜南分属市中心区和沪北区,长兴归浦东北区。民国17年划出的江湾、殷行、吴淞和大场重归宝山。1960年划出吴淞镇及蕴藻浜以南长江路两侧成立吴淞区,1964年吴淞区并入杨浦区。1980年以后因宝钢建设需要,重新成立吴淞区,城厢镇和吴淞、淞南、庙行、月浦、盛桥等乡一部分归吴淞区。1988年1月,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建制,建立宝山区。 序:二十世紀以降,科學昌明,人羣進化,承學之士,持今人之識,讀古人之書,探賾索隱,以盡演繹歸納之能事。東儒籐田謂自進化論出,而學子益重厯史,誠哉言歟!我國古史,汗牛充棟,然大抵供帝王將相作大事譜,如斯賓塞東家產貓之喩,非不翔實,無關體要。求其提要鈎元,藉以考證一時之政治風俗學術,則千仞石層中得一二殭石而已。其或散見郡邑諸志,要皆體例互異,詳畧失宜,支離而無所指歸,學者憾焉。寶山自勝朝雍正三年分治,垂二百載,修志凡二次,一纂於乾隆十年趙公之任,再纂於光緒八年吳公之任。趙志草剏簡畧,取舍未盡當。吳志刋正補校,據例發義,頗稍稍完善,迄今又四十稔矣。民國五年,省大吏議續修通志,令飭……

青浦县志

作者: 陈其元,熊其英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2

《青浦县志三十三卷》清‧陈其元等修,熊其英等纂,清光绪五年刊本。 青浦县,现为上海市青浦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华亭县西北修竹、华亭二乡,上海县西新江、北亭、海隅三乡,置青浦县。1999年,撤销青浦县,建立青浦区。 青浦縣志序:民之利在田,田之利在水。白來澤國多腴田,然隄防槠洩,稍不如法,旱苦乾,水苦澇,膏沃無所用之。青浦厥土肥美,前明特重其賦,民病之。國朝一再議減,農者乃有以自存。兵燹後,旋定安集,賦入猶為東南州縣之冠。則田之利為之,而實深仁厚澤,休養生息為之也。抑水道通塞不常,卽田事豐歉無定,以為可恃,將有不可終恃者矣。然則水利之講求,烏可已哉?今吳縣汪君祖綬,前宰是邑,奉中丞吳公重修邑志之命,補苴增訂,實費苦心。篇中於田賦水利,反覆三致意焉。蓋以誌我朝寬斂薄征,而望後來者之知所從事也。爰喜而為之序。

重修奉贤县志

作者: 韩佩金,张文虎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1

《重修奉贤县志二十二卷》[清] 韩佩金 修,张文虎 等纂,清光绪四年刊本。奉贤县现在已为 奉贤区隶属于上海市。 相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第九的言偃,晚年回到家乡江南传道讲学,其最后一站即为奉贤古地,深受当地百姓尊崇。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设县时,为纪念这位人民崇奉的贤人,起名为“奉贤”,为“敬奉贤人”之意。 重修奉賢縣志序:奉賢縣相傅以言子得名,謂言子嘗至其地,邑人相與奉之也。言子述聖人之言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其時言子宰武城耳。斯言也,宰天下之道,豈外是哉?夫愛人非僅煦嫗喫咻之謂,拔稂去莠,以衛嘉穀,愛之至也。風草之機,捷於影響,上盡其道,則下致其情。民知上之愛我如是,其不能逕致,而又必委曲以成之也。乃莫不感發其固有之良,尊君親長,卽上所望於民者,而胥勉之。以此宰天下,鳥有不治者,況一邑耶?言子一履其地,邑之人稱道弗衰,且引而名之,以為重好德之心,如是其不可……

同治上海县志

作者: 应宝时,俞樾,方宗诚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1

《上海县志三十四卷》[清] 应宝时 修,俞樾,方宗诚纂,清同治十一年刊本。江苏上海县方志。三十二卷,图说一卷,叙录一卷。该志仿古图经体例,卷首有图说,卷一至卷三十二先后为疆域、建置、水道、田赋、物产、学校(书院、义学附)、祠祀、兵防(历代兵事附)、职官、名宦、选举、人物、艺术、流寓、列女、艺文、名迹、杂记,终以叙录 同治上海縣志序:同治五年,余奉命備兵上海,時邑人士方有重修縣志之議,余遂為之設局,延禮名賢,分門編纂,而余亦得以管見與諸先生參定之。越四年書成,乃為之序曰:縣之有志,創於明洪武間顧或,宏治間郭經成之,其後鄭洛書、顏洪範、史彩、李文耀、范廷杰重修者五,而嘉慶十七年李農部林松復編輯焉,是為嘉慶上海縣志。既成,邑人陸慶循著《嘉慶志修例》一卷,以訂其失。迄今五十餘年,兵燹頻經,典文散佚,若不及時蒐討,慮愈久而文獻益無足徵,故參稽諸志,旁搜博采,反覆究論,擇善而從,以成茲編,凡三十四卷。考郡縣志體例,本於史部之地理,其後乃附益以傳紀,故古謂之圖經,亦謂之圖志。今首圖說,而冠……

上海县续志

作者: 吴馨,姚文枬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1

《上海县续志三十二卷》[民国] 吴馨 修、[民国] 姚文枬 纂,民国七年刊本。第一册有27个大折页的地图版画。城区图、全县图、浦东图、浦西图、城隍庙图,关帝庙图、各书院图等,各条河流,各个小庙,各个镇的地图。皆清晰仔细。 上海县是上海市原10郊县之一,位于上海腹部,与上海市区西南部犬牙交错。县境北端是东流的吴淞江;1992年,上海县与老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上海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上海縣續志序:上海縣志剏於明洪武,而修於清嘉慶,至同治辛未重事編輯,迄今又四十餘年矣。時久事積,縣議會諸君慮文獻之散佚,議搜採而排比之,設局攬賢,分門編纂,推李君右之董其事,而以姚君子讓為總纂。最後復經王先生耜雲點定而集其成,合羣策羣力,閱三載全書甫竣。夫邑之有志,猶國之有史,所以考沿革,明制度,辨得失,將求其有切於實用,而非以虛詞示觀美也。文化治術之升降,隨代為轉移,雖僻壤小邑,不誘於外,其政治無數十年不易者。上海介四通八達之交,海禁大開,輪軌輻輳,竟成為中國第一繁盛商埠。邇來世變迭起,重以滄桑,由同治視嘉慶時,其見聞異矣;由今日視同治時,其見聞尤異矣。更閱數十年,人心風俗之變幻必且倍……

金坛县志

作者: 冯煦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1

《金坛县志十三卷》民 ‧ 冯煦 等纂,民国十二年铅印本,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武周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重修金壇縣志序:金壇縣志修於光緒初葉,邑侯夏槐清實任其事,一仍乾隆中所修舊志,而以采訪所得附益之。今距夏時復數十年,時事遷移,紀載闕如。會大府謀纂《江蘇通志》,令府縣各以志上,鄉人始有續修之議。予遯跡海上,主通志之役,羣復以是畀予。乃刻期張局,集諸邦彥,鉤稽搜訪,依類編摩,酌繁簡,剖疑難,補遺正訛。舊聞軼事有不翔實者,采詢故實致之。越二載志成,為卷十二,為類十一。時日遽迫,不敢企周慎詳覈,然以儷舊志,亦庶幾矣。夫郡邑有志,一方之禮樂政教、文物風化繁之,溯其因革,所以資觀摩也。吾邑江山匯靈,人文秀發,其風氣樸質純懿,士皆崇禮讓,勵廉隅,為他郡縣所不及。故貞固卓絕之士,代生其間,遠無論矣。咸豐之季,再卻强寇。迨蘇、常淪陷,環境援絕,倡義固守,持百餘日,糧盡兵叛,慷慨赴死,忠義為江東冠。同、光以降,饑饉薦至,兵革繼起,產殖凋耗,生……

溧水县志

作者: 施春膏,丁维诚,傅观光,傅章伟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1

《溧水县志二十二卷》[清] 施春膏 著;[清] 丁维诚 编;[清] 傅观光 、傅章伟 校,清康熙九年刊本。溧水县,现隶属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此县志内容包括了邑纪、沿革表、官师表、学职表(杂职)、荐辟考、科贡表、武科表、建置志、祀典志、恤典志、风俗、田赋志、山川志、舆地志、名宦传 、忠节传、乡贤传、人物传、廉能传、孝子传、贞烈传、义士传、隐逸传、流寓传、仙释传、杂志、艺文志等,是研究清代溧水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 溧水置县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后经多次建置变革,于1983年3月,由镇江专区划属南京市管辖。2013年2月,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 。李白、颜真卿、杨万里等历代文人墨客曾游历溧水并留下大量赞颂溧水的诗篇。境内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想寺、无想山摩崖石刻、天生桥、胭脂河、长乐桥、蒲塘桥、永寿塔、驸马墓等众多文物遗址,以及中山毫、校官碑、骆山大龙及明觉铁画锻制技艺等文化遗存

丹徒县志

作者: 何绍章,冯寿镜,杨履泰,吕耀斗字数:0 字、 更新:2023-11-10

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志》六十四卷,清光绪五年刊本。 由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杨履泰等分纂协修。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60卷首4卷,记述秦汉唐宋以来古史脉络,着重记录了清代,特别是《嘉庆丹徒县志》以后80年的历史资料。全志分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缀十个大目,与嘉庆志大体相似。 该志书成于晚清,笪远毅认为,“该书源流有自,沿袭前代志书体例,门类设置完整。材料安排匠心独运,穿插呼应,井然有序;取材广泛,不公官私,上自正史、政书,下至笔记、家乘,择善取用。所选材料,标明出处,视需要加以注解说明,力求信而有征。”


1 2 3 4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