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孙子注

作者: 李筌字数:2.03 万字、 更新:2022-07-06

策林

作者: 白居易字数:5.37 千字、 更新:2022-07-06

唐白居易撰。四卷。成书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为应制举,闭门“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后应试高中第二名。试毕,白居易将所拟策目“次而集之,分为四卷”。该书内容丰富,所拟问题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如“辨兴亡之由”;“议盐法之弊”;“备边并将置帅”;“禁厚葬”;“议释教”等。该书多与白居易文集并行,也有名《白氏策林》单行者。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作者: 王真字数:2.3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又称《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论兵要义》。唐代论述治国治兵之道的著作。王真撰。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刀兵不息,作者忧患于国家安危,惮思竭虑撰成此书,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呈献朝廷。今有明正统《道藏》本、《宛委别藏》本多种存世。81章。该书从军事角度注释《老子》,强调治国治军要道、德、仁、义、礼兼用,统治者要戢兵去战,就要无为,不争。但要为止战而备兵,反对麻痹轻敌。在战略上,提倡以不欲求欲,以不为求为,应敌后起,常为客兵。该书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发展,但其企图以文治而非武力消除战乱的迂腐思想,不仅无济于当时,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说文解字系传

作者: 徐锴字数:28.51 万字、 更新:2022-07-06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重心,每字下,先录许书原文,然后征引经传,发明许意,并加“臣锴曰”、“臣锴案”等字样,与原文相区别。反切为同时人朱翱所加。《部叙》,拟《易·序卦》说明五百四十部先后次第。《通论》,探求文字本原。《祛妄》,斥李阳冰臆说。《类聚》,列举字之相比为义者。《错综》,旁求六书之旨。《疑义》,举《说文》偏旁所有而阙其字及篆文笔画相承而小有出入者。《系述》,为作者自叙。在阐发许书旨意方面,颇有可取,历来为研治《说文解字》重要参考著作之一。清严元照《奉梁山舟先生书》指斥其主要缺点有七:一曰妄改经典,二曰小学不明,三曰援引不典,四曰考核失实,五曰笺释多谬,六曰传讹弗审,七曰征引太支。此评虽较严苛,但亦几近事实。考证、勘校其讹误的主要著作有:清人汪宪《说文系传考异》四卷,王锴《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苗夔《说文系传校勘记》三卷。传本较佳善者有苏州汪氏家藏宋刊不全本,苏州顾氏家藏影宋钞足本。道光十九年(1839),寿阳祁寯藻据以重刊,刊前曾经承培元、苗夔等详加校订。1929年,商务印书馆据祁刻本影印。1987年,中华书局再次影印。

干禄字书

作者: 颜元孙字数:6.79 千字、 更新:2022-07-06

唐朝文字学家颜元孙编撰的一部刊正汉字字形的字书。颜元孙(?~714)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占的四世孙。元孙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那些做官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提供文字的正确、规范的写法,所以定书名为《干禄字书》(“干禄”即求禄位的意思)。全书共一卷,是以颜师古的《字样》为蓝本,重加校定增补而成。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辨正楷书字体的书。汉字发展到唐代,已历隶、楷、草等字体,原来的形体笔划逐渐为一般人所不了解,本书以辨正字形为主旨。所收之字按四声分部,再依二百零六韵编排。

九经字样

作者: 唐玄度字数:7.50 千字、 更新:2022-07-06

字书。唐玄度撰,1卷。书成于唐开成(836—840)中。大和七年(833),唐玄度奉敕复定九经字体,他以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参照《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正其乖误,补其遗漏,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通称《九经字样》。全书依《五经文字》体例,以类相从,分为76部,共421字。又设“杂辨部”以收录“偏旁上下,本部所无”之字,并引文注解“经典相承、与字义不同”之字。全书系用直音法,不标反切,均用同纽之字注音,并标明四声。如无同音字可注,则用“某平”、“某上”字样就四声之转以表其音,这一点,与《五经文字》不同。《九经字样》与《五经文字》相辅而行,刻在石壁九经之后。对于校定经书中的字体,刊正讹谬,有一定作用。五代开运(944—947)中,田敏合二书为一编,后又有印板,据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所记,他曾得到过这种刻本,为家藏书籍中最古者。宋代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的合刻本。明嘉靖乙卯(1555)地震,二书同石经皆遭损缺。清人马日璐依宋刻本刊印成书,即今流传的扬州马氏丛书楼刻本。此书尚属完善,但其间传写失真及校者意改之处,往往有之。

五经文字

作者: 张参字数:3.7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字书。唐张参撰。3卷。书成于唐大历11年(公元776年)。该书收集经典中的疑文互体,并参考许慎《说文解字》、吕忱《字林》、蔡邕《石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等,刊正谬失,辨其异同,相承隶省,引而伸之,共收3235字,依偏旁分160部,以类相从。书中每字之下标有反切,多本陆德明《经典释文》,以正音读。张参于该书自序中批评了当时“务于取人之急,许以所习为通,人苟趋便,不求当否”的弊病,明确提出“字失六书犹为小事,五经本文荡而无守”的字学观点,从而阐明《五经文字》之编纂“为经而不为字”的宗旨。故“自非经典文义之所在,虽切于时,略不集录。”所收字不合常体者,则写明出处,以为证据。如“樝,侧加反,又作祖,见《礼记》。”“桃,桃,上《说文》,下《石经》”。《五经文字》刻于长安太学孔庙壁。太和(827-835)间,齐暤、韦公肃等改用木版,选择擅长书法的人缮写后悬在堂上,后又改为石刻,至北周时雕印成书。现在流行的有与《九经字样》同函的扬州马氏丛书楼刻本。

蒙求集注

作者: 李翰字数:8.63 万字、 更新:2022-07-06

晋李瀚撰。宋徐子光注。2卷。李瀚《蒙求》是一本供初学者认字的书,它取古人事迹写成四字韵语,以便记诵,皆以对偶成文。徐子光注,以每二句为一节,各为之注,把《蒙求》所言事迹皆详为注解,虽稍嫌冗蔓,而援引赅博,亦颇精核。

女论语

作者: 宋若莘字数:3.28 千字、 更新:2022-07-06

封建社会传统女教之书之一。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其妹宋若昭对书进行了申释。共10篇,包括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侍客、和柔、守节等十二章,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经学家宣文君宋氏代替孔子,以东汉曹大家(即班昭)等人代颜渊、闵损,用问答体,四字一句,阐述封建妇道。《女论语》在序言中,就申明了三贞四德的女教大义,“古来贤妇,九烈三贞。名标青史,传到而今。后生宜学,亦匪难行。第一守节,第二清贞。”《女论语》还特别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如在处理夫妻矛盾时,“夫若发怒,不可生嗔”,要“退身相让,忍气吞声”。孝敬父母,是妇女之道的应有之义,“女子在堂,敬重爹娘,寒则炕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对家庭其他成员和东邻西舍均要“以和为贵”,要“上房下房,子侄宜亲,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矜持端庄,谨行循礼,“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交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即使坐谈应对也要循礼有节,“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过,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近来送去……如到人家,当知女务。”《女论语》主要强调敬事,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上,把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但较之《女诫》似乎平和,内容也更丰富具体。其中也包含着不少女性修养的合理因素,反映了东方女性特有的矜持端庄、温文尔雅等女性美。今存的《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后人推测可能不是宋若莘原著,或许是宋若昭的申释之书。

岚斋集

作者: 李跃字数:1.72 千字、 更新:2022-07-06

《岚斋集》,李跃撰。《新唐志》著录二十五卷,《宋志》著录一卷,似已残佚。李跃生平不详。《侯鲭录》卷八引其佚文,叙及唐末干符至干宁间无宗相,可见作者当为干宁(894―897)以后人。从现存残文片断,约略可知原书当记逸闻故事,不涉神怪。书今不存。


1 27 28 29 30 3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