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八十一梦

作者: 张恨水字数:12.02 万字、 更新:2022-09-04

张恨水的“巅峰之作”;反映真实历史的抗日小说;该书是张恨水先生在抗战期间影响最大、最受欢迎,也是大后方最畅销的长篇小说。文学界盛赞该书是一部“奇书”!作者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笔酣墨畅,恣意泼洒,全书充满了诡谲玄幻的悬念,上下古今,纵横捭阖,把那些间接有助于抗战胜利的问题,那些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燃烛犀照,痛加鞭笞,毫不鹭情,因而该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纸醉金迷

作者: 张恨水字数:48.63 万字、 更新:2022-09-04

本书是张恨水后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抗战胜利前夕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与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这里聚集着一批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者,一切都围绕着金钱转。官员贪污、商人及银行家投机、女人做拆白党,一时成风。,整个社会都围绕金钱进行着最后的疯狂。作品以小公务员魏端本与抗战夫人田佩芝由同居而分手为线索,以众多人物抢购黄金储蓄券发国难财为契机,展开了纷纭复杂的故事。后被改编为长篇电视连续剧。

金粉世家

作者: 张恨水字数:113.31 万字、 更新:2022-09-04

《金粉世家》是现代小说家张恨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铨封建大家族为背景,以金铨之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异的婚姻为主线,揭露了封建官僚及其妻妾子女空虚、堕落的精神世界和没落腐朽的生活,为豪门贵族描写了一部活生生的兴衰史。小说全书112回,穿插金家20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色彩瑰丽,散而不乱。小说故事轻松热闹,情调伤感,消闲意味浓厚,发表后深受市民读者的喜爱。

春明外史

作者: 张恨水字数:102.98 万字、 更新:2022-09-04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鸳鸯蝴蝶派小说代表作之一。最初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上连载,从1924年到1928年,连载长达四年多,全书86回,共90余万字。小说描写的1920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春明”是首都的别号。以报社编辑杨杏园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串联起来一系列社会见闻。

红杏出墙记

作者: 刘云若字数:85.35 万字、 更新:2022-09-04

刘云若是30年代名噪一时的通俗小说家。与张恨水齐名,时称“南张北刘”。本书《红杏出墙记》以天津、北京两城为背景,讲述了几个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男主人公林白萍因撞见妻子芷华和好友边仲膺的私情,伤心之下决定离开。芷华见丈夫离去,亦觉内疚,便抛下仲膺,去追寻白萍。然而赶到车站,发现白萍已经离去。故事的情节便由此展开。其间穿插若干男女的多角恋爱,而终以白萍和芷华的复合告终。

旧巷斜阳

作者: 刘云若字数:93.02 万字、 更新:2022-09-04

本书讲述贫女璞玉为了盲夫和一双儿女的生计,来到餐厅做女招待,却和王小二日久生情,陷入情义两难的境地。而后盲夫出走,璞玉和王小二忍痛离别,璞玉从此陷入了地狱般的命运轮回,她沦落风尘,痛失爱子,待她再与王小二重逢之时,两人已难相守。正所谓最福鸳鸯天荒寻佳迹,有情离别旧巷剩斜阳。

春风回梦记

作者: 刘云若字数:21.93 万字、 更新:2022-09-04

小说描写旧家少爷陆惊寰与卖唱女如莲之间的爱情悲剧。如莲为能与陆惊寰结婚,决定先下海到妓院为母亲赚取养老费,再同惊寰结婚。惊寰为尊父命迎娶一位传统女性,但他心里真正爱着的人是如莲。新婚之夜,惊寰来到妓院与如莲幽会,被惊寰表哥若愚发现。为了让惊寰放弃如莲,若愚弄出几条计策让如莲远离惊寰,但若愚却不晓得,他所伤害的如莲,却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如莲决定成全惊寰,决定远离他。后来,惊寰得知如莲的一片苦心,决定迎娶她做妻子,但为时已晚,如莲竟因思念惊寰而死。不久,惊寰的妻子也因病故去。伤心欲绝的惊寰只得给如莲和自己的妻子合出了一场大殡……

丰收

作者: 叶紫字数:2.87 万字、 更新:2022-09-04

叶紫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丰收》描写了农民的悲慘生活与抗爭。以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笔触,反映大革命前后洞庭湖畔工农的苦难与抗争。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炽热的革命精神。

为奴隶的母亲

作者: 柔石字数:1.50 万字、 更新:2022-09-04

《为奴隶的母亲》本书讲述了,作为奴隶和母亲的春宝娘,她勤劳、朴实、善良,被丈夫典与秀才为妻,她为了丈夫和儿子的生存,忍辱负重,去作地主传宗接代的工具,虽然她也曾对秀才家吃穿不愁的生活感到过满足和留恋,但到底不忘丈夫,典期满后终又归家重过困苦的生活。

二月

作者: 柔石字数:8.19 万字、 更新:2022-09-04

《二月》主要描述的是一个悲观失意的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对贫困寡妇的帮助,以及他与热情的女知识青年陶岚的恋爱故事,表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纯洁理想的找寻以及他们的悲观与虚无情绪。


1 27 28 29 30 31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