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文昌孝经

作者: 佚名字数:3.2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的典籍。

冲虚至德真经解

作者: 江遹字数:19.8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八卷。宋江遹撰。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 《列子》 为 《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 《四库》本。前人研究 《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 《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 《列子》一书的旨意是 “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 “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 (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 《道藏》本 (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 《四库全书》本。

月波洞中记

作者: 郑樵字数:1.22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始见于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作一卷,并云:“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中,凡九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此书亦一卷,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石壁上,凡九篇,相形术也”。《宋史·艺文志》著录《月波洞中记》一卷,又有《月波洞中龟鉴》一卷,均无撰人,不知为同书异名,抑或各是一书。其书失传已久,历来术家亦罕有言及,惟《永乐大典》所载尚存,《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犹据宋时刊本录入”;并有原序,称“老君题在太白山鸿灵溪月波洞中七星南龛石壁间”,而不及任逍遥其人,似与晁氏所见之本不同。序中语及“钟吕二真人”,序末又题“赤乌二十年七月二十三日”;考吕洞宾为唐时人,赤乌为三国吴国年号,吴人岂能预知有唐朝有洞宾?且赤乌止十三年,又何来二十年?显然是不学之徒妄为附会。不过,清人认为,“其所论相法视后来俗本较为清晰,当必有所传授;篇目自《仙济》至《玉枕》九章,其词亦颇古奥,盖即郑樵、晁公武所言之九篇。疑原本实止于此,九篇以下或为后人所附益,未可知也。然相传已久,今亦不复删汰”,于是析为二卷,收入《四库全书》。书之上卷即《仙济》至《玉枕》九章,论五官骨相气质,兼及全身形体,既成系统,阐述亦明晰;下卷论八限及恶死、疾病、夭折等,较为丛杂。有《四库全书》本、《函海》本、《述古丛钞》本。

人伦大统赋

作者: 张行简字数:1.12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金张行简撰。此书《金史》不载,黄氏《千顷堂书目》有《人伦大统赋》一册,不言撰人;《永乐大典》所载,则皆题张行简撰。是书有元薛延年注及皇庆二年(1313)序。延年字寿之,临汾人。此书专论相法,词义颇为明简,“芟诸家之冗繁,撮百氏之机要;提纲挈领,不下三二千言,囊括相术殆尽,条目疏畅而有节”(薛延年《序》)。虽其中亦不免有语涉虚夸之处,仍属相书中甚有影响之作。有《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灵城精义

作者: 何溥字数:2.69 万字、 更新:2022-07-07

《灵城精义》二卷,旧本题南唐何溥撰。溥字令通,履贯未详。是编上卷论形气,主於山川形势,辨龙辨穴。下卷论理气,主於天星卦例,生克吉凶。自宋以来,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观其言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又言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盖主元运之说者。考元运之说以甲子六十年为一元,配以《洛书》九宫。凡历上中下三元为一周,更历三周五百四十年为一运。凡为甲子九,每元六十年为大运,一元之中,每二十年为小运,以卜地气之旺相休囚。如上元甲子一白司运,则坎得旺气,震巽得生气,乾兑得退气,离得死气,坤艮得鬼气,大抵因《皇极经世》而推演之。其法出自明初宁波幕讲僧,五代时安有是说?其非明以前书确矣。其注题曰刘基撰。前列引用书目凡二十二种,如《八式歌》之类,亦明中叶以後之伪书,则出於赝作,亦无疑义。但就其书而论,则所云大地无形看气概,小地无势看精神,水成形,山上止,山成形,水中止,龙为地气,水为天气诸语,於彼法之中颇为近理。注文亦发挥条畅,胜他书之鄙,犹解文义者之所为。术数之书无非依托,所言可采,即录存以备一家,真伪固无庸辨,亦不足与辨也。

铜人针灸经

作者: 佚名字数:2.20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七卷。不著撰人。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四库全书》该书 《提要》 以为此书即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人离析为七卷。又有人考证为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中《针经》而成六卷,另附唐人佚名之撰《针灸禁忌》一卷。本书卷一论经脉、俞穴,卷二至卷六分列十二人形图,论述俞穴位置、功能主治、针刺之法及禁忌等,卷七为针灸吉日、禁忌日及量穴法、灸艾杂说等。此书列举人身290余重要穴位及针法,以图详说,于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有元刊本;明山西平阳府刊善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太上感应篇

作者: 李昌龄字数:10.71 万字、 更新:2022-07-07

道教劝善书。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现《正统道藏》收入有南宋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30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种。主要内容是劝导世人行善去恶。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思想出发,劝人遵守儒家道德规范和佛教、道教戒规。宣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称人身中有“三尸神”,时刻记录人之罪过,至庚申日上报天庭,天神据此决定人命寿夭。非义而行,背理而行者,天将夺其算纪,短命而死,罪大者殃及子孙。依道而行者,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若有过而能改恶从善者,则可转祸为福。此书在南宋至明清时代流传甚广,对世俗民众影响甚大。类似道书还有《文昌帝君阴骘文》等。

周易郑康成注

作者: 王应麟字数:1.04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易学著作。宋王应麟辑东汉郑玄《周易注》佚书。一卷。魏晋以后,郑玄《周易注》与王弼《周易注》成为当时的显学。二者并驾齐驱,王注在南朝盛行,郑注则独霸北朝。郑注《周易》是一本集两汉《易》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由于隋唐时,人们认为老、庄、《周易》都是南方之学,视南学为正宗,而视北学为末流。尤其是唐初孔颖达奉诏统一天下学风,编撰《周易正义》时只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定王注为天下一尊,于是郑注《周易》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王应麟根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宋代《崇文总目》所保存郑注的《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又搜集各种《易》书所引残章断句,条分缕析,将它整理成书。本书体例是,将所搜集残断之句与经文相应的,就分附经文之下,并保存经文异字;对那些不能确定为诠释哪条经文的,则附在书后,又将郑玄《易赞》、《左传正义》、《礼记正义》、《周礼正义》中论述互卦的部分共八条,也附录在书后。由于本书所搜集的佚文并不是很全面,因而后世又有多人对它加以补正。主要版本有《玉海》附刊本、《秘册汇函》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易童子问

作者: 欧阳修字数:9.87 千字、 更新:2022-07-07

北宋欧阳修撰。凡三卷三十七章。此书设童子与师问对之语,以说《易》旨。卷一、卷二说六十四卦卦辞及《彖传》、《象传》大义。卷三则考辨《易传》七种的内容,认为《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五种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所作。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 (第七十六至七十八卷)。

东坡易传

作者: 苏轼字数:9.00 万字、 更新:2022-07-07

易学著作。又名《毗陵易传》。宋苏轼撰。全书共九卷。苏籀《栾城遗言》载:苏洵晚年作《易传》未成而卒,命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由此可知苏轼这本书包含了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的《易》解成果。苏籀《栾城遗言》:“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今‘蒙’卦就是辙解。”书为苏氏父子三人所著,成于苏轼之手。解《易》近于王弼,但王弼惟畅玄风,此书则切于人事。文辞博辨,足资启发。《四库全书》作九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作十一卷。


1 25 26 27 28 29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