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花部农谭

作者: 焦循字数:4.02 千字、 更新:2022-10-20

古典戏曲论著。1卷。清人焦循著。李斗《扬州画舫录》说:“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农谭”,即农家人的谈论。这部论著是焦循于柳荫豆棚之下和农人“闲谈”的记录。谈锋主要针对花部所演的10部著名戏剧,就其本事和故事来源、梗概做了论述。这是花部兴起后,较早的一部专门评论花部戏曲之作。当时(尤其是上层人物)只重雅部——昆曲,对于花部不屑一顾,认为其鄙俗粗疏。可是焦循在前言中却说道:“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他认为昆曲谐于律,而听者不看戏文,则茫然不知唱的是什么。可是花部“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花部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所以他对于花部10部名剧大加称颂,如认为花部《铁丘坟》有昆曲《八义记》所不能及者。还指出大众喜爱花部戏剧,“前一日演《双珠·天打》(昆曲),观者视之漠然;明日演《清风亭》(花部),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彼谓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见也”。

二十四赋品

作者: 魏谦升字数:1.41 千字、 更新:2022-10-20

《二十四赋品》是清朝魏谦升仿照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创作的,是关于诗歌、辞赋创作的理论著作。《二十四赋品》对于诗赋的结构、声律、情韵、骈俪等方面逐一进行了阐述,涉及语言艺术风格,语法修辞等方面,对于诗歌、辞赋的创作和研究有指导作用。

原诗

作者: 叶燮字数:3.39 万字、 更新:2022-10-20

诗论著作。清叶燮著。四卷。旨在推究诗之本源,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分内、外二篇,内篇“标宗旨”,外篇“肆博辨”,体系严整。论诗首倡源流正变、沿革因创之说,认为诗歌的发展是由源及流,由本及末的生生不息的过程,反对执源而遗流或得流而弃源的片面行为,把沿革因创的辩证统一,看作是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还认为时有正变,而“诗变而仍不失其正”,诗歌发展的大势是“踵事增华”,“因时递变”。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复古拟古的风尚。其次,就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提出了理、事、情和才、胆、识、力之说。理、事、情概括了作为诗歌表现对象的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才、胆、识、力则综合了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的才能、胆量、见识和笔力,四者之中,尤以“识”为主。所论高屋建瓴,自具系统,识见远远突过前人。此外,还把诗人之“胸襟”视为“诗之基”;又认为诗无定法,以克肖自然为法,以及对艺术思维中的虚实相成、有无互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的认识等,都是深中肯綮之论,部分地揭示了创作的本质规律,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是继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之后,最具系统性的诗歌理论著作。但因其未能摆脱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因而也就无法把其初露端倪的艺术辩证法贯彻到底。在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时,也往往忽视社会生活诸因素的影响,此为历史局限性所在。有《己畦集》本、《清诗话》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霍松林校注本(1979年版)。

石桐先生诗钞

作者: 李怀民字数:3.32 万字、 更新:2022-10-19

一卷。清李怀民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慧,常与好友、知名人士交游,流连唱酬,由于屡试不利,则一意于诗,至晚年好作画,得意者则自题咏。”怀民曾著有诗若干卷,多不传世。 此诗钞一卷, 为同里单鉊选订、 王宁㷆校。 分《石桐草堂集钞》、《秋䈉集钞》、《种瓠集钞》、《后轩集钞》、《观海集钞》 (上中下)、《东斋集钞》、《芸磵集钞》、《还山集钞》(上下),共辑诗三百八十八首。前附《石桐先生墓志铭》。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行世。《石桐先生诗钞》十六卷本,有光绪十二年 (1886)刊丛书 《李氏三先生诗钞》本行世。

聊斋俚曲集

作者: 蒲松龄字数:39.03 万字、 更新:2022-10-19

清蒲松龄所作通俗说唱作品集。近人路大荒整理。有《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快曲》、《丑俊巴》、《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穷汉词》、《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等十四种。其前十一种为叙事体作品,后三种为代言体作品,语言多取山东淄川一带口语,曲调据淄川流行的俗曲小调。其中部分作品系据小说《聊斋志异》故事改编。如《寒森曲》取《聊斋志异》卷三《商三官》和卷一○《席方平》故事合成;《慈悲曲》为卷二《张诚》事;《禳妒咒》为卷六《江城》事;《姑妇曲》、《翻魇殃》分别为卷一○《珊瑚》和《仇大娘》事;《磨难曲》、《富贵神仙》均据卷九《张鸿渐》改编。馀为创作作品。如《快曲》虚构张飞在华容道刺死曹操;《俊夜叉》述妻子助丈夫戒赌;《增补幸云曲》述明正德帝大同嫖妓事;《丑俊巴》虚构猪八戒调戏潘金莲;《墙头记》述张老汉以锡伪作银子,使两个虐待父亲的儿子贪财受骗的故事;《蓬莱宴》述仙女吴彩鸾与书生文箫相爱,同归仙境的故事;《穷汉词》述一个穷汉向苍天诉说穷困之苦,属游戏文章。聊斋俚曲是蒲松龄运用曲艺形式创作的通俗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愤慨和不满,但也夹杂不少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扬因果报应的内容。

曲目新编

作者: 支丰宜字数:1.18 万字、 更新:2022-10-19

戏曲目录。清支丰宜编。是就黄文旸《曲海总目》及焦循《剧考》的增补,列成一表,分为“国朝传奇”、“国朝杂剧”、“元人杂剧”、“明人传奇”、“明人杂剧”五栏,以便于查阅;并根据编者所知,作了一些增补。但把一些散曲集如《雍熙乐府》也列入,则不合黄氏原目的体例。卷末有梅花溪上老人的《题曲目新编后》一篇,由词曲的产生极言戏曲的意义,并仿时艺的风格及作法分类,将戏曲的风格亦分为相应的八类,又进而认为传奇、杂剧永不可废。此文短小但见解新颖。《曲目新编》版本现存道光二十三年朴存堂刻本及清末刻本等。清末刻本改书名为《曲目表》,内容稍有删订,近人陈乃乾编《曲苑》所收本与该本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系以朴存堂刻本作底本并据《曲苑》本校勘。

曲话

作者: 梁廷枏字数:3.73 万字、 更新:2022-10-19

古典戏曲论著。5卷。清人梁廷枏著。卷1系一部戏曲目录集。卷2、卷3是对戏曲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卷4是有关戏曲曲谱格律的论著。卷5专论戏曲音韵。其中以2、3两卷价值较高。1、4、5卷涉及的内容前人多有阐发,2、3两卷系作者独具只眼的创见。他一反论剧只重本事和辞藻的传统,而从剧本的结构、立意与效果着眼进行品评,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指出在剧情结构上,应“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圆密处”。他认为剧中人的唱曲必需紧合剧情,不能“与本事没半点关照,徒觉满纸浮词,令人生厌耳”。据此他批评了乔吉的《金钱记》和关汉卿的《玉镜台》,而盛赞吴昌龄《风花雪月》“带白能使上下串联,一无渗漏;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密相间而出”。他认为元杂剧中的神仙戏“头面强半雷同”,“即其中关目、线索亦大同小异,彼此可以移换”。他认为应使戏剧作为“洵有功世道之文”。在结构上他称颂《桃花扇》“脱尽团圆俗套”。在效果上他称颂《长生殿》“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并认为《弹词》一出,“字字倾珠落玉而出”,“其感人一至于此,真观止矣”。象这些见解都是作者研磨而得,绝非蹈袭他人之论,深为治曲者所愿闻。

霓裳续谱

作者: 王廷绍字数:10.27 万字、 更新:2022-10-19

俗曲总集。清王廷绍编。八卷。卷一收《西调》七十九曲,卷二收《西调》七十七曲,卷三收《西调》五十八曲,卷四收杂曲一百四十三曲,卷五收杂曲二十八曲,卷六收杂曲八十六曲,卷七收杂曲六十八曲,卷八收杂曲八十二曲。所收曲调有《西调》、《南叠落》、《一江风》、《寄生草》、《黄沥调》、《剪靛花》、《岔曲》、《银纽丝》、《粉红莲》、《叠落金钱》、《马头调》、《扬州歌》、《玉沟调》、《北河调》、《隶津调》、《重重续》、《倒搬桨》、《劈破玉》、《打枣竿》、《秧歌》、《莲花落》、《弹黄调》、《盘香调》、《边关调》、《两句半》、《倒番调》、《秦吹腔花柳歌》等约三十种。附《万寿庆典》联曲体曲词二十一曲。内容、题材广泛,有据戏曲改编的故事,有情歌,有描写民风民俗之作。内《岔曲》已分《平岔》、《起字岔》、《慢岔》、《西岔》、《数岔》等名目。有乾隆六十年(1795)王廷绍序,谓此书曲词系据三和堂曲师颜自德所习唱而觅人抄写之本,由王氏编订而成。另有盛安序。有乾隆六十年集贤堂初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线装排印本,收入《明清民歌时调丛书》行世,前有1959年赵景深序。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重印,与《挂枝儿》、《山歌》、《夹竹桃》、《白雪遗音》合订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木皮散人鼓词

作者: 贾凫西字数:8.26 千字、 更新:2022-10-19

鼓词作品。清贾应宠作。有多种版本传世。主要有卢氏慎始斋精刻本《木皮词》、北平中华印书局铅印本《木皮鼓词》、昌平赵氏藏刘阶平编印本《木皮词》、光绪三十三年(1907)叶氏观古堂刊《双楳景闇丛书》本《木皮散人鼓词》、清末石印本《江湖鼓词》、宣统二年(1910)上海章福记石印本《绘图警世钟》、潍县和记印刷局铅印本《木皮子传》、自笑轩主人校订童友社石印本《木皮子传》、民国二年(1913)瞰地楼书社石印本《木皮子传》、嘉庆间传抄本《木皮子传》,文字内容多有不同。1982年齐鲁书社排印关德栋、周中明《贾凫西木皮词校注》,即以卢氏本为底本,校以上述其他各本而成。前为《历代史略鼓词》,凡开场致语、引子、正传、尾声四部分,后为《太师挚适齐全章》鼓词,附录传记、序跋及贾应宠所著《澹圃诗草》,为今传最佳本。

南曲入声客问

作者: 毛先舒字数:4.20 千字、 更新:2022-10-16

昆曲声韵论著。清毛先舒撰。最初收入康熙年间张潮所辑的《昭代丛书》中,今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集排印本。全文仅三千多字,是补述作者所著《南曲正韵》未尽之言,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谈昆曲的歌唱。该文专门探讨了南曲歌唱中入声字之唱法。北曲入声字已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南曲仍有入声字,理论上可以押韵,但实际上在歌唱时,都将入声字按平、上、去三声发音。这样似乎给人们这样一个看法:南北曲唱法无别。而客观上又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对此现象,文中剖析道:北曲入声乃“音变腔不变”,而南曲入声则“腔变音不变”。因为北方语音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故称“音变”,而南方语音中仍有入声字存在,歌唱时须出字即断,不好作腔,而断后仍需以三声作腔,故称“腔变”。这就是南北曲的主要不同之处,也是南曲不能“派入三声”的原因。毛先舒主张用单押之法,使之随谱变腔。他所提出的方法,对当时歌坛上如何处理南曲入声的纠纷,颇有参考价值。


1 254 255 256 257 25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