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诗辩坻

作者: 毛先舒字数:4.63 万字、 更新:2022-10-22

诗话著作。清毛先舒撰。毛先舒,一名骙,字稚黄,一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不求仕进。精音韵,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并称“浙中三毛”。有《思古堂集》。《诗辩坻》四卷,前三卷为总论和历朝诗评,末卷谈作诗法则、竟陵派得失和词曲等三题。全书标格论法,与“性灵”说针锋相对:“诗须博洽,然必敛才就格,始可言诗。亡论词采,即情与气,亦弗可溢。”他将“法”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置于作家的“才”、“情”之上,一再说:“作者,揽群才,通正变,以才裁物,以气命才,以法驭气”;反之,“法不胜才,才不胜情,注辞而倾,抒愤如盈,务竭而无后虑”者,则是“小人”。他评诗推崇盛唐以前而排斥宋诗,立场大致与严羽及明七子相近,不过态度较为平允,并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诋“上下千古,所铸金呼佛者,则唯一李攀龙”。他对竟陵诗派的批评,分“立说善者”和“立说谬者”两个方面,也并不一概抹杀。书中的诗评,细处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指,颇有舛误,然而大处却也自有心得,不为无见。如说:“汉诗朴处似钝,其气为之也;魏诗壮处似露,其才为之也;六朝诗典处似方,其学为之也;初盛唐诗赡处似滞,其格律为之也。”又将曹植、陆机、陶潜、谢朓、沈、宋、李憕、李颀、李、杜等人作为开诗风转换声气之先的关键人物,等等,虽有可议之处,然大致恰当,足资启悟。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

作者: 佚名字数:3.76 万字、 更新:2022-10-22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书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

弹指词

作者: 顾贞观字数:3.01 万字、 更新:2022-10-22

词集。清顾贞观(1637—1714)撰。一卷。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晚岁,移病归。词与陈维崧、朱彝尊齐名,世称“词家三绝”。著述较多。此集原二卷,刻于雍正初年,乾嘉以降、屡有传刻,而分卷次序悉遵旧式。今人陈乃乾合为一卷,辑入《清名家词》。昔称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才即见百千万亿弥勒化身。贞观以“弹指”名集,殆以示苦心孤诣,超神入化。收词二百四十三首。其词诸体俱全,长短调均有佳制。构思脱俗,在万千咏梅词中,独标高格。陈廷焯曰:“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著处”(《白雨斋词话》)。词家以为顾词为北南二宋词风之集大成者,其集初问世,即广受喜爱,迅即传至外国。在清初词坛,顾氏无疑为重要一家。唯“不悟沈郁之妙”,为其不足。有光绪四年(1878)刻本,《清名家词》本,《百名家词钞初集》本。《四部备要》本作二卷。

全唐诗话续编

作者: 孙涛字数:3.01 万字、 更新:2022-10-22

诗话。清人孙涛辑。二卷。涛字乐山,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未详。此编系为续《全唐诗话》而作。书分上、下卷,冠孙涛“弁言”。总百○四条。上卷补《全唐诗话》“载其人而遗其事者”,下卷补“其人与事之俱未及载者”。辑者以张巡列下卷之首,寓有微意。巡为盛唐人,安史之乱中奋战到底,曾杀爱妾以饷士卒,城破身亡,为世人敬仰。下卷收有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高适、岑参、崔颢等五十一人之事,虽辑自各书,无甚发明,于读者研究唐诗毕竟提供不少方便。足补原诗话之疏漏。有《清诗话》本。

定庵词

作者: 龚自珍字数:1.68 万字、 更新:2022-10-22

词别集。近代龚自珍著。五卷。凡《无著词》、《怀人馆词》、《影事词》、《小奢摩词》、《庚子雅词》各一卷。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排印陈乃乾辑《清名家词》本。龚氏诗文集与词集合刊本,原有同治七年(1868)曹籀刊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万本书堂刊本,宣统元年(1909)邃汉斋铅字排印本及吴昌绶编国学扶轮社铅字排印本。宣统二年(1910),邓实校刊《定庵诗集定本》二卷《词定本》一卷《集外未刻诗》一卷《集外未刻词》一卷,辑入《风雨楼丛书》。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学整理社排印王文濡编校《龚定庵全集》十四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王佩铮校定《龚自珍全集》十一辑,亦均收录其词作。据吴昌绶编《定庵先生年谱》称:“《无著词》壬午(1822)春选定,《怀人馆词》、《影事词》辛巳(1821)选定,《小奢摩词》则是岁(指癸未即1823年)近作也。此四种与《己亥杂诗》均有自刻本,未见。”其《庚子雅词》一卷辑于道光二十年(1840)。今另有1992年岳麓书社排印钱仲联辑《清八大名家词集》本。

剧说

作者: 焦循字数:8.56 万字、 更新:2022-10-22

古典戏曲论著汇辑。6卷。清人焦循撰。本书所收的有关戏曲的评论文字,是从近200部前人的杂著或专著中辑录出来的,其中也包含有焦循个人的一些见闻。本书旁搜博引,其所引用的典籍有的早已失传,有的是罕见的珍本,焦循用了极大的功夫,剔捡搜寻,汇集成6卷内容极为丰富的戏曲史料。其中有关于戏曲的起源、流变,剧情取材的本事,剧本演出的盛况、反响,戏曲角色的扮演,道具的使用,戏曲作者和演员的生平、逸事等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称得上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必备书籍。所不足的,是辑录者对资料有顺手拈来之嫌,缺乏分类编排,因而内容显得杂乱无章。《剧说》存有稿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又有《读曲丛刊》本,以后的《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国学基本丛书》、《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等本都属于《读曲丛刊》本系统。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剧说》单行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并据稿本做了比勘。

剧话

作者: 李调元字数:1.69 万字、 更新:2022-10-22

古典戏曲论著。2卷。清人李调元著。这部论著和李调元的《雨村曲话》是一个整体。《曲话》重在论元、明、清作家和作品,论各家特色和作品的短长,而《剧话》则重在论戏曲体制的沿革变化(上卷),论戏曲所演故事来源(下卷)。其写法亦是从对前人论说的引述中,时而发挥个人所见。上卷对于地方声腔的介绍是他书所少见的,为研究清代地方戏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如其论述秦腔说:“始以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吾以为曲之有弋阳、梆子,即曲中之变曲、霸曲也。又有吹腔,与秦腔相等,亦无节奏,但不用梆而和以笛为异耳。此调蜀中甚行。”“胡琴腔起于江右,今世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又名二簧腔”。“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音似弋腔,而尾声不用人和,以弦索和之,其声悠然以长。”下卷考述了五六十种剧目的本事,是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作者旁证博搜,功力颇深。《剧话》一直为戏曲研究者所重视。清乾隆时李调元所编《函海》曾收有本书。又有《新曲苑》本(此本较《函海》本改动较大),《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据《函海》本辑入。

苏诗补注

作者: 查慎行字数:64.62 万字、 更新:2022-10-22

苏轼诗集注本。五十卷。又名《补注东坡编年诗》、《东坡先生诗补注》。清查慎行注。查氏先是不满于题名王十朋纂辑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曾为之驳正瑕亹,积久渐成卷帙。后读宋荦新刻之《施注苏诗》,因复补辑旧闻,而成是书。查氏勘验原书,参照他本,补录宋荦所删之处,以存旧貌。又采撷众书,增其未收之作,详其未详之处,正其纪事与郡县山川名称之讹。有先后错乱及将他人之诗混入苏集者,均细加考订,一一标出,全书按写作年代重新编排,得正集四十五卷,补录帖子词、口号一卷,遗诗补编二卷,他集互见诗二卷。他人同时倡和之作散附各诗之后。冯应榴《苏诗合注》、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及其他后出苏诗编注本均受其影响。是书前载宋孝宗御制苏文忠公集序并赞,康熙壬午(1702)查慎行所撰《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例略》、《东坡先生年表》、《苏诗补注采辑书目》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卷帙浩博,不免牴牾,……然考核地理,订正年月,引据时事,原原本本,无不具有条理,非唯邵注新本所不及,即施注原本亦出其下,现行苏诗之注,以此本居最。”是书查氏草于康熙十二年(1673),基本完稿于康熙十八年,康熙四十一年才最后成书。据载,海昌蒋氏存有《初白手稿》。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香雨斋刊本,较通行,《四库全书》即据当时通行本收入。

散原精舍诗集

作者: 陈三立字数:1.95 万字、 更新:2022-10-22

近代诗集。又题《散原老人手书诗稿》。陈三立著。1961年台湾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平装1册。卷首刊有作者《题辞》、1961年俞大纲《序言》。此集收诗稿手迹169题200余首。写作时间始于1919年,止于1926年。开篇为《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终卷为《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陈三立在《题辞》中说:“此手稿付新午收藏”。俞大纲《序言》说:“《散原先生手书诗稿》起民国八年己未,讫十五年丙寅,都如干篇,次第与刊本《散原精舍诗》同。惟稿本录存《为海客索赠鼓娘诗》、《雪娘曲》、《庸庵尚书逸社第二集诗》、《庸庵尚书来游白下赋赠》、《寄题曹公亭》及《胡琴初母寿诗》等篇汰不入刊本,盖一时酬答遣兴之什,去取间有所经界也。”“先生诗造辞精眇,不苟下一字,侔色揣称,务极深美之致,稿端窜异之迹斑然可征。颖悟之士,抽绎巧绘,宜有会心。”“先生书法法山谷,略参以北碑,不假钩勒而幽姿古趣横溢毫端”。按:此诗稿原件的收藏者陈新午为陈三立之次女,俞大维之妻。此书整理者及《序言》作者俞大纲为陈三立之内侄,俞大维之弟。

花笺记

作者: 佚名字数:3.14 万字、 更新:2022-10-20

清木鱼歌作品。一说作于明末。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福文堂刊本,全名《第八才子花笺》,今较通行者为民初刊本《静净斋第八才子花笺记》,五卷六十三则。述吴江官宦子弟梁亦沧游学苏州,在舅父家遇舅母甥女杨瑶仙,别后思念不已,邀表兄姚生去杨府拜见官居都督的杨父,在花园见瑶仙题于花笺之诗作,遂和诗一首。瑶仙见诗,经婢女云香斡旋,与亦沧相会,私订终身。不料梁父致仕返故里,与刘尚书同舟,刘将其女玉卿许配亦沧,梁父并召亦沧返里。瑶仙闻亦沧订婚,恨其负义,适杨父奉旨出征,全家迁居京城。大比之年,亦沧与姚生入京应试得中,闻杨都督在边关失利被围,即上表自请带兵出征。将至边关,中敌军埋伏,退守山坡。京中误传亦沧战死,刘尚书将玉卿另许蓝公子。玉卿愤而投江,为龙提学救去,收为义女。时姚生解粮至边关,知亦沧未死,即与主帅定计,由杨都督与亦沧两路合击,大获全胜。亦沧凯旋,向帝奏明与瑶仙婚姻事,遂奉旨完婚。其时龙提学升官入京,朝见时奏玉卿事,皇帝命玉卿亦归亦沧。作品于十九世纪传入欧洲,曾先后译成英文、德文。


1 253 254 255 256 257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