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古微堂诗集

作者: 魏源字数:5.68 万字、 更新:2022-11-13

诗别集。十卷。魏源撰。魏源早期诗集名《清夜斋诗稿》,存手书稿本,于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与陈沆手书《简学斋诗稿》影印合刊。后有自订《古微堂诗稿》五卷,以抄本流传。穆宗同治九年(1870),湖南新化人邹季深据其所藏魏源诗全稿梓行,名《古微堂诗集》。卷首有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因魏源曾谓“诗集宣分体,不必编年”,故此集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古乐府、新乐府、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六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编次,共收诗二百六十馀题,七百五十馀首。郭嵩焘序称“默深先生喜经世之略”,“人知其以经济名世,不知其能诗”,“先生所著书,流传海内,人知宝贵之,而其诗之奇伟无能言者”,并盛称其诗“极古今文字之变,自发其嵌崎历落之气”,“山水草木之奇丽、云烟之变化,滃然贲起于纸上,奇情诡趣,奔赴交会”。然此集所收诗尚未全,有部分诗作存《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稿》或散见诸家诗话、总集中,而此编未收。1976年,中华书局将其诗、文合编为《魏源集》,其诗集部分即以此同治九年刻本《古微堂诗集》为底本,与《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稿》、《古微堂诗稿钞本》残本,以及《射鹰楼诗话》对校,补入诗六十馀题、一百六十馀首,共得九百馀首,同题而文字有异者亦作校勘记,或并录异文,为较完备之本。

李太白诗集注

作者: 王琦字数:65.35 万字、 更新:2022-11-13

李白诗注本。清王琦辑注。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另有《李长吉歌诗汇解》。李白、杜甫均为唐伟大诗人,但后世对其诗集的注释多寡不均。清杭世骏曰:“注杜者,自宋以后已有千家……太白之集历五百年而始有萧、杨二家,又历五百年而始有盐官胡氏孝辕。孝辕亡后,今且百馀年矣,文士林立,未有起而补其阙者。”(《李太白集辑注序》)王琦正是鉴于此种情况,积数十年时力重为编次,参合诸本,汇集杨、萧、胡三家注之长,而纠其错讹疏漏,益以逸篇,厘为三十卷。其前二十五卷略依萧士赟本次第,但删去分类标目及题下所注作者游踪;杂文四卷依郭云鹏本次第,参订以缪曰芑本,并详加注释。别以序志、碑传、赠答、题咏、诗文评、年谱、外纪为附录六卷,而将缪曰芑本的《考异》一卷散入各篇文句之下。该书补刻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续有重刻。校勘方面,善于取资文义及有关旁证,作出精确判断。其注释考证详于典故与地理。王琦自序云:“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至于山川古迹之地形、鸟兽草木之名状,尤加详考,不厌繁复,盖将以为多识之助”,故虽知有“绮碎鳞杂”之议,而仍坚持详尽综博,以“搜罗轶典,抉发奥思”。王氏又精通道书佛典,用以注释“才兼仙佛”的李白,正“足以发太白难显之情,而抉三家未窥之妙”(杭世骏《李太白文集序》)。对于前人的见解,王氏能慎重斟酌,去短从长,融入自己的心得,成为新注,总观全书,持论平正,客观可信。是书又名《李太白全集》、《李太白文集辑注》,是当时李白诗文合注最完备的本子,历来得到学术界重视,除王氏自刻者外,有多种翻印本,如《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万有文库》本及中华书局1979年标点整理本等。今人瞿蜕园、朱金城为李白集作新校注,即以此为底本。

宋诗钞(四库本)

作者: 吴之振字数:43.94 万字、 更新:2022-11-13

一百六卷。清吴之振编。本书是作者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抑宋”,故搜集宋代诗人专集,选刻此书,以展宋诗全貌,显 “宋诗之长”。收诗人一百家 (其中十六家有目无书),收诗一万二千余首。所收宋人诗作,原已成集者按时代先后为序。原已成集但选诗不满五首者与原未成集者另为一编,附在全集之后。每集之首列有诗人小传。入选诸作,不加批点,不另品题。《宋诗钞》的编选,是向 “尊唐抑宋”潮流的一种挑战。吴之振在 “序”中说: “宋诗 ‘向无总集,亦无专选’,‘故今之黜宋者,皆未见宋诗者也’。”他们编选《宋诗钞》,正是为了让“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因此,《宋诗钞初集》的编选,对清初的“唐宋诗之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成之后,流传甚广。但书中存有明显疏误,钞选诗中漏错互出,对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前详后略。然诗的艺术风格专主宋人,“出入于宛陵 (梅尧臣)、东坡 (苏轼)、山谷 (黄庭坚) 诸家。”(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但同时注意避免许多宋诗佶屈聱牙、生硬艰涩的毛病。题材上多为写景、酬赠之作,山林诗最有名,也有一些反映现实的篇章,如 《常州歌》之一:“下车容易上车难,水到田头渐渐干。莫惮苦辛齐著力,十分收得总输官。”体裁上,以七言绝句见长。描写风俗的《课蚕词》十六首被称为绝唱。版本有1914年,李宣龚校补了其中的缺文,计五十八家七百二十八字,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 有康熙十年(1671)吴氏鉴古堂刻本; 1914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 《万有文库》 (第二集) 本; 《四库全书》本。

宋元诗会

作者: 陈焯字数:41.80 万字、 更新:2022-11-13

宋、元诗总集。一百卷。清陈焯辑。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国朝书人辑略》卷二九有传。其书前六十卷为宋,得四百八十多人,录诗三千一百五十多首;卷六十一至六十五录金人一百三十多人,诗四百五十多首;后三十五卷为元,得作者二百六十多人,录诗三千七百首。此书旨在辑录散篇零什。盖自明中叶以后,宋、元诸刻,月销日亡,辑者恐自兹日益散佚,乃广为搜求辑录。其所辑之诗和一些诗的作者,在当时已鲜为人知。辑者对传播和保存宋、金、元诗起了作用。辑者改正了潘是仁《宋元诗》、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中的一些明显错误,对于入辑诗人,考其里居出处,可资考证。然其疏漏之处亦颇多:如徐致中、徐玑本为一人,今分而为二;王浍、程自修、冉琇、元吉、孟鲠、张金娥等为金人,今入于宋;《和陆放翁见寄》、《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乃姜特立诗,今入于姜夔。所辑诗不注出处,亦为本书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其搜辑之功仍不可没。本书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程仕刊本、《四库全书》本。

宋诗钞

作者: 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字数:133.73 万字、 更新:2022-11-10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诗风还有影响。于是,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陈訏等倡宋诗。吕、吴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极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吴之振《序》),乃编选此集。选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黄宗羲亦参与搜讨勘订,最后由吴氏叔侄编定。原拟选一百家,刘弇、邓肃、黄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肘行、岳珂、严羽、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有目而无诗,实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传,并为品评与考证。选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对宣传宋诗和端正对宋诗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其评语常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对于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钞得“前详后略”,入选诗中,间有误入,诗题下小注往往误入诗题。191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龚校补此集缺文,补七百二十八字。李复自吴兴刘翰怡处得别下斋旧藏本管庭芬、蒋光煦《宋诗钞补》;其书既补选原缺十六家之诗,又少量补选其他各家之诗,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

宋诗钞补

作者: 管庭芬字数:21.47 万字、 更新:2022-11-10

宋诗总集,八十六卷,清管庭芬抄补。庭芬(1797~1880)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海宁(今属浙江)人,诸生,博览群书,长于史地之学。此书意在补吴之振等人所编《宋诗钞》中有目无书者有十六家,另外对于入选《宋诗钞》中的大家详前略后的情况做一些补救———对于《宋诗钞》的“略后”作了增补。书中共收录诗歌二千七百八十首,作者八十五家,《宋诗钞》有目无书,《龙云集》等十六家全部补齐,凑足一百之数。其他五十九家虽为吴书所收,但其佳篇未能入吴书者,此书亦予补入。如欧阳修之《明妃曲和王介甫》,王安石之《桃源行》《泊船瓜州》《送和甫寄吴氏女子》,文天祥之《正气歌》等皆在搜补之列,每集之前附有作者小传。此书之缺点在于,管庭芬所补入的一些篇章是《宋诗钞》选剩的篇目,并非什么名篇佳作。也有许多作者别集的补抄,并非取之于该作者的集子,而是抄自《宋诗记事》、《宋百家诗存》等总集,如《南阳集补钞》《玉楮集补钞》等,就是如此。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涵芬楼排印本。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出版《宋诗钞》,后附《宋诗钞补》。

诗纪匡谬

作者: 冯舒字数:8.26 千字、 更新:2022-11-10

古诗总集。一卷。清冯舒撰。这是一本匡正明冯惟讷撰《古诗纪》之谬误之作。《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所录诗上起古初,下迄陈隋,遗文佚句,一一登载,六朝以前,有韵之文,以此书为渊薮。由于时代绵长,采摭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牴牾舛漏,在所难免。本书作者翻阅大量原始资料,对《古诗纪》中的讹错一一为之纠正,凡一百一十二条。其中有考证文章流别的,有校正作家作品的,有指正作品中错句错字的,有校正古辞时代的,等等。其中少数条款,批驳所据欠妥;绝大部分均较精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舒因李攀龙《诗删》,钟惺、谭元春《诗归》所载古诗,辗转沿讹,而其源总出于冯惟讷之《古诗纪》,因作是书以纠正,凡一百一十二条。……然他所抉摘,多中其失,考证精核,实出惟讷之上,原原本本,证佐确然,固于读古诗者大有所裨,不得议为吹求,虽谓之羽翼诗纪可矣。”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诗别裁集

作者: 沈德潜字数:49.63 万字、 更新:2022-11-10

原名《国朝诗别裁集》。诗歌总集。清沈德潜编。原三十六卷,后经删定为三十二卷。清沈德潜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露叫号之作。此书的编选开始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成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初刻,二十五年重新修订,二十六年修订本刻成。共三十六卷,入选诗人九百九十六人,诗作三千九百五十二首。同年十二月,因书中选入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戴名世等人诗作,触怒乾隆皇帝弘历,命发给南书房重新修订,删去钱谦益等人作品,成三十二卷。书前有序和凡例,要举编选范围和宗旨。诗人名下缀以小传,诗后兼附简短评语,时有灼见。《清诗别裁集》搜辑广泛,选择精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建国后一个多世纪诗坛风貌。其中一些诗作反映了明末清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特别是某些诗人的专集已散亡,颇赖此书得窥一斑,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学史资料。《清诗别裁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三十六卷本最为完备,1975年中华书局据之影印流行于世。

圆圆曲

作者: 吴伟业字数:649 字、 更新:2022-11-09

清诗。七古。吴伟业作。见《梅村家藏稿》卷一○。陈圆圆,明末名妓,声色甲天下,后为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之妾。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陈圆圆被俘。吴三桂闻讯后,勾引清兵入关,遂演成明朝彻底灭亡,清贵族入主中原的惨剧。降清后,吴三桂一度飞黄腾达,被封为王。这首长篇叙事诗即作于吴三桂显赫之时。诗中以明末清初李自成入京,崇祯自杀,清兵入关为历史背景,以吴陈关系为线索,通过对陈圆圆曲折经历的描绘,对吴三桂为了夺回爱妾陈圆圆,不惜卖国投降的可耻行径,进行了委婉辛辣的讽刺。对李自成起义军持敌视态度。全诗共七十八句,可分为三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交代背景,由“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引出主要人物陈圆圆。第二部分共六十二句(从“相见初经田窦家”到“一代红妆照汗青”)主要是介绍陈圆圆的身世经历。作者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但也揭露了她追慕富贵享受的庸俗一面。最后八句为第三部分,抒发诗人的感慨,预言吴三桂不会有好下场。这首诗辞采华美,语言尖锐锋利而又委婉含蓄。基本上四句一节,每节一韵,平仄韵交替使用,韵律和谐舒缓,节奏明快活泼,读来朗朗上口。形式上受《长恨歌》影响很大。

临春阁

作者: 吴伟业字数:3.06 千字、 更新:2022-11-09

杂剧剧本。清吴伟业著。清杨恩寿《词余丛话》说:“《临春阁》杂剧,哀悱顽艳,不类《通天台》之悲惋。要其用意,有在于全篇结尾,从冯夫人口中特为点出,盖讽明末诸帅也。”清尤侗《西堂杂俎》说:“及所著《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吴梅村所作曲,如《秣陵春》、《临春阁》、《通天台》,纯为故国之思,其词幽怨悲慷,令人不堪卒读。”又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梅村《临春阁》谱冼夫人勤王事,大为张孔吐冤,盖为秦良玉发也。第四折〔收尾〕云:‘俺二十年岭外都知统,依旧把儿子征袍手自缝。毕竟是妇人家难决雌雄,则愿决雌雄的放出个男儿勇。’此又为左宁南讽也。”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亦为哭明亡之作,似以陈后主比明福王者,关目平板,乏生动之致,非佳构也。”此剧一反“女色亡国”的谬论,歌颂了张丽华、冼夫人的见识才具,而把陈后主亡国的罪责归于当权的君臣。作者实际上是借陈后主的亡国,来暗寓南明王朝的灭亡,讽刺了南明福王的荒淫腐败,谴责了无力抵抗清兵入侵的官兵。剧本艺术上较为一般,无特异足引人之处。最后冼夫人解甲归道,表现了消极思想。


1 250 251 252 253 254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