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沙弥尼律仪要略

作者: 读体字数:8.64 千字、 更新:2022-07-07

律学著述。明末清初读体辑集。一卷。上篇“戒律门”,所列十戒条章,依律藏“随”字函本文(指《沙弥尼戒经》)录出。下篇“威仪门”,所列二十二条则,于《大爱道比丘尼经》、《沙弥尼离戒文》及《第二分比丘尼随律威仪》中节出。又袾宏《沙弥律仪要略》内凡沙弥尼可通用者,亦采集之。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

作者: 书玉字数:9.58 万字、 更新:2022-07-07

简称《沙弥要略述义》、《律仪要略述义》。律学著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书玉撰。二卷。系明袾宏辑《沙弥律仪要略》的注释书。分初释标题、二释文两部分。释文又分戒律、威仪二门。书中随文逐节加有科文,条理清晰。作者指出,本书应与其自撰《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合看,因某些略释之文均在该书有详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作者: 祩宏字数:6.25 万字、 更新:2022-07-07

简称《沙弥要略增注》、《律仪要略增注》。律学著述。明袾宏辑,清弘赞注。二卷。系《沙弥律仪要略》的注释书。弘赞在前言中称:“《要略》一书,乃云栖大师(袾宏)于《沙弥十戒经》等辑出,其义切要,而文简略,以便初机沙弥习学。”本书上篇“戒律门”,含不杀生至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共十戒律;下篇“威仪门”,含敬大沙门至衣钵名相,共二十四章。本书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作者: 祩宏字数:15.6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律学著述。明袾宏辑集、戒显订阅、济岳汇笺。三卷。系《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合集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三部分:初标明题目;次疏别十戒;后诠次威仪。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沙门日用

作者: 弘赞字数:1.9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律学著述。清康熙十年(1671)弘赞编。二卷。门人开定序称,原名《毗尼日用》,因书中采集之偈颂“多出华严诸经,咒语载之密部”,实名不符实,故弘赞重订其书时题为现名。弘赞在前言中说:此前诸《日用》本,皆此方编集,“名号既多不同,条相不无差舛”;且书中所集偈颂、咒语,“广略欠宜,今以揆中,删补成帙,便学习者持诵”。本书上篇为“持诵门”,下篇为“资具门”。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斥谬

作者: 佚名字数:2.98 千字、 更新:2022-07-07

佛教论著。宋善熹著。一卷。针对当时将《圆觉经》与《华严经》等视为“别教一乘”的倾向,引澄观、宗密、师会等人著作加以驳斥。书中着重指出,“一一圆融”、“主伴无尽”、“性起”等说只是《华严经》所讲,非《圆觉经》所谈。认为说《圆觉经》也讲“三圣圆融”是“极谬”之谈,因为《华严经》所讲的佛是十身卢舍那佛,《圆觉经》所讲的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华严经》是“以普贤为长子”,《圆觉经》则“先举文殊”。又认为宗密并没有把《圆觉经》与《华严经》等视为“别教一乘”。此书主张树立《华严经》的至高地位,并恢复华严“五祖之道”。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毗尼日用切要

作者: 读体字数:9.22 千字、 更新:2022-07-07

《毗尼日用切要》是明末清初的读体律师(又名见月律师,西元1601~1679)采择《华严经》净行品与密教经典中之偈、咒汇编而成的律仪典籍,在清乾隆时,由宝华山第七代祖释福聚奏请入藏,收于《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 60 册 No. 1115 (律部类的诸述部)。“毗尼”为律(梵vinaya )之旧音译,新译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应遵守之戒律,“切要”即指要领、纲要。该典籍内容除有甚多涉及出家人日常衣、食、坐、卧应诵念之偈、咒外,并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条。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作者: 书玉字数:7.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因师集贤录

作者: 佚名字数:6.50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意伏愿门、荐亡偈赞门、诸般佛事门、诸家伏愿门、总愿碎语门、追荐陈意门、荐亡伏愿门、涅槃法语门、抄题杂化门、自陈情词门。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观心玄枢

作者: 延寿字数:1.93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系延寿由禅宗之立场论述佛教之观心玄旨,谓吾人若欲脱境缚、息分别、具足行施与持戒等之六波罗蜜、护持正法、明法相、了四谛、明三藏、降四魔、辨净染等,皆须由观心之法而得成就;若不观心,则一切错乱颠倒,如九十六种外道。卷末附四六俳偶之偈,抒发愿生唯心净土之念。本书继承天台等观心系之思想,援引诸经典中有关观心之文,阐明‘心即大乘’、‘心即佛性’、‘心摄诸教’等观心之要义。


1 231 232 233 234 235 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