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全唐诗

作者: 彭定求字数:453.74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偈颂》二十四卷。当时修纂,除以《统籤》、《唐诗》为底本外,并用内府所藏唐人诗集参校,“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此书以胡、季二书为底本,校补而成。纂修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06)十月。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计收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书中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

兰丛诗话

作者: 方世举字数:8.32 千字、 更新:2022-11-27

诗话著作。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有《春及堂集》。方世举为方苞之弟,少从朱彝尊游,“泛览唐诗”,即作有诗话,未及成而弃去。中年在都下与翰苑诸同事“谈诗为事”,复录有《梁园诗话》,后亦亡佚。又在扬州与其侄方观承谈诗,观承录成诗话一册,未刊。《兰丛诗话》系其八十五岁时所作,凡一卷。桐城方氏,世习杜诗,方世举亦承此家法,篇中言及用韵、章句等法,大多取义于杜诗。其论诗先归于唐:“诗屡变而至唐,变止矣,格局备,音节谐,界画定,时俗准。今日学诗,惟有学唐。”再归于杜:“唐诗亦有变,今日学唐,惟当学杜,元微之断之于前,王半山言之于后,不易之论矣。”杜诗如一峰高峙,学者往往“登高自卑”,故“宜先求其次者”,“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韦、柳,七言歌行先求元、白、张、王”,七律则先求“白香山之疏以达,刘梦得之圜以闳,李义山之刻至,温飞卿之轻俊”等,杜甫举而众家皆各定其位。方世举虽崇杜,但其论杜诗亦偶有误,如谓杜诗七古无通韵者,即遭汪师韩《诗学纂闻》驳正。有《清诗话续编》本。

围炉诗话

作者: 吴殳字数:10.64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诗论。清人吴乔撰。六卷。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顺治间。此编《四库总目提要》作八卷,不知所据。通行本为六卷。有吴氏自序及黄廷鉴、张海鹏跋。因作者于康熙二十年(1681)“与东海诸英俊围炉取暖”,“驰高论,发大笑”,“有及于吟咏之道者”,故以“围炉”名。有《清诗话续编》本。此书论诗宗旨是“意为主将”说,强调思想感情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于盛唐诗人最折腰杜甫,以其诗“篇篇有意”,对李商隐诗也很欣赏,屡加引证,指出其《有感》二长律“为甘露之变而作。”“意为主将”说强调以意驭词,而不可由字句来夺帅,提醒人们莫犯“以句害意”之病。“有意则有声色(声调铿锵、词采绚烂)如‘香稻啄残鹦鹉粒’亦善,无声色如‘杖藜叹世者谁子’亦善。无意总不善。”

历代诗话

作者: 吴景旭字数:43.40 万字、 更新:2022-11-27

清吴景旭撰。八十卷。以天干数分为十集。甲集六卷,评论《诗经》,乙集六卷,评论《楚辞》,丙集九卷,评赋,丁集六卷,评古乐府,戊集六卷,评汉魏六朝诗,己集十二卷,评杜甫诗并考订其谱系,庚集九卷,评唐诗,辛集七卷,评宋诗,壬集十卷,评金、元诗,癸集九卷,评明诗。其体例仿陈耀文《学林就正》,“先列旧说于前,而杂引诸书,以互相参考。其旧说所无,而景旭自立论者,则列本诗于前,而附己意于其后。虽嗜奇爱博,不免有曼衍之失,然取材宏富,亦《苕溪渔隐丛话》之亚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二十《集部》九《诗文评类》)有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和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

渔洋诗话

作者: 王士祯字数:2.86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诗话。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三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编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总二百八十二条。士禛号渔洋山人,故名。三卷。论诗遵司空图《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理论,创“神韵说”,极力推崇王维、孟浩然诗中清远闲淡意境。对当时诗歌创作和理论影响很大。因过分追求不可捉摸的意境,讲究含蓄蕴藉,其甥婿赵执信曾作《谈龙录》力排之。有《清诗话》本。有“自序”。此书是作者晚年的回忆之作。内容为“生平与兄弟友朋论诗,及一时诙谐之语可记忆者”,在王士禛的数种诗论著作中理论价值较低。作者忆事及人,间或评点诗作,信笔写来,既表现出他提倡“神韵”、晚年重尊盛唐诗的观念。

答万季埜诗问

作者: 吴殳字数:6.59 千字、 更新:2022-11-27

清代诗论著作。1卷。吴乔著。全书为问答形式,共27则。其论诗重视“命意”,要求“其中有人”,反对拘泥声韵,执着死法;提倡“三百篇”的传统,尊唐、薄宋,力贬明诗;强调诗的特征,并以米“酿而为酒”与“炊而为饭”来比喻诗与文的差异。在回答具体问题中,体现出吴乔的反拟古主义的诗歌主张。清初反拟古主义,始有钱谦益,其后冯班、吴乔等起而响应。吴乔论诗,主张诗要有寓意,他认为,唐诗的优点,就在于“读唐人诗集,知其性情,知其学问,知其立志”,而“明人以声音笑貌学唐人”,只是注重修辞形式,结果“千人一体”,终不能超过唐人。他最推崇的是晚唐李商隐的诗,这也可能与他推崇委婉寓意的诗歌主张有关,他曾选录李的无题诗,猜度其意旨,作《西昆发微》。吴乔认为拟古诗内容空虚,而强调寓意,这基本上抓住了要害。他指出“诗中须有人,……诗而有境、有情、则有人在其中”。“有人”与否、寓意的存无,决定诗句的“死”、“活”。诗句的死、活另外还与表现手法有关,在此方面,他最崇尚的是诗三百的“比兴”手法,“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作。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他还比较了唐、宋、明各代诗歌,认为“唐人作诗, 自述己意,不必求人知之,亦不在人人说好,宋人皆欲人人知我意,明人必欲人人说好,故不相入”,宋、 明诗的局限,就在于太实太露,无言外之意,而不象唐人那样“实话亦虚”。“比兴意在言外,不可以言求意”,这就是吴氏重视比兴的原因。答问中,吴氏还指出了诗文的区别, “唯是体制辞语不同”,两者都需有寓意,但是具体表现形式又不同。在论诗歌的演变时,他坚持“变复”主张, 强调“复”的同时,要“变”,这也是对拟古派的反动,这种见解是合乎艺术发展史的运动规律的。

秋星阁诗话

作者: 李沂字数:2.78 千字、 更新:2022-11-27

清代诗论著作。1卷。李沂著。书前有张潮的《小引》一篇。全书收诗话6则,类似以初学者为对象的唐、宋“诗格”著作。李沂论诗标举性灵,更要求以审慎、谨严的态度学诗。“八字诀”条倡多读、多讲、多作、多改。“勤虚心”条指求教于师友。通篇观之,卑之无甚高论,但如用以指导少年初学诗者,也还有用。推尊盛唐,反对故立异说。其论虽仅数则,但却堪为初学诗者金针。有《昭代丛书》本、《萤雪轩丛书》本和《清诗话》本。

袌碧斋词话

作者: 陈锐字数:5.54 千字、 更新:2022-11-27

清陈锐撰。计四十二则,以评论宋代与近代词人为主,然着眼于填词作法、四声、音韵等。如云:“周美成《西平乐》一首,和者方千里、杨泽民、陈西麓,三家句法长短互异,万红友、杜筱舫诸家,亦不能考定。尝疑此调下段十五句,只三用韵,未免先拍。”后读吴文英词,始悟周邦彦之过换处互协。又如云:“上三下五八字句,惟屯田独擅,继之者美成而已。”所论颇有见地。故郑文焯致书作者云:“前诵《袌碧斋词话》,感君真知,实异世上之延誉增重者”。是书收于作者所著《袌碧斋集》中,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收入。

辽诗话

作者: 周春字数:1.54 万字、 更新:2022-11-27

诗话。清人周春(1729—1815)辑。一卷。春有《阅红楼梦随笔》已著录。此编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十八则,附录十三则,总七十一则。有沈德潜序及自序。周氏见历代均有诗话,独辽代阙如,乃广采群编,凡涉辽诗,无不摭人。辽代立国于东北,文献缺乏;辽诗历来资料零散,往往被诗论家所忽略。周春所撰《辽诗话》是研究辽诗的首创之作。据清人记载,史梦兰也著有《辽诗话》1卷,并曾刊行于世,但未见传本。周春以“辽人诗后世无传”,深感“其诗人有灵,苦心所诣,亦复不能尽泯”,因仿南宋人《全唐诗话》体例,辑《辽诗话》(《辽诗话》自序)。所采以正史为主,以地方志、笔记小说为辅,上自宫廷,下及谣谚,计数十则,汇为一卷。

诗话后编

作者: 魏元旷字数:2.12 万字、 更新:2022-11-27

清江杜作航(苇如),馆选后居忧。光绪丙申,予北上,遇于汉皋,见橐中诗,取而论之,亦话之亚也。苇如不作诗,仅于此得其二首,久存之箧,不忍终弃,并箧中旧有及近所得,次为《后编》。


1 229 230 231 232 233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