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永嘉集
作者: 玄觉 、 字数:1.38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全称《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唐代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玄觉早年学天台,参拜六祖慧能后改入禅门。本书即以天台止观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揭示禅定的用意及修行历程。全书共分十篇:慕道志仪、戒憍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理事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前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卷首有魏靖序。此书为融合天台宗、禅宗的最早文献,颇受后世重视。收入《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注释书有宋行靖的《永嘉集注》二卷,明传灯的《永嘉禅宗集注》二卷、高丽僧己和的《永嘉集说谊》二卷。
肇论
作者: 僧肇 、 字数:1.90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学论文集。东晋僧肇著。一卷(或作三卷)。其中心是论述并发展般若、三论空的中道思想。首篇为《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概括全书大旨。后载四篇论文:一、《物不迁论》,论述了其“即动而求静”的动静观。认为“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从而得出了“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的结论。二、《不真空论》,论述了其“即万物之自虚”的本体论。认为世界万有皆因缘所生,有非真有,无非真无,故虚假不实谓之“空”。指出:“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色之性空,非色败空’”。三、《般若无知论》,论述了其“无知、故无所不知”的认识论。认为要认识佛之“真谛”不能依靠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不起作用,只能依“照”(直观)。指出“般若之能照”即在于其“无知”,“般若之所照”即在于其“无相”,“是以般若可虚而照,真谛可亡而知,……斯则不知而自知”。四、《涅槃无名论》,分十九章,以一问一答称一折一演,论述“涅槃”既无生灭,亦无名相,绝非名言所能表述。该书注疏本颇多,主要有晋惠达《肇论疏》三卷,唐元康《肇论疏》三卷,宋遵式《肇论疏》六卷、《肇论疏科》一卷,宋晓月《夹科肇论序注》一卷,宋文才《肇论新疏》三卷、《肇论新疏游刃》三卷,明德清《肇论略注》六卷。
明高僧传
作者: 如惺 、 字数:5.12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八卷。明代释如惺撰。《大明高僧传》简称为《明高僧传》。此书写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所题书名中的“大明”,即指成书年代,不是指内容范围。此传内容始于北宋末直明代,至于《宋高僧传》止于北宋初到北宋末这一百数十年。《大明高僧传》仍是空白,并无片言记载。此传内有三科,即《译经》、《解义》、《习禅》。《译经》科中只著录元代沙罗巴一人,《解义》科中著录了自南宋至万历年间四十四人,《习禅》科中著录了自北宋末迄元仁宗年间六十七人,正传有一百一十二人,另附见有六十八人。在体裁上与梁、唐、宋三部僧传相同,每科之后无“论”,当是全书没有完成的原故。其中有关主张各宗融合的看法,正是时代要求的反映。此书的优点是,填补了北宋末至明代高僧传记的空白,为研究佛教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不足之处有:首先,一些高僧的传记如性澄、蒙润、本无、如玘、绍宗等,所记事迹过于简单。二是,前后重复和误将北宋人写成南宋,将地名误作籍贯等疏忽之处也不少。正如作者自序所言,是“随喜录之,以备后之修史者采摭”,因而没有严肃加工整理。尽管如此,它仍是一部有价值的佛教著作。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丁已嘉兴楞严之般若堂刊。
唐高僧传
作者: 道宣 、 字数:44.1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又称《续高僧传》。唐道宣著。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因本书是继梁代慧皎《高僧传》所作的传记体佛教史,故名《续高僧传》。明、清藏本均为四十卷,《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作三十卷。全书分为十科: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每科后附以作者论述。其“自序”称:“始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自序又称正传三百三十一人(一作三百四十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实际正传为四百八十五人,附见二百十九人。扬州刻经处有单刻本,名为《续高僧传二集》。
梁高僧传
作者: 慧皎 、 字数:15.9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教史书。亦称《梁高僧传》。南朝梁慧皎著。十四卷。为类传体。除“序录”一卷外,共分十门: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唱导。每门之后附以评论。载自东汉永平七年(64)至梁天监八年(509)间僧人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二百余人。因时地所限而详于江左诸僧,略于北方僧人。所谓“伪魏僧”仅得四人。其《序录》述本书宗旨为: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此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北宋赞宁著《宋高僧传》,明如惺著《大明高僧传》,体例大致依此,合称《四朝高僧传》。本书历代藏经均收。金陵刻经处更名为《高僧传初集》,分十五卷单刻。
顿悟入道要门论
作者: 大珠慧海 、 字数:2.06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唐代大珠慧海撰。此书主要阐述顿悟入道的要旨。本书与后世语录不同,是慧海亲自执笔的论书。相传慧海在江西马祖道一门下,历经六年修行而大悟。本书即依其本身体验而简述顿悟入道要旨。全书笔法平易,首以“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惟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进而解释“顿悟”,谓“顿”即顿除妄念,“悟”即悟无所得。次谓为臻此境,须以心为根本,故修根本为大事,而修根本之法在于禅定。其次,再广述顿悟要门之宗旨。本书所引用的经典,以《维摩经》为最多,其次为《金刚经》。此外,《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起信论》亦曾广被引用。收入《续藏经》。
« 上一页 1 … 21 22 23 24 25 … 24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