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净土十要
作者: 智旭 、 字数:18.23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编集成十种。从第一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明代智旭)至第十卷西方合论一卷(明代袁宏道)。其中收有宋代遵式之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明代成时之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及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元代善遇之净土或问、明代妙协之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元代梵琦之西斋净土诗、明代传灯之净土生无生论及净土法语。就其编集之顺序,以最初三要为经文之解释,同时叙述所依之行愿仪则;其次净土十疑论以下七要则依隋唐宋元明之时代顺序而编次。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作者: 师会 、 字数:2.32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亦称《析薪膏肓》,简称《焚薪记》、《焚薪》。佛教著述。宋师会录。二卷。是对宋观复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析薪》(已佚,部分内容保留在《焚薪》中)的批驳之作。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师会见《析薪》,认为“得二百有六病”,错谬极多,有误后学,应当“焚之”,故名。绍兴十七年又作《送焚薪书》。本书先以“析薪曰”为题列原文,再以“议曰”为题批驳,并述对所论问题的不同观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重订西方公据
作者: 彭绍升 、 字数:1.96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二卷。清代彭际清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全书摘录古德之教示及其劝说念佛往生之行业,并叙念佛之利益。书名公据,本于苏东坡曾佩阿弥陀佛画像一轴而曰:‘此轼往生公据也’一语。旧本仅一卷,略见杂乱,彭氏予以订正,加为二卷,而题曰‘重订西方公据’。计分起教大纲、净业正因、净课仪式、西方境观、往生功行、莲宗开示、往生现果等七章。其中之第四西方境观揭列接引、见佛二图,以助观力,并以九莲华标示九品往生之机类。第五往生功行,亦绘四莲华,以记诵经、忏悔、作福、普度之行业。第六莲宗开示,收善导之专杂二修说、临终正念诀、永明之禅净四料简等十一条法语。第七往生现果分为集验、书证二项,记录作者当时之见闻。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作者: 净源 、 字数:2.20 万字、 更新:2022-07-07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华严念佛三昧论
作者: 彭绍升 、 字数:7.70 千字、 更新:2022-07-07
佛教著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彭际清述。一卷。作者自谓,此论与法藏、李通玄的学说有区别,而与袾宏主张念佛名号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相协调。全书将念佛修净土分为五门:(1)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2)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3)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4)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5)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所述五门均依《华严经》,主要论证往生西方净土与进入毗卢遮那佛境界的一致性。文后有“别申问答”,即以问答方式解释上述五门,并融通其说与隋灵幹之华严观及李通玄之净土学说的差异,以便“豁破群疑”,“同归一乘”。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作者: 法藏 、 字数:1.32 千字、 更新:2022-07-07
唐法藏撰。一卷。依据《华严经》,各分十门讲“普贤观”和“普贤行”,前者是观想思考的义理,后者是具体的修行内容。“普贤观”分十门:(1)“会相归性门”,指“观一切法自性皆空”,根据“理”而进行思考,达到“摄散入静”的“止”;(2)“依理起行门”,由于“真理非断空”,“不碍事法宛然显现”,故应“于事无念”,此即为“起照名观”;(3)“理事无碍门”,因“性实之理,必彻于事”,“理事混融”,故修行菩萨可“止观双运”;(4)“理事俱泯门”,由于“理事交彻”,事中有理,理混于事,则“非事非理”,故菩萨修行应顺此“行心”,“非观非止”;(5)“心境融通门”,指“绝理事”的“无障境”,与“泯止观”的“无障心”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关系,故“心”与“境”相互融通;(6)“事融相在门”,指“多事”依于“一理”,而“一理带多事”又“全遍于一事”,故菩萨修行的止观是“即止之观”,可以“于一事中见一切事”,保持“心无散动”;(7)“诸法相是门”,由于诸法“不异于理,复不异于事”,故菩萨修行可“以不异止之观,见一法即一切法”;(8)“即入无碍门”,由于说“一多相入”,而不是说“一多相即”,故菩萨修行可“以无念之智,顿见无障碍之法”;(9)“帝网重现门”,指一事中可以显现一切,而所显现的一切又各自以一事显现一切,由此重重无尽,故菩萨修行具备了“普贤眼”,就可“见”到这种现象之间相互包容。重重无尽的“法界圆融自在,无有限量”的实际存在状况;(10)“主伴圆备门”,指菩萨运用“普贤智”,可以“顿见”这种“普贤法界”,故若任意“举一门为主,必摄一切为伴”。“普贤行”分十门,是对初学菩萨行法的十种要求:(1)“先起信心”;(2)“归依三宝”;(3)“忏悔宿罪”;(4)“发菩提心”;(5)“受菩萨三聚净戒”;(6)“修离过行”;(7)“修善行”;(8)“修忍辱行”;(9)“救摄众生行”;(10)“修平等行”。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 上一页 1 … 223 224 225 226 227 … 24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