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通鉴答问

作者: 王应麟字数:6.03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五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厚斋、一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庆元县) 人,淳祐时进士。中博学鸿词科。曾奏言:“因危言而紊乱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势不当留。”并先后忤丁大全、贾似道、留梦炎等权臣。辞官后专意著述,宋亡不出。著《玉海》、《通鉴地理补释》、《困学纪闻》、《深宁集》。此书刊附于《玉海》之末。其中所记始自周威烈王、终于汉元帝。盖未完之稿本。其名虽为《通鉴答问》,而实以朱熹《通鉴纲目》为主。书中所论乃以尊崇 《纲目》为主。但与应麟所著他书颇有出入。疑为王伯厚之孙伪作此编,然别无显证。有《玉海》附刻本、《四库全书》 本。

唐史论断

作者: 孙甫字数:3.6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三卷,宋孙甫撰。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 (今河南禹县) 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秘阁校理,并著《三圣政范》,以前三朝故实校时政得失,力陈与西夏和盟的利弊关系,直言敢谏,反对宋夏和议,甚至指斥仁宗的奢侈荒靡,对好友杜衍等人的过失,也直言于朝。后来出知数州,历直史馆、河北都转运使等,一生好古文,善议论,曾著《唐史记》,以唐代君臣行事,论断一代治乱,现仅存《唐史论断》。 孙甫因刘㫬的 《唐书》烦冗芜杂, 遗略多失体法,于是就改用编年体例来编写,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嘉祐元年 (1056年),历经十六年的时间,写成了《唐纪》一书,此书共七十五卷,因其善恶分明,可为后人龟鉴,而且它又各系以论,共著成九十二篇。孙甫去世以后,《唐纪》一书存入宫中,世间没有流传,以后只有《论断》传世。绍兴二十七年 (1157年),曾在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将此书刻版印刷,后来蜀版不存,端平乙未(1235年),黄淮又在东阳(今属浙江)刻印此书。后来此书的版本还有《学津讨原》本、《学海类编》本、奥雅堂本、《艺海珠尘》本、《函海》本。

大事记讲义

作者: 吕中字数:13.4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所议选举、资格、茶盐政制诸条,颇切宋时稗政。所载诠选、任子、三司、税茶等有关史实,可备《宋史》诸志及《文献通考》之未备。有关朋党诸人事迹及议新法之辨论,与《宋史》列传多有异同,足资参证。初刊于宋,今有《四库全书》、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涉史随笔

作者: 宋葛洪字数:1.13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南宋葛洪撰。葛洪字容父,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 (今属浙江) 人,淳熙十一年 (1184),曾从吕祖谦学,历官尚书员外郎,上疏乞请严饬将帅、整军图治。嘉定中,累官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绍定元年 (1228),迁参知政事,后封东阳郡公致仕。《涉史随笔》一书是葛洪解官幽居时所作,书中所论都是古代大臣的事。在书的卷首有葛洪自序,就谈到古代一些大臣由布衣而进到庙堂的事,以及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他从这些论述中选取了二十六篇,献给当时的宰相。书中对古代大臣的论述,是非得当,合情合理,尤其是其中也提出了对历史的见解,如在论南宋的权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时说,他们都担心事权的偏重,故想尽一切办法除掉善类,以致国家衰亡。对此,葛洪说人们只知防宦官之弊,而不知防奸臣之弊。这恐怕是一大偏失。《涉史随笔》一书有明弘治年间刊本、得月移丛书本、知不足斋本、《金华丛书》 本。

历代名贤确论

作者: 佚名字数:47.25 万字、 更新:2022-07-07

一百卷,作者不详,但在此书前面,有明人吴宽写的序言,在序言中,他称书中对名贤的论述,都出自唐宋人之手,而且散见于这些人的文集中,由于这些评述过于零散,不便于查阅,所以他对其整理编纂,辑成此编,以便观览,但对于书的作者,吴宽并未载明,史家也多评说不一。此书成书后,由锡山(今江苏无锡)钱孟浚刊刻,使这本书得以流传于世。在这本书中,观其评骘人物,是从三皇至五代时期,作者对这些人物按代分系,并标列主名,凡是在当代极为有影响的,则称“通论”加以区别。此书虽然没有标明“十七史”这样的名称,但考核其始末,正合十七史之数,故在《宋史·艺文志》中有“名贤十七史确论”,由此,足以得到佐证。书中,有多处引唐人之文,如罗隐论子高梅子真、张渭论刘宋代晋诸篇,而唐人文集中皆未载录,可见其中也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此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四库全书》 史部史评类。

六朝通鉴博议

作者: 李焘字数:5.03 万字、 更新:2022-07-07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用力近四十年,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另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李文简诗集》等。《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对其作出论断,其目的是假借历史来论述南宋南渡的一些史事,专为南宋立言,陈述治理国家的得失等等,主张修人事以自强,并极力支持孝宗加强兵备,抗击金兵。他向孝宗提出的许多见解,体现了他那以立国根本为先,修人事、强兵备、富国家的爱国思想,这也是李焘写此书的用意。《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有振绮堂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两汉笔记

作者: 钱时字数:9.36 万字、 更新:2022-07-07

《四库简目》:《两汉笔记》十二卷,宋钱时撰。皆评论《汉史》,前数卷,论颇苛刻,类胡寅《读史管见》,后数卷乃渐近人情。其谓井田封建必不可行,识在南宋讲学诸人之上。《四库总目》:《两汉笔记》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钱时撰。此书皆评论《汉史》,嘉熙二年,尝经奏进,前有尚书省劄称十二卷,与此本合。叶盛《水东日记》以为不完之本,非也。其例以两《汉书》旧文为纲,而各附论断于其下。前二卷颇染胡寅《读史管见》之习,如萧何收秦图籍,则责其不收六经。又何劝高帝勿攻项羽,归汉中,则责其出于诈术。以曹参文帝为陷溺于邪说,而归其过于张良。于陆贾《新语》,则责其不知仁义。皆故为苛论,以自矜高识。三卷以后,乃渐进情理,持论多得是非之平。其中如于张良之谏封六国后,论封建必不可复,郡县不能不置,于董仲舒请限民名田,论井田必不可行,于文帝除肉刑亦不甚以为过。尤能涤讲学家胸无一物,高谈三代之窠臼。至其论董仲舒对策以道之大原不在天而在心,则金谿学派之宗旨。论文帝以客礼待呼韩邪,论光武闭关谢西域,皆极称其能忍善让,则南渡和议之饰词。所谓有为言之者,置而不论可矣。

经幄管见

作者: 曹彦约字数:2.7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四卷,宋曹彦约 (1157—1228)撰。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南康军都昌 (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 (1181)举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 (今湖南郴县) 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 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1225),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经幄管见》这本书,是曹彦约在负责讲筵时所辑,其中材料都取《三朝宝训》,作者反复阐明,以示效法。因此书是作为侍讲官向皇帝进讲之词的总结,所以此书于进读、符瑞各篇,大抵是当时侍臣进讲之词,而其余各篇也主要是旁征经史,并归之于法,对这些进讲之词略作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法效尤。只可惜,这本书旧刻散佚,只有永乐大典尚载录全文,今存豫章丛书本、钞本。

新唐书纠谬[四库本]

作者: 吴缜字数:7.88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史学著作。北宋吴缜撰。20卷。是书专为驳正《新唐书》讹误而作,有《书事失实》、《载述脱误》、《纪志表传不相符合》等20门,凡400余事。虽有过于琐屑之处,然于欧书中脱误、失实、牴牾、失考之处,一一指正,可补其讹漏。并指出《新唐书》修撰上的“八失”: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复,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刊修者不知刊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所论亦颇中肯。是书于绍圣元年(1094)进表于朝,初名“纠谬”,后改名“辩证”,绍兴八年(1138)长乐吴元美刊行于湖州时仍题为“纠谬”,今本沿其旧名。世所行本多佚脱侧乱,《四库全书》以南宋刊本校补。又有《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补后汉书年表

作者: 熊方字数:5.28 千字、 更新:2022-07-07

史学著作。南宋熊方撰。10卷。方字广居,隆兴丰城(今属江西)人 。由上舍生官至权澧州司户参军。以范晔《后汉书》无表,使东汉典故散缀于纪传之内,不能丝联绳贯,开卷厘然。因自题其堂曰“补史”,作是编以补范书所未备。凡《同姓侯王表》2卷,《异姓诸侯表》6卷,《百官表》2卷。取材于范书及刘昭之志,其例仿班固《汉书》而稍加变通。虽不免踳驳疏漏之处,然大体经纬周密,叙次井然。尤以《百官表》贯穿钩考,精详缜密,使读者按部可稽,实有裨于史学。有《四库全书》本,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1 20 21 22 23 2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