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雪心赋

作者: 卜应天字数:3.06 万字、 更新:2022-07-07

《雪心赋》系唐朝卜应天所著,是风水形势法、峦头法的经典著作。卜应天,字则巍,号昆仑子,又称卜都监。卜应天世居赣州,荐太史不就而入道门,为黄冠师。因自许心地雪亮,透彻地理,因而将其著作取名《雪心赋》。《宁都直隶州志》载:“仆都监,逸其名。善青乌术,官司天监都监。黄巢之乱,仆与杨筠松避地县西怀德乡,遂以其术,传中坝廖三传,三传传其子瑀,瑀传其婿谢世南,世南传其子锡。

海药本草

作者: 李珣字数:1.43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草类著作。唐李珣撰。六卷 (一说五卷)。珣字德润,四川梓州 (在今四川省境内) 人,以售香药为业。李氏主要收录海外输入移植南方的药物,约一百余种。多录自 《唐本草》、《本草拾遗》及其他本草著作,原书已佚,佚文散见于后世药物著作中。是书将药物按玉石、草、木、兽、虫鱼、果米分为诸部。每药录其产地、形状、性味、采集、主治、功效等,多引证他书,加以注释、说明。书中记述翔实,对研究外来药物有一定的帮助。有一九八三年尚志钧校辑缮写校印本,典藏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黄帝明堂灸经

作者: 佚名字数:1.57 万字、 更新:2022-07-07

针灸著作。佚名撰。三卷(又作一卷,)。原书早佚。约于北宋末年,经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 《明堂灸经》 与《小儿明堂灸经》 全文而成。约二万字。首论定尺寸、点灸、下火、用火、候天气、定发际、淋洗灸疮诸法,及人神所在不宜灸等,记灸法基本知识四十条,简明扼要。次载正人形、背人形、侧人形及小儿明堂应验穴图计四十五幅,并以图为题,详述循经取穴及其主治病证。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和灸治经验,内容丰富,文辞精练,为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元至大四年 (1311) 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将其辑入 《针灸四书》。其大部分内容亦被明以后各种针灸名著所转载。有日本延宝三年(1675)重刻元至大四年燕山窦氏活济堂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作者: 孙思邈字数:60.3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北宋林亿、高保衡、钱象先等奉敕校正,原书三十卷,唐宋公私书目多有著录。现存日本影宋本、影元本、明慎独斋刊本,皆为二十卷。《正统道藏》本分作九十三卷,别出目录二卷,凡九十五卷,收入太平部。此书为中国医药养生学名著,全书分二十六科,二百二十五类,辑录医药方论约五千三百首。凡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以及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无所不包。其论病用药,前本古人,断以己意。古方用药不过数味,而《千金方》有一方用药多至数十味者,又兼取杂方单方,自成一家。孙思邈号称医圣,兼通三教而尤精道术。此书卷一论述医德、卷十一言治魃魅咒客忤法、卷二十九辟瘟方,卷三十五治症符,以及卷八十一至八十三论养性之方,专述摄生、调气、按摩、导引、服食、房中之术,皆深受道教影响。孙氏自序称:古之名医治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关摄养所致」是为医道与世太人生相关之至论。

太玄金锁流珠引

作者: 李淳风字数:15.17 万字、 更新:2022-07-06

原题唐李淳风注并序。然唐宋公私书目皆无着录,疑为宋元道士之作。原书二十九卷,并序文一卷,合共三十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据该书〈序〉称,其书本名《金箓行法》,后改「金箓」为「金锁」。金锁之意,为「锁魂炼魄,求生去死」,亦为「坚身如金,留神系锁」。「流珠」本指北斗九星,在此则喻「修行步纲(罡)」、「流转随珠」。据现代学者考证,该书大约出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但也有学者因诸家目录罕见著录之,故怀疑它可能是宋元间术士拾缀六朝时术数家言而成。此书分为七十八篇,融会上清、天师道符箓法术,乃上清金阙帝君等神仙降授。书中列举若干符箓、禹步之图,详述步罡踏斗、存神诵咒、醮祭日月星辰、飞符上章、召役六甲、为人收鬼去邪、断瘟除病、制伏虎豹龙蛇,以至于行水缩地、出没隐现等法术,无不详载。大抵以上清派飞步星斗及天师道驱邪治病之术为主。该书收录了唐代道教大量的正一法术(尤其是正一驱邪法术),主要如下:从《金锁流珠引》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唐代正一法师在行法术时往往将建坛、步纲、存想、服炁、上章以及符箓等结合在一起,其中收录的法术与宋代新符箓道派天心派的法术(天心正法)非常相似,反映出了唐代正一法术对天心正法的影响。又书中往往以总真大仙王方平、司命李仲甫、茅盈、许玉斧及张道陵、赵升、王长等人撰述。全书搜罗宏富,卷帙庞杂,益经众手纂集,非一人一时之作。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作者: 王冰字数:10.12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七卷。唐王冰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灾化纪、灾祥应纶纪、南正顺司纪、北正右迁纪、司天配轮纪、正化令转纪、司天间化纪、三元配轮纪、地应三元纪、地合运胜纪、胜符会对纪、地土间物纪、五行类应纪、六元还周纪。所谓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气化运行,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学说。王冰研究气运学说,比较注重客观实际。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界变化之中。四时行,万物备,这是气化运行的反映,我们只要能“智周万物”,便能认识气化运行规律。王冰这一观点也反映在他为 《素问》七篇大论所作注文中。而此书对《素问》七篇大论更加有所发挥,对后世运气学说发展有一定影响。此书命名,作者序称因得遇玄珠子师事之,故自号启玄子,密语者,密而口授之言也。此书原作已佚,今本疑为托名之作,所传篇名、卷数皆不相同。郑樵《通志》作十卷,不著撰人。孙星衍有十卷影抄本,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陈鳣有十七卷抄本,丁丙有十七卷道藏本。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作者: 王冰字数:36.31 万字、 更新:2022-07-06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周易音义

作者: 陆德明字数:2.82 万字、 更新:2022-07-06

音义书。唐陆德明撰。为陆氏所著《经典释文》第二卷《周易音义》单行者。此书征引汉魏经师有关《周易》的注解音切,包括子夏、马融的《传》,孟喜、京房、费直、刘表、董遇的《章句》,荀爽、郑玄、宋衷、虞翻、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干宝、黄颖、蜀才、尹涛、费元珪的《注》,陆绩的《述》,张璠、荀爽的《集解》,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瓛的《系辞注》,王肃、李轨、徐邈的《音》,褚仲都、周弘正的《义》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此书保存其部分音读训诂,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和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外台秘要

作者: 王焘字数:78.1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学方书。又名 《外台秘要方》40卷。唐·王焘辑成于752年。王焘历经十个寒暑,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取《魏志》“兰台”(即宫内藏书处)为“外台”之谓(一说因出守于外),命名为《外台秘要》,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剂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眼、耳、鼻、齿诸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33~34为妇人病;卷35~36为小儿病;卷37~38为乳石;卷39~40为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载医方六千余首。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为我国详注引文出处、卷第最早之文献。全书分一千一百零四门,包括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伤寒、天行、温病、灸法等方面的内容。治疗方法涉及到药物的内治、外治、人工急救以及对疾患的护理等。每门先论病因病机,后列方药。其论述多取自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并详细注明所出卷数。对传染性疾病如伤寒、疟疾等论述尤为精当。本书引用大量唐代前及唐代的医学文献资料,并一一注明出处。某些后世已佚的方书如《小品方》等内容,在该书中均有记载。在整理保存古医书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修本草

作者: 苏敬字数:16.37 万字、 更新:2022-07-06

简称《唐本草》。本草类著作。中国古代第1部由政府组织编修并颁行的药学著作。唐代苏敬等23人编修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 七卷,《图经》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凡五十四卷。约七万七千字。正文为在《本草经集注》 基础上修订与增补而成。共载药八百五十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及有名未用等九类,并记各药性味、主治与用法。本书继承历代本草成就,重视民间经验,提出“下询众议”,“定群言之得失”。并下诏全国,征集各地药物标本,予以描绘。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科学价值,为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对国内外医学界影响颇著。唐朝规定为医学生必修课本之一,日本也早有传抄本,并定为学医必读之书。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五、十七至二十,补辑三,共十一卷。《纂喜庐丛书》之二),一九三六年日本大阪本草图书刊行会影印书写卷子本(此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七、十九共五卷。附日文唐新修本草解说),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1 20 21 22 23 2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