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周易音义

作者: 陆德明字数:2.82 万字、 更新:2022-07-06

音义书。唐陆德明撰。为陆氏所著《经典释文》第二卷《周易音义》单行者。此书征引汉魏经师有关《周易》的注解音切,包括子夏、马融的《传》,孟喜、京房、费直、刘表、董遇的《章句》,荀爽、郑玄、宋衷、虞翻、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干宝、黄颖、蜀才、尹涛、费元珪的《注》,陆绩的《述》,张璠、荀爽的《集解》,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瓛的《系辞注》,王肃、李轨、徐邈的《音》,褚仲都、周弘正的《义》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此书保存其部分音读训诂,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和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外台秘要

作者: 王焘字数:78.1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学方书。又名 《外台秘要方》40卷。唐·王焘辑成于752年。王焘历经十个寒暑,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取《魏志》“兰台”(即宫内藏书处)为“外台”之谓(一说因出守于外),命名为《外台秘要》,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剂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眼、耳、鼻、齿诸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33~34为妇人病;卷35~36为小儿病;卷37~38为乳石;卷39~40为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载医方六千余首。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为我国详注引文出处、卷第最早之文献。全书分一千一百零四门,包括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伤寒、天行、温病、灸法等方面的内容。治疗方法涉及到药物的内治、外治、人工急救以及对疾患的护理等。每门先论病因病机,后列方药。其论述多取自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并详细注明所出卷数。对传染性疾病如伤寒、疟疾等论述尤为精当。本书引用大量唐代前及唐代的医学文献资料,并一一注明出处。某些后世已佚的方书如《小品方》等内容,在该书中均有记载。在整理保存古医书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修本草

作者: 苏敬字数:16.37 万字、 更新:2022-07-06

简称《唐本草》。本草类著作。中国古代第1部由政府组织编修并颁行的药学著作。唐代苏敬等23人编修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 七卷,《图经》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凡五十四卷。约七万七千字。正文为在《本草经集注》 基础上修订与增补而成。共载药八百五十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及有名未用等九类,并记各药性味、主治与用法。本书继承历代本草成就,重视民间经验,提出“下询众议”,“定群言之得失”。并下诏全国,征集各地药物标本,予以描绘。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科学价值,为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对国内外医学界影响颇著。唐朝规定为医学生必修课本之一,日本也早有传抄本,并定为学医必读之书。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五、十七至二十,补辑三,共十一卷。《纂喜庐丛书》之二),一九三六年日本大阪本草图书刊行会影印书写卷子本(此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七、十九共五卷。附日文唐新修本草解说),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作者: 蔺道人字数:9.33 千字、 更新:2022-07-06

伤科专书。又名《理伤续断方》。1卷。唐·会昌年前间蔺道人传。约刊846年前后,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书。本书扼要而科学地总结了唐以前在伤科方面的主要成就,集中地论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全书由二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记载包括局部冲洗、诊断、手法复位、局部敷药、夹缚固定,以及内服损伤方药等一系列的基本方法。对于以手法复位有困难的骨折,主张手术切开复位法。对于开放性损伤,主张先行“清创”,然后以手法复位、缝合等,符合把开放性损伤变为闭合性损伤的现代创伤治疗原则。在夹缚固定方面,主张以软物作垫,以减少局部“压疮”的发生;在强调有效固定和不发生骨折再移位的前提下,患肢应作适当的运动,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对于加速骨折愈合与减少伤后病残的发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书中尚记载肩关节与髋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后一部分收录40余首有关伤科的各种方药。该书对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方面均有价值。今流传的版本有明·洪武年间刻本、正统道藏本,并收于《青囊杂纂》中。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洪武本、道藏本予以合校后,出版排印本。

银海精微

作者: 孙思邈字数:5.89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二卷。唐孙思邈撰。“银海”,道家语,指眼睛。《四库全书》在该书《提要》中考证: “银海”指目,在王安石、苏轼之前未见,且此书唐宋志皆不著录,孙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据此断定此书作于宋以后,非孙思邈所作。此书是我国较早的中医眼科专著,分上下两卷。上卷首列五轮八廓总论,把双目比附为五脏,进而与自然界及五行八卦联系起来,反映了我国中医学的整体辩证理论。上卷次列六十四种眼病,加上下卷所列十五种,共阐述了七十九种目疾证治。书中还有各种目疾图八十幅(加上五轮八廓图二幅计八十二幅),列出验方六十一首。既有内服方药,又有洗、点、针、劆等外治法及金针拨翳障法。此书主张区分情况,根据症状,宜内外兼治,补泻并施。此书是研究中医眼科理论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明嘉靖间刊本,万历十五年(1587)陈氏刊本,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近圣堂刻本,同治九年 (1870) 聚英堂刊本。1956—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醉耕堂刊本影印本。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 魏徵字数:3.72 千字、 更新:2022-07-06

唐魏徵作。见《全唐文》。系作者于唐贞观十一年(637)进谏的一篇奏章。时天下安宁,生产发展,但唐太宗渐生骄奢之意。作者犯颜直谏,“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旧唐书·魏徵传》),此系第二疏,故又题《论时政第二疏》。作品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中心,展开说理,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而历史上不少当国者,“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因为“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故劝太宗为“君人者”须“十思”,也就是要以知足、安民、养德、戒骄、节乐、勤政、纳谏、律己、赏罚有度等十事自戒,这样,才能“积其德义”,“垂拱而治”。此文词旨剀切,情理交融,气势雄峻,又巧用比喻、排比、用典等法,使议论更加形象、有力而充实。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等句,已成千古名句。太宗曾下诏谓:“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后世治国者,亦有以此谏为“自戒”者。清吴楚材、吴调侯评曰:“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古文观止》)

春秋谷梁传注疏

作者: 杨士勋字数:26.13 万字、 更新:2022-07-06

注释书。旧题谷梁赤传,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20卷。《谷梁传》初为谷梁赤传述,后由传其学者录为书。其传重在释《春秋》义例。传义之精,为公羊所弗及。魏晋以来,注《谷梁传》有尹更始、唐固、孔演等10家。自范宁作《集解》后,诸解皆废。范宁注本因兼载门生、故吏、子弟之说,各记其姓名,故称《集解》。宁注矜慎,较何休《公羊解诂》严密。至杨士勋疏,与徐彦疏《公羊》不相上下。《公羊传》与《春秋》经初亦单行,以传附经,疑在范宁作《集解》时。今有《十三经注疏》本传世。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作者: 何休字数:49.36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春秋》学著作。又名《公羊注疏》。东汉何休注,唐徐彦疏,陆德明音义。二十八卷。何休注本名《春秋公羊解诂》。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官至谏议大夫。东汉经学家,精研今文诸经,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文谥例》等,均佚。此书费时十七载。何休认为孔子修《春秋》有所谓“三科九旨”、“五始六辅”等“义例”。因持“义例”以释《公羊传》,系统阐发《春秋》之“微言大义”。较《左传》杜预注、《榖梁》范宁注为详。但说义理多过于深僻,遂至迂远甚或妄诞。训名物典制亦未可足信。但其说常成为后世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徐彦,生平不详,约生活于中、晚唐之际。其疏或采前人旧说,或征经稽传,或用日、月之例等以解何休之注及经文,皆有所发明。但牵合附会、鄙陋谬误者不少。行文多喜自设问答,文繁语复。此书音义部分,取自陆德明《经典释文》,以注音为主,时或释义与校正文字。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等。

春秋左传正义

作者: 孔颖达字数:134.71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诗文注。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六十卷。丘明,鲁国太史。杜预(222—284)西晋政治家,儒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历任尚书郎、相府参军等职,著有《左传集解》等。《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班固注作者“左丘明,鲁太史”。受经于孔子。魏晋以来儒者更无异议,至唐赵匡,始谓左氏非左丘明。后人争议颇多,《四库全书总目》定为左丘明作,概亦有战国时人附益。左氏鲁史用夏历,按鲁君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世次第记事。取材于诸国史籍、简册、旧文,所记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及其人物均翔实而生动。原春秋经文与左丘明之传各异,杜氏合而释之,则左传又自有经。杜氏专修左传,认为前儒大抵转相祖述,未尽通左氏学,尝杂引《公羊》、《榖梁》以释传,且自乱体系,于是杜氏合经传于一编,“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采刘歆、贾逵、许淑、颍客诸说之长以解经传、排斥服虔等人旧说,条分缕析,剖析精微,使《左传》旨义畅达。故孔疏采杜预注,认为《左传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杜为甲矣。”(孔颖达《序》)“然杜注多强经以就传,孔疏亦多左杜而右刘(刘炫曾驳杜解,凡所驳正,皆以为非),是皆笃信专门之过,不能不谓之一失。然有注疏而后左氏之义明,左氏之义明,而后二百四十二年内善恶之迹一一有征。……故传与注疏均谓有大功于《春秋》也,(四库全书总目》)后世尊为文史名著。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礼记正义

作者: 郑玄字数:141.1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所用《礼记》为《小戴记》,四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谓《小戴记》四十六篇,后马融增《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才有四十九篇,前人已辨其为误说。东汉时,郑玄据《小戴记》为之作注,元延祐中科试定《礼记》用郑玄注。郑玄之后,亦有多人注解。唐初存皇侃、熊安生二家。贞观中,孔颖达等奉诏著《五经正义》,作《礼记正义》就以皇侃本为据,以熊安生本补其所未备,但《礼记正义序》谓:“熊则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愈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惟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皇氏虽章句详正,征稍繁广,又既违郑氏,乃时乖郑义,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邱。此皆两家之弊,未为得也。”故其疏务申郑玄之注,未免有附会之说。其书本为七十卷,后清钦定为六十三卷本,阮元校刻因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甚高:“采摭旧文,词富理博,说礼之家,钻研莫尽,譬诸依山铸铜,煮海为盐。即卫湜之书尚不能窥其涯矣,陈澔之流益如莛与楹也。”今存《十三经注疏》。


1 20 21 22 23 24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