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藏山阁集选辑

作者: 钱澄之字数:9.54 万字、 更新:2022-07-06

本书(二册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分「藏山阁文存」与「藏山阁诗选」两部,钱秉镫撰。秉镫尝改名澄之,里居、阅历见第八六种「所知录」篇。其所著「藏山阁集」,晚年曾一再致意刊行而未果;迄至清光绪末年,始由龙潭室主、璱楼居士依桐城萧氏所藏钞本付印问世。原集分为「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另加「田间尺牍」四卷;本书所辑,计分两部分:一为「文存」全帙,二为节编「诗存」为「诗选」。盖文取其全,因统属南明史料;诗在著者有杜陵「诗史」之自拟,乃选其「纪事之大者」。至其「日间尺牍」纯为晚年之作,无与史事,未加选录。此书之辑,足补前刊「荆驼逸史」本「所知录」之不足(请参阅第八六种「所知录」篇);除时篇不及列举外,见于「文存」之「南渡三疑案」与「皖髯事实」(即「阮大铖本末小纪」)即为前刊本所遗。

徧行堂集

作者: 澹归字数:22.2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徧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禅师世寿六十有七,僧腊二十有九,所收诗文,大约起于清顺治九年即明永历六年,迄于康熙十九年作者逝世,实乃禅师佛门生涯的完整记录。据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案》第三辑,《徧行堂集》数番由乾隆钦定为“语多悖谬,必有毁弃”的禁书,甚至连其墨迹碑石亦不容存世,一律“椎碎推仆,不使复留于世间”。今观集中,并无直接针砭清室的文字,作者生前曾将一些语“涉激愤,不宜广示于人”及“不和平”的内容删除(前集卷二十四《与陈季长太史》),显然已有意回避。但是作为一个明朝遗民,一个旧政权的直臣,淡归诗文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故国之思和家国之恨,所谓“悖谬”文字,当然是指这些内容。除去大量的化缘阐道文字外,今天最值得珍视的是尺牍与记传部分,其中记载抗清赴死的瞿式耜、何腾蛟、张同敞、李元胤、李永茂等人事迹,篇篇“叙述沉痛,凛凛有生气,故犯清廷之忌”

述学

作者: 汪中字数:8.00 万字、 更新:2022-07-06

文别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等。汪中学识渊博,尤精儒墨。中年以后,辑录三代学制,以及文字训诂、制度名物等,以成此书。内容广泛,以研究历代学校教育为主。第一次刊行时,以属稿未成,又附有作者所撰文章之精者。嘉庆三年 (1798),阮元为之作序,重新刊行,分为二卷。嘉庆二十年(1815),其子喜孙编刻宋小字本,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卷首由王念孙作序,为第三次刻本。嘉庆二十三年(1818),严杰就阮元刻本重新删订为二卷,经义类中少明堂通释上中下三篇,又少杂文之无关经义者十数篇,而多出释服冕之用、荀卿子通论、大学平议、瞽瞍说、嫔于虞、讲学释义、释夫子、释厉字义、释郢、答人问郊特牲等十 一篇,第四次刊行,为学海堂经解本。道光三年 (1823),其子喜孙就其小字本,增入补遗、别录,为六卷,编入汪氏遗书,为第五次刻本。今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皇清经解》 等版本。

陈检讨四六

作者: 陈维崧字数:26.61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二十卷。清陈维崧 (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 (今属江苏)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陈贞慧之子,官至检讨。陈维崧天资颖异,十岁代祖作杨忠烈像赞,后与王士禄、王士祯、宋实颖、计东等唱和,名益大噪,时有“江左三凤凰”之目。陈维崧晚年应 “博学鸿儒”科,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陈维崧清臞多须,海内称为陈髯。为文数千言立就,其散文亚于骈体。诗始为雄丽跌宕,一变而为沉郁,横绝一世。所填词一千八百首,尤凌厉光怪,变化若神,为前此所未有。风格以豪放为主,多抒写身世和感旧怀古之情,也有少数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著有《两晋南北史集珍》六卷、《湖海楼诗》八卷、《迦陵文集》十六卷,《迦陵词》三十卷。是书程师恭作注。清朝以四六名者,初有陈维崧及吴绮,次则章藻功《思绮堂集》,亦颇见称于世。吴绮才地稍弱于陈维崧。章藻功,欲以新巧胜二家,又遁为别调。譬诸明代之诗,陈维崧导源于庾信,其气脉雄厚如李梦阳之学杜。吴绮追步于李商隐,风格雅秀,如何景明之近中唐。章藻功刻意雕镌,纯为宋格。平心而论,诗赋要当以陈维崧为冠。徒以传诵者太广,摹拟者太众,论者逐以肤廓为疑,如明代之诟北地。实则才力富健,风骨浑成,在诸家之中,独不失六朝四杰之旧格。程师恭此注,成于康熙癸酉(1693)年。是书卷一至三收赋,卷四至十四收诗、文序,寿序,卷十五至十七收书启,卷十八至二十收记传、碑文。集中骈文气势恢宏,属对亦精工,词采亦斐然。而其他散文诸体,亦时有佳作。清人多以为“师恭所注,往往失其本旨。”系指程师恭注对文中使事用典未能尽溯其本源。有 《四库全书》本。

存研楼文集

作者: 储大文字数:2.3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六卷。《文集二编》二卷。《存研楼》二集二十五卷。清储大文(1665—1743)撰。大文字六雅,号画山。江苏省宜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官编修。告归后,主持维扬安定书院,初以科举八股文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学,尤精地理之学。是书内容:文集卷一辑《圣寿无疆颂》,《颁六十年时宪书贺表》等颂、表七篇,卷二至卷十辑《审势》、《荆州论》、《独石长城形制》等杂著一百十三篇,卷十一辑《山西通志序》、《双桥范氏宗谱序》等序二十八篇,卷十二辑《英巳庙碑》、《西塞山记》等碑记、记二十六篇,卷十三辑《沮授传》、《蒋平川传》等传十九篇,卷十四辑《书宣示帖后》、《收阆仙故宅》等书后、书二十篇,卷十五辑《子师陶公墓表》、《汤学士诔》等碑铭表志、祭告文、诔哀辞、辞二十篇,卷十六辑《与姜翰林》、《答万鹤��》等书札、杂文三十六篇。文集二编卷一辑《汇草辨疑序》、《寿本忠吕君序》等序二十八篇,卷二辑《杂记》、《刘启公像赞》、《勉学》等记传、杂文二十篇。《存研楼二集》内容:卷一为赋、诗,卷二为诗,卷三至卷九为序,卷十为记,卷十一为传,卷十二为书,卷十三为论、颂、赞、启,卷十四、卷十五为碑志,卷十六为墓表、行状、祭文,卷十七至卷二十三为各体散文,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为家传。是书以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 (1744—1754) 自刻本传世。

读书斋偶存稿

作者: 叶方蔼字数:4.38 万字、 更新:2022-07-06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异日,屡称苏轼是奇才。”记载的即此事。后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内廷,此期所作,大略是歌咏升平的御用文字。叶方蔼尝著有《觚斋集》,得第后弃不复存。还著有《独赏集》。此集皆为在朝及告退时所作。不分体,不编年,疑为叶方蔼所制定。故篇什虽少,而一一皆其菁华。王原祁序称叶方蔼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服膺王士祯之诗,汪琬之文,实兼有二家之长。本集所收之诗诸体具备,虽未及王士祯之秀骨天成,而和雅春容、盛世之音,与王士祯亦各擅其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校雠通义

作者: 章学诚字数:2.9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着《和州志》、《艺文志序例》基础上,仿宋人郑樵(1104-1162)《通志·校雠略》而成。原题《续通志·校雠略》,后手稿被盗,又重定为三卷。卷一含原道、宗刘、互着、别裁、辨嫌名、补郑、校雠修理、着录残逸、藏书等九篇,阐述目录学之宗旨,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性原则以及“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重要方法。卷二为补校《汉书·艺文志》、郑樵误校《汉志》、焦竑误校《汉志》等三篇,主要是训核郑、焦二氏之误谬。卷三为《汉书·艺文志》自六艺至方技六篇,分析《汉志》得失。外篇收序跋及文史杂论二十一篇,在目录编制方面创立“互着”、“别裁”二法,主张图书分类应该与学术发展相互适应,不愧是集我国古代校雠学大成的严谨着述。另外章氏还强调编制专科目录的重要性,要求改革传统目录学体系,树立目录应该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为主的观点。有清光绪三年(1877)章氏贵阳刊本、《章氏遗书》本、《粤雅堂丛书》本、嘉业堂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56年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范忠贞集

作者: 范承谟字数:8.71 万字、 更新:2022-12-16

诗文集。清范承谟(1624—1674)撰,清刘可书辑。十卷。承谟字见公,号螺山,属汉军镶黄旗,辽东沈阳(今属辽宁)人。顺治进士,康熙间巡抚浙江,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后加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奉职勤劳,居官刚正,耿精忠反,执之,幽囚三载,至死不渝。著有《吾庐存稿》、《画壁诗》、《百苦吟》等。全集,约十一万字。卷一为谕祭文、御制碑文、御题祠额附以家传及祠堂记。卷二、三为抚浙、督闵奏议二十二篇。卷四为《吾庐存稿》,卷五为《百苦吟》,卷六为《画壁遗稿》,卷七为杂著,卷八至十为题跋、哀挽诗文。其奏议具见经略,多关国计,明白敷畅。诗文皆正气凛然,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如《画壁诗》、《百苦吟》皆“备尝诸苦形之咏歌,悲壮苍凉痛切不忍卒读。”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刻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序刻本。

二希堂文集

作者: 蔡世远字数:10.77 万字、 更新:2022-12-16

十二卷。清蔡世远 (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 (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 《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卷四为序,卷五为记,卷六为传,卷七、卷八为论、说、书,卷九为墓表、志铭、行状,卷十为祝文、祭文,卷十一为杂著,另将《圣主躬耕耤田赋》、《圣主亲诣太学颂》、《清海平定诗序》、《日月合壁五星联珠颂》、《河清颂》、《乐善堂文钞序》六篇合为一卷,列于卷首 “以志荣遇”。全集共收文一百七十二篇。刊于雍正八年 (1730)。卷首有雍正八年乾隆帝在藩邸时所作序以及皇五子、平郡王序,目录之后有其门人雷鋐跋。取名“二希堂”,据蔡世远自称:“学问未敢望朱文公(熹),庶几其真希元(德秀);事业未敢望诸葛武侯 (亮),庶几其范希文 (仲淹)。”说明他以古代贤人自期。此集为 《四库全书》所著录。

清代散文名篇

作者: 佚名字数:35.95 万字、 更新:2022-12-13

共收录了清代散文名篇一百八十篇。


1 215 216 217 218 21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