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菩萨戒本宗要

作者: 太贤字数:5.28 千字、 更新:2022-07-07

律学著述。唐代新罗僧太贤撰。一卷。述说《菩萨戒本》(即《梵网菩萨戒本》)的宗旨大意。开为三门:(1)申经意门;(2)能所成门;(3)修行差别门。此戒本以“宗心”为本,认为只要发心得菩萨戒,就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菩萨戒与比丘戒之不同,在于“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在“修行差别门”中,明十重四十八轻戒,认为菩萨戒以“意地为本”,以“修福捨智”、“弃大向小”、“先自后他”、“有亲怨想”为“根本重”。此书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作者: 知讷字数:6.25 千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又作普照禅师修心诀、修心诀。高丽僧普照知讷(1158~1210)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知讷以明心修心、顿悟渐修、空寂灵知等三项,阐论修心之要诀。(一)明心求佛之旨在证得自心即真佛、自性即真法。(二)参透凡夫即佛,是为顿悟;法力之熏修,是为渐修;千圣悟道之轨辙,不外此二门。(三) 清静空寂之心即是诸佛之胜净明心、众生之本源觉性;亦即自性之体(定)、用(慧),故常知常寂,体用不离,必达定慧双修之境。

菩提心义

作者: 佚名字数:2.64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著者不详。以五门分别明菩提心之要义。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作者: 佚名字数:4.84 千字、 更新:2022-07-07

梵名Sapta-buddhaka-su^tra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如来善巧咒经、如来方便巧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居鸡罗婆山顶时,林中一比丘为恶鬼所捉,另一此丘着于邪魅,苦闷懊恼不堪。佛陀乃应虚空藏菩萨之请,宣说灭除疾病苦、远离鬼魅之神咒。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译于梁代(译者佚名)之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及宋代法天所译之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作者: 佚名字数:9.45 千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仁王护国般若仪轨、仁王念诵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解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之文句,并说明仁王经法曼荼罗建立之仪则及修法次第。分五科,即:(一)明五菩萨现威德,(二)建立曼荼罗轨仪,(三)入道场仪轨,(四)释陀罗尼文字观行法,(五)陀罗尼观想布字轮。在缩刷大藏经中,本仪轨分为二卷。又不空所译仁王般若念诵法系整理本仪轨第三入道场仪轨以下而成一卷,其文稍异,亦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

作者: 佚名字数:3.60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解释仁王经所说之陀罗尼。

仁王般若念诵法

作者: 佚名字数:3.50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详略不同。佛为波斯匿王,说念诵仁王般若经持明之法。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作者: 佚名字数:5.99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东晋难提译。佛在庵罗树园,月盖长者请佛救疗毗舍离国之恶病。佛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即得见佛菩萨。观音菩萨为说神咒。智者大师有请观音经疏,并立行法。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

作者: 佚名字数:2.87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唐智通译。与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同本。而有画像入坛受持法。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作者: 元晓字数:5.74 千字、 更新:2022-07-07

佛学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分三门明释犯戒的不同情况,即:(1)轻重门;(2)浅深门;(3)明究竟犯持门。轻重门先总判轻重,就轻戒别为三类,或四十四轻,或四十八轻,或二百四十六轻;次明共与不共,指出十重戒之前四重与小乘戒共,十重戒前六重与在家菩萨戒共。同时论犯与无犯之轻重。有犯者,谓由四因,即无知、放逸、烦恼盛、轻慢;无犯者,即彼心增上诳乱、重苦受之所逼切、未曾受净戒律仪,称三无犯。又依心、戒、慧三学,“略示三双”。依心学有由贪和慢而产生的二类食灭佛法;依戒学有坐邪戒和坐正戒两类食灭佛法;依慧学有由增益和由损减两类自赞毁他。浅深门,即依犯戒轻重而明犯戒深浅之相,常用四句,即或有自毁赞他是福,自赞毁他是罪;或有自毁赞他是罪,自赞毁他是福;或有若毁赞若赞毁,或罪或福;或有非毁赞非赞毁,或福或罪。第三究竟持犯者,即永离犯戒细罪,不堕罪福两边,显示戒之实相,即具足戒波罗蜜,也就是究竟持犯。此书国内诸藏不载,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1 205 206 207 208 209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