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校邠庐抗议
作者: 冯桂芬 、 字数:4.7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冯桂芬撰。冯氏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在地方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入李鸿章幕,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注重经世之学,注意研究和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思想的代表作,写成于1861年,共40篇。主要体现了作者要求改革中国内政和向西方文化学习的思想主张。作者认为中国要自强,就必须变法,改变“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的现状,而做到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相通,名实相符。主张改革漕运,减税均赋,开垦西北,兴修水利。在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上,冯桂芬上承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提出了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先进主张。面对外患与“内乱”,他认为“夷务第一,剿贼次之”,把民族利益摆在地主阶级利益之上。他还承认中国“四不如夷”,主张“博采西学”、“制洋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以期达到“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的理想。除本书外,作者还著有《显志堂集》及《说文解字段注考证》。
仲子书
作者: 冯云鹓 、 字数:1.1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之言行、事迹辑录。清人冯云鹓从史传中辑录仲由有关生平事迹、思想言论的资料,汇集而成。共七卷。依《阙里志》与宋陈尧叟赞列本传于卷首。排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至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间仲由生卒、从师、婚姻、仕宦等简历于卷一。卷二至卷四据《仲里志》原本、《孔子家语》、《说苑》、《荀子》、《韩诗外传》、《吕氏春秋》、《孔丛子》、《韩非子》、《新书》、《论语撰考谶》、《冲波传》、《庄子》、《搜神记》、《史记》、《论语谶》、《论语隐义》、《孝子传》等史籍杂传,综录仲由从政之才、勇于行义之德、果烈刚直之性。其中以仲氏善质疑与孔子对其之教诲为详、卷五收入《仲里志》、《山东通志》。《河南通志》、《卞里志序》、《峄县志》、《泗水志》、《曲阜志》中仲子祠庙、故居、墓之处所及蒲城、问津处、倾盖亭、石门桥、御水堤、仲子书堂、卞邑、石门庄、石门山、卞城等古迹名胜之方位。并按家谱列仲氏二代至六十七代(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宗子世表于卷末。收入《圣门十六子书》(道光本)。
赤雅
作者: 邝露 、 字数:2.81 万字、 更新:2022-07-06
3卷。邝露撰。《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是书乃露游广西之时,遍历岑、蓝、胡、侯、槃五姓土司”,“归而述所见闻”。全书共有197条,卷1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度风俗,卷2记山川古迹,卷3记物产等。该书饶有文学色彩,所记述的民情风俗、鸟兽山水,文字瑰丽、神奇,较有艺术魅力。如“蚺蛇”写道:“蚺蛇尾有钩,口无齿,其声甚怪,似猫非猫,似虎非虎,击之则鸣,犹龟焉,灼之则鸣也。九十丈吞赤蚁,六十丈者吞象,三十丈至九丈者吞豺狼虎豹与鹿豕人。吞之法,以尾钩卷定,以气冲死,濡湿乃吞。吞毕,卷于树上,绞至糜烂,骨角皆从皮出,望之若神龙蜕骨耳。”情状逼真。又如“桂林竞渡”写道:“桂林竞渡,舟长十余丈。左右衣白数人,右麾白旗,左麾长袖,为郎当舞。中扮古今名将,各执利兵,傍置弓弩,遇仇敌不返,兵胜则枭而悬之,铙歌合舞。 十年一大会,五年一小会,遇甲戌为之,有司毫不敢诘。”情态宛然。不少记述皆可视为小品文。该书今存《四库全书》本。
水经注疏
作者: 杨守敬 、 字数:191.71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清杨守敬、熊会贞合著。四十卷。汇集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的诸方面成果,为郦学总结性著作。凡郦氏所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于郦氏所叙水道,皆详其迁流,并于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诸家的校释,多有订正。初稿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以篇幅庞大,刊行不易,曾先刊印《水经注疏要删》(1905)、《水经注疏要删补遗》和《续补》(1909);同时仍对原稿不断予以增补改订。1915年杨氏去世,曾以生前此书未能刊行为憾。后由熊会贞继续修订。直至1936年熊氏弃世,尚未最后定稿。1955年始由中国科学院向住在武昌的黄陂徐行可处购得熊氏请人过录的抄本,予以影印出版。因未经校定,故讹脱之处甚多。1971年台湾中华书局又将前中央研究院于1938年从杨守敬孙杨勉之处购得的另一部抄本(与徐氏所藏同一书手)影印出版。然后者因由熊氏在抄本上继续校阅修改,则较前者为优。但亦非熊氏最后定本。后由段熙仲氏以北京本为底本做了点校工作,继而陈桥驿氏又按台北本、参以钟凤年氏《水经注疏勘误》,结合个人研究对段氏点校本予以复校、增删、勘误,1989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是目前《水经注疏》的最佳版本。
北游录
作者: 谈迁 、 字数:22.76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清谈迁著。九卷。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依次为“纪程”一卷,“纪邮”上、下各一卷,“后纪程”一卷,“纪咏”上、下各一卷,“纪文”一卷,“纪闻”上、下各一卷。前有总序,各部分前另有小序述撰作缘起。“纪程”、“后纪程”为水路日记,“纪邮”为陆路日记,“纪咏”、“纪文”为所作诗文,“纪闻”为见闻杂记。因系记录顺治十年(1653)至十三年两年半内北游京师的经历,故名《北游录》。朱之锡序称:“(迁)每登涉躡屩訪遺蹟,重趼累茧,……及坐穷村,……手尝不辍,……途听壁窥,轶事绪闻,残楮圮碣,就耳目所及无遗者。”故所记有较高史料价值。所录诗文亦有佳作。原仅有抄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邓之诚藏抄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出版,收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1981年重印。
读史方舆纪要
作者: 顾祖禹 、 字数:267.32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全国总志。清顾祖禹(1631—1692)撰。一百三十卷。祖禹字景范,自号宛溪子,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廊下人。聪敏好学,尤功地理。受父嘱考历代著述, “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至二十九岁(1659)以复明意愿始撰是书,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凡二百八十余万字。按明末行政区划叙述历史地理沿革,详记史实。舆地要览图36画,沿革表35份。顾氏在编著此书时,“以史为主,以志证之”,采正史、地志,旁及野史,参以山川考察。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 上一页 1 … 181 182 183 184 185 … 26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