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丽人行
作者: 田汉 、 字数:4.84 万字、 更新:2022-10-19
二十一场话剧。田汉著。1947年3月9日抗敌演剧九队在江苏无锡首演。修改本初刊于《剧本》月刊1957年5月号,1959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社版。剧本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上海为背景,写了三个女性的不同遭遇。刘金妹是纯朴善良的纱厂女工,不幸遭日寇强奸,丈夫又被打瞎了眼睛,她借高利贷摆地摊又遭没收。为了生活,无奈以出卖肉体来维持一家的生活,她曾二次企图自杀,幸得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怀和帮助,重新走上新的生活道路。梁若英是个曾倾向革命,但又贪图安乐的知识妇女,摇摆于革命和堕落之间,最后在残酷的现实教育下,又重新回到革命的怀抱。李新群是为革命艰辛工作,英勇奋战,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强战士。她们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和遭遇,但共同遭受的民族苦难,使她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剧本对帝国主义、汉奸和反动派的揭露、控诉有这么强烈,也没有一个剧本对党的领导表现得这样鲜明” (朱琳等:《愿将忧国泪,来洒丽人行》)。当时正是北平发生美军强奸沈崇案件和上海发生驱逐、逮捕和杀害摊贩事件之后, 《丽人行》的演出,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继无锡首演后,又在上海、北平、天津、长沙和武汉等地上演,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剧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探索借鉴我国民族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和发扬街头剧的形式,采用多场次,突破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简练明快,引人入胜,受到戏剧界和各阶层人民的好评。
曲目新编
作者: 支丰宜 、 字数:1.18 万字、 更新:2022-10-19
戏曲目录。清支丰宜编。是就黄文旸《曲海总目》及焦循《剧考》的增补,列成一表,分为“国朝传奇”、“国朝杂剧”、“元人杂剧”、“明人传奇”、“明人杂剧”五栏,以便于查阅;并根据编者所知,作了一些增补。但把一些散曲集如《雍熙乐府》也列入,则不合黄氏原目的体例。卷末有梅花溪上老人的《题曲目新编后》一篇,由词曲的产生极言戏曲的意义,并仿时艺的风格及作法分类,将戏曲的风格亦分为相应的八类,又进而认为传奇、杂剧永不可废。此文短小但见解新颖。《曲目新编》版本现存道光二十三年朴存堂刻本及清末刻本等。清末刻本改书名为《曲目表》,内容稍有删订,近人陈乃乾编《曲苑》所收本与该本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系以朴存堂刻本作底本并据《曲苑》本校勘。
曲话
作者: 梁廷枏 、 字数:3.73 万字、 更新:2022-10-19
古典戏曲论著。5卷。清人梁廷枏著。卷1系一部戏曲目录集。卷2、卷3是对戏曲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卷4是有关戏曲曲谱格律的论著。卷5专论戏曲音韵。其中以2、3两卷价值较高。1、4、5卷涉及的内容前人多有阐发,2、3两卷系作者独具只眼的创见。他一反论剧只重本事和辞藻的传统,而从剧本的结构、立意与效果着眼进行品评,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指出在剧情结构上,应“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圆密处”。他认为剧中人的唱曲必需紧合剧情,不能“与本事没半点关照,徒觉满纸浮词,令人生厌耳”。据此他批评了乔吉的《金钱记》和关汉卿的《玉镜台》,而盛赞吴昌龄《风花雪月》“带白能使上下串联,一无渗漏;布局排场,更能浓淡疏密相间而出”。他认为元杂剧中的神仙戏“头面强半雷同”,“即其中关目、线索亦大同小异,彼此可以移换”。他认为应使戏剧作为“洵有功世道之文”。在结构上他称颂《桃花扇》“脱尽团圆俗套”。在效果上他称颂《长生殿》“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并认为《弹词》一出,“字字倾珠落玉而出”,“其感人一至于此,真观止矣”。象这些见解都是作者研磨而得,绝非蹈袭他人之论,深为治曲者所愿闻。
曲律
作者: 魏良辅 、 字数:1.51 千字、 更新:2022-10-19
曲学著作。明魏良辅著。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吴歈萃雅》卷首,首行题《吴歈萃雅曲律》,次行题《魏良辅曲律十八条》。主要内容是就唱法提出 一些看法: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唱法“三绝”(字正、腔纯、板正)、“五不可”(即不可高不可低等)、“五难”(即闭口难、过腔难等)。另外还论及学唱、演唱和听唱诸方而。是当时对戏曲歌唱规律和演唱方法、技巧的较全而的研究与总结。现存《魏良辅曲律》版本很多,而且名称不一。除《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外,尚有明天启三年刻本《词林逸响》卷首附刻题作《昆腔原始》(共十七条);崇祯十年刻本《吴骚合编》卷首附刻题作《魏良辅曲律》(共十七条);崇祯十二年刻本《度曲须知》卷下引录题作《曲律前言》(共十四条,其中四条非《曲律》之文)。六十年代初发现的毗陵吴昆麓校正、文徵明写本《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凡二十条,比他本内容略多。《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题作《曲律》,以《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为底本并校以《词林逸响》和《吴骚合编》的卷首附刻本。
山谷集诗注
作者: 黄庭坚 、 字数:48.02 万字、 更新:2022-10-19
诗集注。北宋黄庭坚撰,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庭坚有《山谷集》已著录。渊字子渊,新津(今属四川)人。绍兴初,以文艺类试有司第,官至潼州宪,著《山谷内集诗注》。容,字公仪,号芗室居士,官至太中大夫,著《山谷外集诗注》。季温,字子威,容之孙,举进士,宝祐中官秘书少监,著《山谷别集诗注》。三家注文之意,不在于字句之细琐,而在于考核出处、时事,使读知其岁月而详其遭际,以推求作诗之本旨,故于考订行藏,证明时事所得较多。而山谷诗工于用典,剪裁鎔铸,点化无痕,注未必尽得所出。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附清谢启昆辑《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另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木活字)本,无谢氏补五卷。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作者: 张次溪 、 字数:63.59 万字、 更新:2022-10-19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史料十三种,1937年由北平松筠阁书店排印出版。全书蒐集广博,拾遗补阙,共辑录清代有关戏曲著述五十一种,对当时的戏曲演出活动、班社沿革、名优传略,乃至梨园掌故搜罗备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上起《燕兰小谱》,下迄编者本人的《燕归来簃随笔》,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以及民国初年,大体上反映了二百馀年间北京戏曲活动的历史面貌,是一部重要的清代戏曲演出史料的汇编。书前有顾颉刚、郑振铎等的序九篇,赵元礼等的题辞数篇及编者所撰的“著者事略”。
霓裳续谱
作者: 王廷绍 、 字数:10.27 万字、 更新:2022-10-19
俗曲总集。清王廷绍编。八卷。卷一收《西调》七十九曲,卷二收《西调》七十七曲,卷三收《西调》五十八曲,卷四收杂曲一百四十三曲,卷五收杂曲二十八曲,卷六收杂曲八十六曲,卷七收杂曲六十八曲,卷八收杂曲八十二曲。所收曲调有《西调》、《南叠落》、《一江风》、《寄生草》、《黄沥调》、《剪靛花》、《岔曲》、《银纽丝》、《粉红莲》、《叠落金钱》、《马头调》、《扬州歌》、《玉沟调》、《北河调》、《隶津调》、《重重续》、《倒搬桨》、《劈破玉》、《打枣竿》、《秧歌》、《莲花落》、《弹黄调》、《盘香调》、《边关调》、《两句半》、《倒番调》、《秦吹腔花柳歌》等约三十种。附《万寿庆典》联曲体曲词二十一曲。内容、题材广泛,有据戏曲改编的故事,有情歌,有描写民风民俗之作。内《岔曲》已分《平岔》、《起字岔》、《慢岔》、《西岔》、《数岔》等名目。有乾隆六十年(1795)王廷绍序,谓此书曲词系据三和堂曲师颜自德所习唱而觅人抄写之本,由王氏编订而成。另有盛安序。有乾隆六十年集贤堂初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线装排印本,收入《明清民歌时调丛书》行世,前有1959年赵景深序。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重印,与《挂枝儿》、《山歌》、《夹竹桃》、《白雪遗音》合订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木皮散人鼓词
作者: 贾凫西 、 字数:8.26 千字、 更新:2022-10-19
鼓词作品。清贾应宠作。有多种版本传世。主要有卢氏慎始斋精刻本《木皮词》、北平中华印书局铅印本《木皮鼓词》、昌平赵氏藏刘阶平编印本《木皮词》、光绪三十三年(1907)叶氏观古堂刊《双楳景闇丛书》本《木皮散人鼓词》、清末石印本《江湖鼓词》、宣统二年(1910)上海章福记石印本《绘图警世钟》、潍县和记印刷局铅印本《木皮子传》、自笑轩主人校订童友社石印本《木皮子传》、民国二年(1913)瞰地楼书社石印本《木皮子传》、嘉庆间传抄本《木皮子传》,文字内容多有不同。1982年齐鲁书社排印关德栋、周中明《贾凫西木皮词校注》,即以卢氏本为底本,校以上述其他各本而成。前为《历代史略鼓词》,凡开场致语、引子、正传、尾声四部分,后为《太师挚适齐全章》鼓词,附录传记、序跋及贾应宠所著《澹圃诗草》,为今传最佳本。
南曲入声客问
作者: 毛先舒 、 字数:4.20 千字、 更新:2022-10-16
昆曲声韵论著。清毛先舒撰。最初收入康熙年间张潮所辑的《昭代丛书》中,今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集排印本。全文仅三千多字,是补述作者所著《南曲正韵》未尽之言,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谈昆曲的歌唱。该文专门探讨了南曲歌唱中入声字之唱法。北曲入声字已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南曲仍有入声字,理论上可以押韵,但实际上在歌唱时,都将入声字按平、上、去三声发音。这样似乎给人们这样一个看法:南北曲唱法无别。而客观上又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对此现象,文中剖析道:北曲入声乃“音变腔不变”,而南曲入声则“腔变音不变”。因为北方语音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故称“音变”,而南方语音中仍有入声字存在,歌唱时须出字即断,不好作腔,而断后仍需以三声作腔,故称“腔变”。这就是南北曲的主要不同之处,也是南曲不能“派入三声”的原因。毛先舒主张用单押之法,使之随谱变腔。他所提出的方法,对当时歌坛上如何处理南曲入声的纠纷,颇有参考价值。
« 上一页 1 … 180 181 182 183 184 … 20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