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花草蒙拾

作者: 王士祯字数:4.87 千字、 更新:2022-11-20

清代词话著作。1卷。王士禛撰。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两部词集所收录的作品。王士禛论诗提倡“神韵”,论词也持同样的主张,认为《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妙处在于蹙金结绣而无痕迹。词须雕组而不失天然,要能够“写照象外”,极妍尽态,以此达到追魂摄魄的目的。本此出发,他高度评价李煜、苏轼、李清照的作品,说李煜入汴以后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同是千古情种”。对鲖阳居士屈解苏轼〔卜算子〕咏鸿词的行径深为不满,斥为“村夫子强作解事”。称苏词“直是轶伦绝群”,其“枝上柳绵”一首,恐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又引苏轼与黄庭坚的话概括苏词的特点,如醉后作草书,酒气拂拂,从十指间流出,又如其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凡此评论,都十分中肯。谈及诗、词、曲的分界,他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话虽然简略,但可令后人解悟三体的不同的抒情风格。本书有《昭代丛书》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词苑丛谈

作者: 徐釚字数:11.42 万字、 更新:2022-11-20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苑丛读》、《本事诗》。本书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明,足为论词总汇。《江南通志》称,“釚少刻菊庄乐府,朝鲜贡使仇元吉见之,以饼金购去。贻诗曰,‘中朝携得菊庄词,读罢烟霞照海湄,北宋风流何处是,一声铁笛起相思。’”则徐釚于倚声一道,自早年即已擅长。故于论词亦具有鉴裁,并非苟作。惟其间征引旧文,未尽注其所出,同时朱彝尊、陈维崧等尝议之。徐釚亦自欲补缀而未尽。至纪事一门,半取近事。其间点缀已成佳句,标榜以借虚声,在所不免。考《世说新语注》载裴启作《语林》,记谢安黄公酒垆事,安以为所说不实。则序录同时之事,自古已然。唐宋人诗话、说部,此类尤多,则亦非徐釚所创例。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词学集成

作者: 江顺诒字数:4.58 万字、 更新:2022-11-20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曰音、卷四曰韵、卷五曰派、卷六曰法、卷七曰境、卷八曰品。末有附录四则。书中引录前人词论,倘需全编登载始能得其旨趣者,皆全编过录。如卷八采录郭频伽《词品》十二则、杨伯夔《续词品》十二则以及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对各家词序,则择要摘录,以见各序之长。如卷一徐鼒《水云楼词序》、卷六吴谷人《露蝉词序》和诸迟菊《词综续编序》等。该书所辑,间有己论,并用案语标出,以示区别。如卷一录张惠言《词选·序论》。诒案:“此论高出流辈,发前人所未发。”又如卷二录杜文澜《词律校勘记序》。诒案:“万氏有功于词学,杜氏又为万氏之功臣。虽其书知声而不知音,然舍此别无可遵之谱,则校勘之不可少也明矣。”所案也能自成一则。是书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收录。

词坛丛话

作者: 陈廷焯字数:8.92 千字、 更新:2022-11-20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六朝“《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经唐五代,至南宋形成高峰,以后由衰而亡,复盛于清初。他提出词中“五圣”(北宋贺铸、周邦彦,南宋姜夔,清代朱彝尊、陈维崧),称“方回词,笔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美成乐府,开阖动荡,独有千古”,“白石词中之仙也”。对清代词人,又以唐诗拟之,朱彝尊为李白,陈维崧为杜甫,厉鹗为韩愈。称“朱竹垞词,艳而不浮,疏而不流,工丽芊绵中而笔墨飞舞”;“陈其年词,纵横博大,海走山飞”;“樊榭词之妙,窈曲幽深,脱尽凡俗”。此书代表陈氏早年词学观点,推尊浙西词派,论词以雅正为宗,讲求格律,以朱氏《词综》为“千古词坛之圭臬”。这与《白雨斋词话》中推尊常州词派,论词主沉郁、重比兴、以张惠言《词选》为指归的见解异趣。《词坛丛话》置于《云韶集》前。此书为未刊稿本,1930年前后陈氏长子兆瑜捐赠南京国学图书馆,今存南京图书馆。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将此书辑入。

词律校勘记

作者: 杜文澜字数:2.73 万字、 更新:2022-11-20

词论。 清杜文澜(1815—1881)撰。二卷。文澜有《古谣谚》已著录。此编为校勘万树《词律》一书而作。杜氏极重视万氏《词律》,“研究之际,旁及他书,偶有发明,笔之简首,岁月既久,所记遂多”,而成是编。杜氏所校,广涉词牌、作者、文字,发明较多,足补万氏原作之不足。为读《词律》必须参考之书。有咸丰十一年(1861)曼陀罗华阁刻本。

词律

作者: 万树字数:15.65 万字、 更新:2022-11-20

词论。清人万树撰。二十卷。树字花农,一字红友,别号山翁,江苏宜兴人。国子监生。康熙间在广东作两广总督幕友。多才多艺,怀才不遇,死于归途。著有杂剧、传奇二十余种。此编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内容为取宋元名作排比求倚声度曲之律。唐宋以来,倚声度曲之法久已失传,此书据名作一字一句求之,得其八九。自《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分别列目,旧谱因之以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然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及六十字两体,分别列入小令与中调,显然不宜。收唐、宋、元词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余体,纠正《啸余谱》及《填词图谱》之误,以及诸家词集之舛异。“作于宫谱失传之后,振兴词学,独辟康庄,嘉惠后者甚厚。”(杜文澜《词律续说》)唯编者疏于考证,书中脱漏错误诚所不免。自序及《发凡》中言之甚详,后人亦有所校订。此编在清代词坛影响甚大,词家多奉为圭臬。研究与校勘、补续者亦大有人在。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四库全书》本 光绪二年(1876)刻本,中华书局铅印本。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光绪本影印。

词论

作者: 张祥龄字数:1.18 千字、 更新:2022-11-20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元曲继之。这是从一种文体的兴衰废替立论的见解。他又重视作家天然才质的区别,“能疏宕者不能密丽,能密丽者不能疏宕”,是丹非朱,并非确论。他提倡讽世寓托,认为“词主谲谏,与诗同流”,但是又反对张惠言的胶柱鼓瑟,穿凿附会的作法。此外,他还提倡气骨,而并不摒弃绮语;反对雕凿,而又指斥鄙俚,这些意见都比较圆通,体现了他论词“不问人论何如,自叩用工甘苦”的基本立场。本书有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

词林正韵

作者: 戈载字数:9.05 千字、 更新:2022-11-20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误,多所纠弹。分为十九韵部,前十四部为舒声韵。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是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于一部,每部中又分为平仄两声,仄声中再分上、去声;凡入声作平声或上、去声者,则附载于某部。入声因在词中不与舒声相混,故另列五部入声韵。十九韵部无韵目,但在每一部中均标明该部所包《广韵》之韵部,如第一部包括“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韵部及每部内的小韵(即同音字组)的排列,基本与《广韵》一系韵书的排列同。每一小韵之首字,用〔 〕标出,并注明反切。反切多依《集韵》,韵字下无注释。书前有“发凡”一卷,简述编是书之目的、经过,该书之简况,词韵与诗韵、曲韵之差别等,举例甚详。王鹏运跋谓:“《文会堂》、《学宋斋》诸家强作解事,未足依据。戈氏书最晚出,而最精核,可谓前无古人矣。”但王氏对是书亦有所批评,云:“宝士著书,动谓宋词失韵,余谓执韵以绳今人之不知宫调者则可,若以绳宋人,似尚隔一尘也。”本书初刻于道光元年(1821),全书收韵字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九字。清人词韵之学,至戈氏而总其成。但尚有偏颇失当之处,罗常培曾拟为之重订。

词洁辑评

作者: 先著字数:1.16 万字、 更新:2022-11-20

词论。清人先著、程洪撰。六卷。著字迁夫,泸州(今属四川)人。徙居江宁。有《之溪老生集》八卷、《劝影堂词》三卷。洪字丹问,曾与吴绮合编《纪红集》。二人生卒年俱末详,约生活于清初。原名《词洁》,流传不广。北京图书馆典藏三部:吴瞿安旧藏、西谛旧藏及无题识一部,俱康熙时刻,同一版本。今人胡念贻据以辑录成帙,题今名。选录词作,时出评语。所选以宋词为主,“洁”者录之。评语多述词之源流、体制,间有品藻之语。于词学研究及词之品评、鉴赏,均有参考价值。唐圭璋辑入《词话丛编》,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

白雨斋词话

作者: 陈廷焯字数:8.95 万字、 更新:2022-11-20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神也是如此。他在书中卷1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沉郁”二字作为词论核心。所谓“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其含义有二,一为要求比兴寄托、微言大义。“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二为要求词的风格含蓄、沉稳。陈氏还提出了“顿挫”一词与“沉郁”互补。谓二者统一则“词中三昧尽矣”。并以此衡文,品评周邦彦、冯延已、王沂孙诸家。并多次强调“温厚”,如卷8云:“温厚和平,诗词一本也。”作者的词论既有以诗教评词,提高词的地位与格调的意义,又有限制词的风格多样化的弊病。《白雨斋词话》原为10卷,今本只存8卷。由其门人许正诗整理刊刻。许正诗原刻本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后附《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钞》各1卷。此后又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开明书店本及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杜维沫校点本。


1 16 17 18 19 2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