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樵云独唱

作者: 叶颙字数:3.96 万字、 更新:2022-10-23

元诗别集。6卷。叶颙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本及《续金华丛书》本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叶颙自序两篇,1篇作于重九前四日,另1篇作于十一月既望。两序阐发了所谓“独唱”的含意:“吟唐律五言七言若干首,杂诗若干首,虽不足以关世教之盛衰,亦足以叙幽情、写闲适之兴怀,名其帙曰《樵云独唱》,盖予知樵夫刍叟相与之娱而不知世俗之好,樵夫刍叟知从予之游,又不知予赋诗之趣。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听,得不谓之独唱呼?”卷1—2为古诗,卷3为五言绝句,卷4为五言律诗,卷5为六言、七言绝句,卷6为七言律诗。卷末有至正二十年(1360)叶颙自撰后序。叶颙的诗歌以七言古诗及七言绝句最有特色,七言古诗如《第一人间快活丸歌》、《樵云老人独唱歌》等,都是繁复流畅的长诗;七言绝句如《霜天晓角》、《冬景十绝》亦以韵味悠长见称。《樵云独唱》的主要版本,除上述《四库全书》本与《续金华丛书》本之外,还有明刊本,卷首有袁凯序。这3种版本均为6卷,但诗歌编排互有差异。

诗义固说

作者: 庞垲字数:8.35 千字、 更新:2022-10-23

诗话著作。清庞垲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晚号牧翁,任丘(今属河北)人。康熙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中书舍人、建宁府知府。有《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诗义固说》二卷,附于集末。据他本人解释,所谓“诗义”,系指诗的内容及形式:“内达其性情之欲言,而外循乎浅深条理之节”。所谓“固说”,系指“诗义”的不容置疑性:“如是则为诗,不如是即非诗”。全书以《毛诗·小序》“发乎性情,止乎礼义”和孔子“辞达而已矣”作为基本观点,综论历代诗歌。尤推杜甫为“宗子”。书中所引之禅语,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是补严羽以禅说诗之“未尽处”。如禅语“生路渐熟,熟路渐生”,他诠释成“剿拉字眼,涂抹烟云,诗家熟路也;由志敷言,即言见志,生路也。学者一意为言志之诗,不屑为修词之诗,初时亦觉难入,追琢既久,自觉有阶可升,剿拉涂抹之途荒,而抒情言志之途熟,便可到家矣”。这种见地,自与严羽有异。与严羽相契的王士禛“不甚称垲”(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诗义固说》系“推衍严羽之说,以禅谈诗,转至于支离曼衍”。其实庞垲立论一以贯之,并无“支离曼衍”之病。有《清诗话续编》本。

蔡宽夫诗史

作者: 蔡居厚字数:3.40 万字、 更新:2022-10-23

诗话著作。宋蔡居厚撰。蔡居厚(?—1125),字宽夫,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擢进士第,累官吏部员外郎。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后进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坐事罢官。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复以户部侍郎召,未至。《蔡宽夫诗史》亦称《诗史》,《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卷。原书久佚,而《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竹庄诗话》等多所称引。罗根泽辑得一百一十二则,郭绍虞辑得一百二十五则。书中内容以记事为主,稍涉评论。其诗学见解,大抵主教化而又尚气韵,故鄙薄晚唐诗,认为“晚唐人诗多小巧,无风骚气味”,“气韵甚卑”;称许浑诗虽“诗格清丽,然不干教化”;称聂夷中诗虽“有《三百篇》之旨”,“又太拙直矣”。于宋代诗人,书中则多所称引,不专主一家。有《宋诗话辑佚》本。

灊山集

作者: 朱翌字数:2.65 万字、 更新:2022-10-23

灊[qián]山集,诗别集。宋人朱翌撰。三卷,附补遗。翌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之,谪居韶州十九年。后充秘阁修撰,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阁侍制。《宋史·艺文志》记其有文集四十五卷,诗集三卷, 文集不可见,诗集亦无传本,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仍厘作三卷。卷一古体五言四十八首,七言三十三首,卷二律诗五言五十首,七言百三十一首,卷三五言排律七首,七言绝句五十七首,凡三百二十六首。翌父载上,曾从苏轼、黄庭坚游,翌承家学,诗源出苏、黄,五七言古体,句势矫健纵横,才力特为富儌,近体诗也伟丽伉壮,喜以成语属对,多妥贴自然,与南渡后靡靡之音,潦倒之习迥然不同,实足睥睨一时。《后村诗话》称其“满地落花春病酒,一簾明月夜登楼”之意,为前人所未发。补遗为清鲍廷博辑,有赋一篇,词五首,赞二篇,铭一篇。有《丛书集成初编》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本,有附录八则,皆为诸家评论之语录。另有《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内有《灊山集》遗诗十三首。

诗女史

作者: 田艺蘅字数:9.18 万字、 更新:2022-10-23

妇女诗总集。十四卷,拾遗二卷。明田艺蘅编纂。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为徽州训导,后辞归。性磊落,以著述为事,大约生活在隆庆、万历期间。妇女作诗,肇自先秦。许穆夫人之《载驰》著录于《诗经·鄘风),此后代有妇女著作传世。南朝宋始有《妇人诗集》之编纂,但已不传。此书是明代编纂较早的一部历代妇女诗总集。田氏肯定了妇女在社会中与男人相等的地位:“乾坤异成,男女适敌”,至于“内外各正”只是“职有所司”,分工上的不同,所以他对历代不重视对妇女著作的收集是不满的,并专力搜集古往今来妇女诗作,本着“人有善而必彰,言无微而不齿”的态度,广泛收罗。“自五帝至秦,以其邈远,故所必录;自汉至六朝,则事略而诗详;自唐至五代,则事详而诗略”(见田氏《自序》)。于宋元则突出大家、名家,明代只是偶录所见。由此可见田氏选诗目的在于因诗存人,“当为续史”。此书也不脱明人著书风气,往往好古炫博,考略疏略,如《皇娥歌》本出自晋王嘉《拾遗记》,为小说家言。编者则断为嫘祖所作,甚为荒谬,颇为后人所诟病。有明嘉靖间刊本。另有清李元龄为补《诗女史》十二卷。

潜山集

作者: 文珦字数:5.14 万字、 更新:2022-10-23

宋诗别集。12卷。释文珦著。作者身入空门,其诗歌创作固然有一股禅气,如《真乐》:“人皆有所乐,此乐独吾真。一静灭万虑,空房无点尘。”但世俗情韵,亦甚强烈。既有如《采莲曲》中的思妇的哀伤:“荡桨入平湖,湖波渺无极。红白芙蓉花,何如妾颜色。采莲莫伤根,伤根不成藕。因思藕不成,悔作征人妇。”又有《母子吟》里骨肉分离的悲吟:“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更有如《世情》中旷达思想的表露:“世情多反复,衰荣难预卜。本是昔时笑,翻成今日哭”。“得失何足论,长歌倚修竹”。题材多样,佛家教义与世俗观念并存,为其作品的显著特色。《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多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而即事讽喻,义存劝戒,持论率能中理”。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还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乾道稿淳熈稿章泉稿

作者: 赵蕃字数:21.06 万字、 更新:2022-10-23

诗别集。宋赵蕃著。南宋乾道、淳熙间曾刊其诗,十册,赵汝腾为之序(见方回《桐江集》卷四《跋赵章泉诗》)。然世久不传。《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旧题厘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后附《宋史·文苑传》本传及刘宰撰《章泉赵先生墓表》。武英殿聚珍本(福建本、广雅书局本)重刊此书,后有孙星华所撰《拾遗》一卷。《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四有《章泉诗集》一卷,选诗三十三首。

诗林广记

作者: 蔡正孙字数:15.11 万字、 更新:2022-10-23

诗话。宋蔡正孙编。二十卷。前有《自序》,题“岁在屠维赤奋若”,当作于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自序》云:“采晋宋以来数大名家及其余脍炙人口者凡数百篇,抄之以课儿侄,并集前贤评话及有所援据摹拟者,冥搜旁引,而丽于各篇之次。”故其体例先列所选诗人,附丽以诸家评语;次列入选之诗,附丽以他人和诗,或所谓“援据摹拟者”之诗,每诗之后,皆附以诸家品题之语。前集十卷自陶渊明至张继,选晋唐诗人凡三十家;后集十卷自欧阳修至刘攽,选北宋诗人凡二十九人;前后集选诗、附诗凡六百七十一首;引据诗话或他种典籍凡一百七十余种,亦足资后世整理别集、诗话考据。然限于有否“评话”,故入选之诗亦偶有截取或漏题者。至其搜采“评话”而失于鉴识者,则清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一四有跋文两篇,已论之。初录于《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等。现所见最早刊本为明弘治十年(1497)张鼐刊本(清邓邦述《群碧楼善本书目》卷一著录《新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二十卷,题为“宋刊本”恐误,其书今存台湾。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又有中华书局1982年常振国、绛云点校本,是本以明弘治十年(1497)张刻本参校以日本国中野吉右卫门天皇宽永八年(1631)翻刻本等,重加标点排印。

诗格

作者: 王昌龄字数:1.30 万字、 更新:2022-10-22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在唐代诗歌理论著作中为首见。由对具体诗例的研究得出的“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的结论,对诗歌理论的深化有启发。又如“含思落句式”中讲“不得令语尽思穷”,写景要“与深意相惬”,指出写景可以使诗中的情意更加含蓄感人,实际上是承接了六朝诗歌理论中对“兴”的认识。这在“理入景势”、“心期落句势”中也有所反映。《诗格》论诗十分重视“用意”,既要“起于无作,兴于自然”,“不傍经史,卓然为文”、“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又要含蓄不尽的“含思”。王昌龄论创作中的运思,继承了陆机、刘勰的“神思”理论,主张由“忘身”、“凝心”、“心击”超越物象的外在形貌,从而创作出尽情而又得物之妙的情物相融的诗作,这在唐代诗歌理论中是很突出的。今本《诗格》的内容真伪相杂。读《诗格》,应以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地卷》中的“十七势”、“六义”及《南卷》“论文意”中引录的“王昌龄语”为准。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书系伪托王昌龄撰。

诗辩坻

作者: 毛先舒字数:4.63 万字、 更新:2022-10-22

诗话著作。清毛先舒撰。毛先舒,一名骙,字稚黄,一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不求仕进。精音韵,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并称“浙中三毛”。有《思古堂集》。《诗辩坻》四卷,前三卷为总论和历朝诗评,末卷谈作诗法则、竟陵派得失和词曲等三题。全书标格论法,与“性灵”说针锋相对:“诗须博洽,然必敛才就格,始可言诗。亡论词采,即情与气,亦弗可溢。”他将“法”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置于作家的“才”、“情”之上,一再说:“作者,揽群才,通正变,以才裁物,以气命才,以法驭气”;反之,“法不胜才,才不胜情,注辞而倾,抒愤如盈,务竭而无后虑”者,则是“小人”。他评诗推崇盛唐以前而排斥宋诗,立场大致与严羽及明七子相近,不过态度较为平允,并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诋“上下千古,所铸金呼佛者,则唯一李攀龙”。他对竟陵诗派的批评,分“立说善者”和“立说谬者”两个方面,也并不一概抹杀。书中的诗评,细处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指,颇有舛误,然而大处却也自有心得,不为无见。如说:“汉诗朴处似钝,其气为之也;魏诗壮处似露,其才为之也;六朝诗典处似方,其学为之也;初盛唐诗赡处似滞,其格律为之也。”又将曹植、陆机、陶潜、谢朓、沈、宋、李憕、李颀、李、杜等人作为开诗风转换声气之先的关键人物,等等,虽有可议之处,然大致恰当,足资启悟。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1 174 175 176 177 178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