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须溪四景诗集

作者: 刘辰翁字数:1.21 万字、 更新:2022-10-15

宋诗别集。4卷。刘辰翁(号须溪)撰。刘辰翁是宋代遗民中颇有影响的词人及诗文家。有《须溪集》200卷,但久已散佚。今本《须溪集》10卷,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须溪四景诗集》则有传本,并收入《四库全书》。卷1为春景诗67首,卷2为夏景诗35首,卷3为秋景诗44首,卷4为冬景诗16首。卷末附收《东桂堂赋》1篇,又见于《四库全书》本《须溪集》卷6。本书无序跋,所收的都是五言六韵的排律,专咏一年四季的景物,属对工稳,意境显豁,但缺乏艺术特色。除《四库全书》本外,本集的传世版本还有《宋人集丁编》本以及数种明清抄本。《宋人集丁编》所收的《须溪四景诗集》4卷,还附有补编1卷。

心泉学诗稿

作者: 蒲寿宬字数:1.80 万字、 更新:2022-10-14

宋诗别集。6卷。蒲寿宬著。关于蒲寿宬的字号及其在宋末的人品节操,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论证甚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52《心泉记》云:“初,君行山间,得泉一泓,爱之,有会于心,即其所结庵,匾曰‘心泉’。”知心泉当原为其室名,后又为其别号,即以名集。此集编于入元之后,原本久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蒲寿宬赋4篇,古律诗及绝句凡267首,诗余18首,重新编次为《心泉学诗稿》6卷。诗中多写青山秀水,恬淡心情。就诗论诗,颇堪讽诵。然生当亡国之时,徜徉于剩水残山之间,极少有黍离麦秀之悲,故于其人品节操,不能无讥。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

作者: 蔡松年字数:4.22 万字、 更新:2022-10-14

金词别集。6卷(原缺卷4—6,仅存3卷)。蔡松年撰,金魏道明注。蔡松年字伯坚,家乡别墅有萧闲堂,遂自号萧闲老人。“明秀”为其别墅一小石山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萧闲集》6卷,今已不传。《明秀集注》有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据金残本《明秀集注》3卷辑词72首钞刻。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又据《中州乐府》补10首,据《阳春白雪》补2首。唐圭璋《全金元词》据《滹南诗话》又补断句2则。金人元好问《中州乐府》谓“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金史》亦称蔡松年“文词清丽,尤工乐府”。蔡松年的词,风格接近苏轼豪放中超旷简远的一面,主要抒写“萧闲”淡泊的襟怀。

香山集

作者: 喻良能字数:5.38 万字、 更新:2022-10-14

十六卷。宋喻良能(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出知处州。不久,以朝请大夫致仕。喻良能与兄良倚、弟良弼,均因古文词有声名于当时。杨万里与之有交谊,曾作《送喻叔奇知处州》诗,云“括苍山水名天下,工部风烟入笔端”颇相推许。其诗风格与杨万里略近,只是不如杨万里诗之博大。陈亮《龙川集》中称:“叔奇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之则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所著《香山集》十六卷乃清四库撰官以《永乐大典》和《南宋名贤小集》中所载,互为参补编掇而成。名为香山,因集中次韵李大著春日杂诗中有“清梦到香山”句。良能又自注曰:“余所居山名”。即以所居之地名集。见于《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和《续金华丛书·集部》。

西渡集

作者: 洪炎字数:8.20 千字、 更新:2022-10-14

诗别集。二卷,补遗一卷。宋洪炎撰。洪炎当有诗集数种,其早年就有《倦壳轩集》,然传世者仅此《西渡集》一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作一卷,明焦竑《经籍志》著录此书亦作一卷。直至清仍有宋刻或旧抄本行世。《四库全书》收此集时未用宋刻及旧抄本,而采用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鲍本分为上、下两卷,卷末补遗五首诗,另外还附有清人从《宋元诗会》、《辟疆园宋文选》中所辑录的洪朋诗九首、洪刍诗二十四首、记二篇,因朋、刍二人集皆已录入《四库全书》,此为复赘,故删之不录。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朱氏惜分斋刊《西渡诗集》一卷、《补遗》一卷。傅增湘据朱之钧藏清圣祖康熙(1662—1722)年间宋荦家抄本对校,发现朱刻本尚少炎初至临安诗五首。此外,尚有清文宗咸丰(1851—1861)年间金山钱氏所刊《小万卷楼丛书》本与光绪(1875—1808)年间洪汝奎刊《晦木斋丛书》本。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字数:2.40 千字、 更新:2022-10-14

宋组诗。七绝。范成大作。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诗前小序云:“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与“冬日”五组,各十二首。组诗结合作者观感,从多方面表现南宋江南农家的生活,诸如自然环境、节令气候、风情民俗、耕耘稼穑以及悲欢离合,均有真切生动的再现。如歌咏田园风光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描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鞭挞繁重赋税的:“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继承了陶渊明、王维、储光羲的传统,却无闲适冲淡之风,而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这便与历来以山水田园寄寓隐逸思想者迥然不同。组诗兼用赋、比、兴表现手法,意境活泼自然,风格明快,语言平实,给人以清新之感,是诗人代表作品。清王载南总评《四时田园杂兴》曰:“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柳亭诗话》)钱钟书指出:“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并评论说:“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宋诗选注》)

寇忠愍公诗集

作者: 寇凖字数:1.38 万字、 更新:2022-10-12

诗别集。宋寇准撰。三卷。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曾官巴东知县、枢密院直学士,判史部铨。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景德元年(1004)任宰相,力主抵抗契丹军南侵。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职,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贬死雷州,谥忠愍。准知巴东时,尝自选诗作百余篇,为《巴东集》。后河阳守范雍辑其作,编为是集。卷首有范雍序。正文含诗三卷,收各体诗二百余首。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亦为晚唐派。其五律《冬夜旅思》等,情思凄婉,有贾岛诗风。其七言绝句意新语工,最有韵味,颇受王维、韦应物诗影响。如《夏日》中“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风麦秋时”《书河上亭壁》中“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等句,均情景交融,清丽深婉,勘称佳句。有宋范雍初刻本,清圣香楼刊本,辨义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关中丛书》本。

兰雪集

作者: 张玉娘字数:1.36 万字、 更新:2022-10-12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事。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疑其为玉娘族孙。《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孔继涵家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宋人集丙编、民国九年 (1920) 南城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均题名《张大家兰雪集》。另有清道光沈作霖刻、光绪修订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 松阳县署刻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

竹斋诗集

作者: 裘万顷字数:1.88 万字、 更新:2022-10-12

诗别集。三卷,附录一卷。宋裘万顷撰。万顷在当时不以诗名,宋、元目录书中亦无其诗集著录。南宋诗人合集如《南宋群贤小集》、《南宋六十家集》、《江湖小集》以及四库馆臣采撰而成的《江湖后集》等书中皆不见收录。刘克庄集中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锓诸梓,与同志共之”(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见当时尚无刻本。宋末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当时名为《圣宋群贤小集》),收录裘诗三卷,存诗二百五十馀首;明潘是仁编《宋元三十七家集》,略收裘诗以备一家。后裘诗集绝少流传。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1709)万顷裔孙裘奏刊裘集,集后附有诰敕志铭,当系家族内传本。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裘氏裔孙裘曰修重新精刊此集。其内容与裘奏刻本相同。此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14年李之鼎所刊《宋人集》本。

紫岩诗选

作者: 于石字数:1.59 万字、 更新:2022-10-12

诗别集。三卷。宋于石撰。于集是作者去世后其弟子吴师道所编,初为七卷。清丁丙《善本书藏书志》称于石“所著诗七卷,今存卷一五古五十三首、七古十一首,卷二七古十七首、五律二十三首、七律二十三首,卷三七律四十首、七绝三十七首,综古今体诗二百四首。每卷后题元门人吴师道原编,明四世孙伯善谨录”。此本称天福山房抄本。又藏另一写本,凡诗三卷,篇第与前不同,殆别一抄本。后有之江沈廷芳题云:“集久不传,传者仅此册耳。同里门人吴师道为之选次,诗凡三卷,内缺二页,其来已久,不能复补矣。”清人胡玉溍据此,疑七卷本本为吴师道所编,后轶其四卷,遂将三卷本题为师道所选。吴为于氏弟子,不应以选者自居(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清德宗光绪十五年(1889),于国华留耕草堂据天福山房抄本,刊刻行世。在此之前,于集只以抄本流传,未见有刻本。后于集又被收入民国年间所编之《续金华丛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167 168 169 170 171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