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棠村词

作者: 梁清标字数:3.80 万字、 更新:2022-11-23

词集。清梁清标(1620—1691)撰。一卷。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崇祯进士、官庶吉士。入清,授编修,累迁至兵、刑、户各部尚书,晋保和殿大学士卒。著有《蕉林诗文集》。其词集单行,初刻于钱塘,流传较广,后又增补重刊于康熙十六年(1677),前有汪懋麟序。此集收词一百六十首。以字数排列,小令在前。其词多咏物、咏时及即景抒怀之作。不事雕饰,雅丽浑成,无半点俗气。其长调取材较广,且铺写舒展,如《喜迁莺·夏日遣兴》情趣高雅,无堆砌典故之癖。有《清名家词》本,又有《十五家词》本,三卷,以《四部备要》本通行。

十粒金丹

作者: 萧晶玉字数:36.80 万字、 更新:2022-11-23

弹词。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之一。是书内容叙高廷赞一家悲欢离合事。宋神宗时,镇国公高廷赞,妻生一女梦鸾,妾生一子双印;丞相吕国才与高廷赞不睦,荐其北征,又诬其通敌,削职为民。廷赞继妻伏氏谋害双印母子,双印被带往他乡抚养成人。廷赞女梦鸾寻父时,闻北安王出兵犯中国,乃入京比武大胜群雄,封侯挂帅出征,败敌兵。梦鸾未婚夫寇潜,因家中弟云虎诬其杀婢,下狱,后女装逃入北安国,得封公主,梦鸾与之团聚。高廷赞闻女挂帅北征,亦来助战,巧遇子双印、妾素娘,父子、夫妇、母子再得团圆。梦鸾胜利,班师回京,出示吕国才通敌证据,帝赐吕国才死,功臣皆封官,廷赞子女亦各自婚娶,合家团聚。是书一名《宋史奇书》,又名《第一奇女》。 《贩书偶记续编》著录。今有光绪癸巳(1893)上海书局排印本,同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申报馆丛书》本等行世。

雨村曲话

作者: 李调元字数:1.24 万字、 更新:2022-11-23

古典戏曲论著。2卷。清人李调元著。这部论著上卷重在议论元代作家、作品,下卷重在议论明、清作家、作品,但多摘引前人的论述以表达自己的戏曲见解,其中作者亦有不少发挥。在上卷中他高度赞扬了《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认为其“宜乎为北曲压卷也”。他认为《琵琶记》“体贴人情,描写物态,皆有生气,且有裨风教,宜乎冠绝诸南曲”。这些评论都体现了李调元的识见。下卷中,在评论明、清人作品时他指出:“曲不欲多,白尤不欲多骈偶”。“曲始于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盖作曲自有一番才料,其修饰词章,填塞故实,了无干涉也。”他指出“自梁伯龙出,始为工丽滥觞”。他批评吴音一派“竟为剿袭”,“不惟曲家本色语全无,即人间一种真情话,亦不可得”。他还记录了李渔、洪昇、孔尚任剧作在当时盛行的情况。对同时代的曲作,他以为蒋士铨曲“为近时第一”。他的这些见解都有可取之处。《雨村曲话》曾收入清乾隆时李调元自己辑刻的《函海》,此本在清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都曾一再校刊。另外又有清末无名氏《曲话三种》所录抄本。《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皆源于《函海》本。

雷峰塔

作者: 方成培字数:5.14 万字、 更新:2022-11-23

传奇剧本。清方成培著。作者《自序》说:此剧为“更定”他作而成,“遣词命意,颇极经营,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近人吴梅《霜厓曲跋》说:“观其《自序》,煞费苦心。然剧中篇幅过狭,套数失次,亦非尽美之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今《水斗》、《断桥》二出,最流行歌场中,艳丽之中,鬼气逼人,别具一种风格,亦杰构之一也。”此剧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著名悲剧。作品成功地描写了白娘子为了争取自由爱情而进行的反抗斗争,客观地反映了以法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异端思想的仇视和镇压,具有反封建的重大主题。剧本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悲壮的悲剧美感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宿命论观点和妥协思想。

梁山泊同窗琴书记

作者: 佚名字数:1.68 万字、 更新:2022-11-23

用泉州话演述流行于闽南的两大民间文学之一的仙伯英台故事。越州诸暨县南庄富翁,为掌中珠女儿英台择婿,特开放花园,求牡丹花诗为唯一条件。有一青年交出牡丹诗,英台却拒之且不能回诗。因而发愤读书,扮男装携书僮(亦女扮男装)登程,路上遇梁仙伯同乡东庄人,亦将前去杭州跟孙先生读书,倍感亲密。失怙的山伯先提议结义为兄弟。这可证明假装成功,但究竟是女儿身的英台未免处处露出破绽,被呆头呆脑的山伯点出尴尬的场面不止一次,英台终投降在送仙伯回乡路上戏鸳鸯时提出家乡有一妹可以许字,约二八、三七、四六──十日内在家乡见面,收山伯琴书为聘礼。仙伯合计二八、三七、四六为三十天,回到家乡时,英台已由其父纳同乡富家马俊厚聘了。仙伯病倒,幸得塾师大学士孙卓保荐仙伯为越州府知府,封英台为守礼恭人,收局。

红鬃烈马

作者: 佚名字数:3.33 万字、 更新:2022-11-22

清代秦腔剧目。又名《回龙鸽》、《王宝钏》。作者不详。见《清稗类钞》著录。现存清末刻印和手抄的部分折子。根据鼓词《龙凤金钗传》改编。写唐丞相王允的三女王宝钏彩楼招亲,选中乞丐薛平贵。王允命女退亲,宝钏不从,被逐出相府,父女决裂。平贵因降服红鬃烈马得官,出征西凉,战败被俘,与西凉代战公主结亲,并继承王位。宝钏苦居寒窑十八年,写血书托鸿雁寄往西凉,平贵得信,赶回长安与其相会。王允阴谋篡位,平贵在代战公主帮助下发兵将其擒获,自立为帝,封赏宝钏、代战公主。剧中薛平贵形象的内涵较为复杂;王宝钏形象很有光彩,体现着古代妇女善良、坚韧等优秀品质。情节曲折迭宕,富于戏剧性,除梆子系统剧种外,在京剧、汉剧、湘剧、徽剧、粤剧等剧种中均有演出。

雨村词话

作者: 李调元字数:2.50 万字、 更新:2022-11-22

清代词话著作。4卷。李调元撰。李调元著此词话的目的很明确,他在自序中说:“存前人之是,正所以正今人之非”,“择其可学者取以为法,其不可学者取以为鉴”。古为今用,以利于时人创作,态度是可取的。全书杂评前人词作优劣,间亦辨证字句讹误出处,阐述其大意。李调元论词推重南宋,盛称姜夔、史达祖、李清照,并为史达祖作“摘句图”,录数十首。他虽以婉约为宗,但也重视豪宕有寄兴的作品。如说张元幹“平生忠义,见于‘梦绕神州路’”一词;说辛弃疾词“肝胆激烈,有奇气”;评刘克庄〔满江红〕12首,“悲壮激烈,有敲碎唾壶,旁若无人之意,南渡后诸贤皆不及”。李调元也反对南宋词人的率易不经,对辛派词人豪放而有时流于粗略的毛病给予批评。《雨村词话》系杂感式的随笔,没有提出系统明确的理论观点,引用原作大多没有详细核实,以至有不少讹误失考之处,如说〔玉楼春〕“来如春梦几多时”2句为欧阳修现成对句,说程垓为苏轼中表兄弟之类。本书有《函海》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山带阁注楚辞

作者: 蒋骥字数:11.80 万字、 更新:2022-11-21

《楚辞》研究著作。6卷。清代蒋骥撰。此书卷首有屈原传记及楚辞地图,另附《楚辞余论》2卷、《楚辞说韵》1卷。正文6卷为屈原作品,对《楚辞章句》自《九辩》以下概删。以“二招”为屈原作品,认为“二司命”和“二湘”是同类神,故将《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篇,《湘君》、《湘夫人》合为一篇,以《九歌》为9篇,加其它各篇,以就《汉书·艺文志》谓屈赋25篇之数。此点不可取,书中亦不无穿凿附会,但其“征实之谈,终胜悬断”(《四库全书总目》)。《楚辞余论》2卷,上卷除通论《楚辞》外,尚论及《离骚》、《九歌》、《天问》;下卷论《九章》以下6篇,其驳正旧注之失、考征典故异闻,时有精深之见。《楚辞说韵》1卷,论楚声音韵。版本方面有清康熙年间武进蒋氏山带阁刻本和雍正刻本,通行本有50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声调谱

作者: 赵执信字数:2.34 万字、 更新:2022-11-21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说》云:“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后谢榛《四溟诗话》、胡应麟《诗薮》等亦有议及者。清初钱谦益、冯班、吴伟业、王士禛等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据说赵执信曾向王士禛讨教古诗声调问题,不得其详,于是独自钻研,从唐代大家名作入手,“发愤三、四月”(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终于悟出古诗与律诗在声调上的区别,著成此书。赵谱一出,又推动王士禛门生整理出《王文简古诗声调谱》(文简为王士禛谥号)、《律诗定体》等作,从此开了论诗谈声调的风气:“自渔洋、秋谷之书行,此说几于家喻户晓矣。”(梁章钜《退庵随笔》)赵谱所论,大抵以三平为正格,又多采冯班之说。后翁方纲、翟翚、许印芳、吴绍灿、董文焕等对此书所论又有所驳正,使这一项研究更趋精密。有《清诗话》本。

谈龙录

作者: 赵执信字数:4.83 千字、 更新:2022-11-21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左袒洪昇,强调须有完龙在握:“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此处表明赵执信论诗与“神韵”说的分歧所在:王喜轻逸,赵重质实;王擅长即小见大,赵主张以大概小。二人之诗观,形同水火。赵执信服膺冯班、吴乔,书中自记曾三客吴门,遍求吴乔之《围炉诗话》而不得。吴乔的“诗中须有人在”一语,成为《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主要出发点。如指出王士禛《南海集》中诗多矫情,谓“清新俊逸”的诗风易流于“涂饰”。又谓时人(暗指王士禛)虽反对明七子的着唐人之优孟衣冠,但自己又穿上了宋人的优孟衣冠,所申均系“诗中须有人”之意。《谈龙录》批评王士禛,除了诗学观点对立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两人之间的私事诟厉。因此,《谈龙录》在记事议论之馀还夹带攻讦语调,颇有碍其立论的客观性。如他一面承认王为大家,以朱彝尊与之并立,但又不无微词,批评“朱贪多,王爱好”,以致遭到后世的讥议。有《清诗话》本。


1 14 15 16 17 18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