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我的记忆

作者: 戴望舒字数:4.82 千字、 更新:2022-11-19

戴望舒作。1927年夏作于松江。初收于1929年4月上海水沫书店版诗集《我的记忆》。戴望舒在创作《雨巷》后,对刻意追求诗的音乐美感到厌倦,试验着各种新的形式,努力“为自己制最合自己脚的鞋子”(《诗论零札》)。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探索诗的形式方面,为自己制造的合脚的鞋子,诗人的第一部诗集也因此命名为《我的记忆》。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了象征主义“思想知觉化”的创作方法,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开掘。诗人将记忆作为熟稔的朋友,赋予记忆以性格、声音和神态,用幻化的“第二自我”来暗示实体的自我。诗人通过记忆这个好朋友,不拘形迹的随时来访,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自己蛰居松江时的矛盾心态。这首诗的韵律不在于字的抑扬顿挫,而在于诗情的强弱起伏,虽然不押韵,但念起来和谐。诗人还摒弃了典雅华丽的藻饰,而代之以朴素自然,富于表现力的现代口语。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在诗的形式上,趋向散文化和口语化,体现了诗的散文美(或口语美)。戴望舒开创的这种新的诗体,是借鉴了法国后期象征派的无韵自由诗体,结合我国新诗的传统发展而成。卞之琳说:这是一种“既有民族特点也有个人特点的白话诗体”(《戴望舒诗集·序)》。这种具有散文美的诗体,经艾青等人的宏扬,已成为一种风气,将新诗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艾青说: “戴望舒起初写诗是用韵的,到写《我的记忆》时,改用口语写,也不押韵。这是他给新诗带来的新的突破,也是他在新诗发展上立下的功劳。”(《就当前诗歌问题访艾青》)

梅真同他们

作者: 林徽因字数:3.35 万字、 更新:2022-11-19

四幕剧,林徽因著,载《文学杂志》创刊号(1937年5月),1卷2期、3期(1937年6月、7月)。(第一幕)30年代的一个冬天,李宅的丫环梅真同李家四小姐李文琪商议着请李的同学朋友来家吃饭。这时被亲戚们误认为有口头婚约的李家大小姐李文娟的“男友”唐元澜来问李家二少爷李文靖从外地回来了没有。唐元澜对李文娟并无感情,而亲友们却尽力撮合。(第二幕)李太太一直把梅真当干女儿看待,从小送她上学,这次请客,李太太要邀请梅真出席。而李家大太太却视梅真为丫环,并想把梅真介绍给一个亲戚作妾。李文琪和朋友黄仲维互相爱慕,终于互相吐露心声,并决定在晚上的宴会上宣布订婚。唐元澜对梅真早有暗恋,向梅真表明之后,梅真说她在暗恋着李文靖,由于社会地位不同,不敢向他表白,并伤心地哭起来。唐上前安慰梅真,被李文娟看到并发生误会。(第三幕)李文娟见到唐和梅真在一起误认为二人有情,非常气愤,并把此事告诉了女友张爱娟。李文靖回家后得知妹妹李文琪与黄仲维相爱,非常高兴,并告诉妹妹自己喜欢梅真。此时张爱娟来告诉他们说梅真与唐元澜有情。李文靖得知后愤然地要到外地去,李文琪告诉梅真张爱娟的传言后,梅真痛苦万分。

日本杂事诗

作者: 黄遵宪字数:4.35 万字、 更新:2022-11-19

诗别集。清黄遵宪(1848—1905)撰。二卷。遵宪有《人境庐诗草》已著录。此集冠有清王韬等人序,附日本三河石川英跋,共收近体诗一百五十余首。其诗无题,每首附有自注,多记载日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广涉地理、商业、教育、法律等方面,对了解日本近代历史、文化有参考价值。有清光绪五年(1879)天南遁窟铅印本,光绪二十四年长沙富文堂刻本。

清苑斋诗集

作者: 赵师秀字数:8.82 千字、 更新:2022-11-19

宋诗别集。1卷。赵师秀著。从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赵师秀可称“永嘉四灵”之首。在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怀念故国之情:“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国”(《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抚栏》)。作者在担任地方官吏时,也曾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只得“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薛氏瓜庐》),愤慨之情,常在诗中有所表现。赵师秀诗作在字句锤炼上,甚见功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亦学晚唐,然大抵多得于武功(按指姚合)一派,专以炼句为工,而句法又以炼字为要”。有《南宋群贤小集》等本。参见“永嘉四灵诗集”条。

过去的生命

作者: 周作人字数:8.38 千字、 更新:2022-11-19

现代新诗集。周作人著。 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11月初版。列为“苦雨斋小书”之五。1930年4月再版。书前有作者《序》。内收1919年至1923年间创作的新诗26题34首(其中20题27首曾收入8人诗合集《雪朝》第二集)、散文2篇。本书中《小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全诗58行,是“五·四”之前新诗作品中最长的一首。作品描写一条给两岸带来生机的小河,被土堰拦住去路,它不断地流动,终于把土堰冲坍,可是又有一道石堰阻在前面,河水仍不休止地流动乱转,冲激着坚固的石堰。长诗以象征手法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发展的强烈愿望与坚韧的奋斗精神以及遭到强权压迫的深重痛苦,有力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势力。茅盾曾评论说:“我们在《小河》里看到了对于压迫自由思想和解放运动者的警告”(《论初期白话诗》)。这首诗,格式自由,语言朴素自然,音节和谐,摆脱了旧诗词的束缚,在艺术上取得较高的成就。胡适称《小河》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谈新诗》)。冯文炳说:“到了《小河》这样的新诗一出现,大家好象开了一个眼界,于是觉得可以是这样的做法了”(《谈新诗·小河及其他》)。朱自清评《小河》时说它“融景入情,融情入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论》)。周作人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他的诗许多都是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在作者笔下,清晨扫雪的清道夫(《两个扫雪的人》)、维持交通秩序的士兵(《背枪的人》)、赤脚小儿、插秧的男女农民、卖菜人、流浪者(《画家》)、天真可爱的孩子(《小孩》)等,都是值得同情和尊敬的,表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主题。《慈姑的盆》、《秋风》、《山居杂诗》、《花》等诗,描写细致生动,抒情自然。《梦想者的悲哀》、《过去的生命》、《歧路》等作品,流露出苦闷、彷徨、消沉、灰暗的思想情绪。本书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新诗集,具有冲淡自然的独特风格。

西岩集

作者: 翁卷字数:1.70 万字、 更新:2022-11-19

诗别集,南宋翁卷(约1203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卷为四灵之三。曾登淳祐乡荐,终于布衣。工诗。此集收诗几百三十九首。以应酬写景之作为多。卷反对江西诗派过分用典,专学唐代贾岛、姚合,注重修饰辞句,自然清新,有形式主义倾向。叶适评说:“自吐性情,无所依傍”。此编与《韦碧轩集》相同,唯《寄远》一首不见于《韦集》,殆当时所刊原非一本。有《四库全书》本。

芳兰轩集

作者: 徐照字数:6.24 千字、 更新:2022-11-19

诗别集。一作《徐照集》、《芳兰轩诗集》。宋徐照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凡三卷。据《水心集》卷八《徐师垕广行家集定价三百》诗,照集有家刻单行本,此本或即《直斋》著录之本。宋时尚有《永嘉四灵诗》丛刻本,收照及徐玑、赵师秀、翁卷之诗。其本,明末钱谦益藏于绛霎楼,楼遭火,仅存前半部,后归汲古阁毛氏,已佚。其后以钞本流传。本集幸在残存的前半部中,凡甲、乙、丙三卷,总诗二百五十六篇。本集尚有另一流传系统。明潘是仁刻《宋元名家诗集》,收本集,凡诗一百零五首。顾修据潘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又自《瀛奎律髓》等书补诗十二首,乐清郑氏本因之。1915年,冒广生《永嘉诗祠堂丛刻》本据《东瓯诗存》增诗一首,上海医学书局丁氏聚珍本因之。1928年,永嘉黄群校勘本集,收入敬乡楼丛书铅印本中。其本以影钞《永嘉四灵诗》为底本,卷末自顾氏本补《莫愁曲》、《三峡吟》、《李夫人》三首,共诗二百五十九首,照诗皆备于是。常见者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之《永嘉四录诗集》本。

苇碧轩诗集

作者: 翁卷字数:9.20 千字、 更新:2022-11-19

宋诗别集。1卷。翁卷著。集中作品题材比较狭窄,大多为寄赠、送别及身边琐事的描写,但也时有壮志难酬、潦倒终身的愤懑心情的流露。如《赠张亦》诗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男儿”报国无门的愤慨。《观落花》诗则以东风无情摧落花,喻身世漂零之感。另外,还有少数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叶适为翁卷诗作序,称其诗“自吐性情,靡所依傍”,有自然流畅的特点。这在其田园诗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种田。”

众妙集

作者: 赵师秀字数:1.49 万字、 更新:2022-11-19

唐诗总集。一卷。宋赵师秀编。师秀字紫芝,号天乐,为“永嘉四灵”之一。又编《二妙集》,选姚合、贾岛诗,与本集相辅(《众妙集》不选姚、贾诗)。此集前后无序跋,入选诗人凡七十六家,选诗二百二十八首,大多为中晚唐诗人,少数为初、盛唐诗人,编次杂乱无序。其中,刘长卿选入二十三首,为诸家之冠。集中有近体诗而不取古体诗,多五言而少七言,显示出“四灵”的审美特征,所谓“是集乃以风度流丽为宗、多近中唐之格”者也。或以为此编与《二妙集》皆师秀“当时偶尔选录,自供吟咏,非有意勒为一编。故前后无序跋,亦未刊版行世。惟传其诗法者转相缮写。幸留于后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椠袁本《郡斋读书志》卷五下赵希弁《附志》著录《众妙集》一卷。铁琴铜剑楼旧藏《众妙集》明抄本,据宋本摹写,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本初编》据以影印。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作者: 龙榆生字数:8.62 万字、 更新:2022-11-19

龙榆生编选。该书选录自陈子龙(608~1647)至吕碧城(1893~1943)近三百年(主要是有清一代)名家词66家498首。各家名作,多收此书。“本编体例,略依《唐宋名家词选》,各家并缀小传,间采诸家评语”(《凡例》),使读者受益良多。编者在《后记》(1948年作)中对近三百年词坛情况,有极精辟论述:“近三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悱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倚托,乃复取沈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在评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亦称浙派)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之后,进一步指出:“然则词学中兴之业,实肇端于明季陈子龙、王夫之、屈大均诸氏,而极其致于晚清诸老,余波至于今日,犹未全绝。论近三百年词者,固当以意格为主,不得以其不复能被管弦而有所轩轾也。”这对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清词的成就、特点及演变情况,是很有裨益的。但该书未收张煌言、林则徐、秋瑾、柳亚子等名家词作,是其不足。


1 146 147 148 149 150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