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春醪集
作者: 梁遇春 、 字数:5.99 万字、 更新:2022-12-13
梁遇春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3月初版。收入随笔体散文并文学论文、作家评传共13篇作品。题名“春醪”,见自序所引《洛阳伽蓝记》游侠语:“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作者虽觉得“我们年青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仍愿陶醉在人生的幻梦里,“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表述了一种在愤世的感伤中积极探索人生的执着与悲壮。集内文章多以博闻强识为根基,注重独立思辩、敢于标新立异,努力阐发自己对知识、对人生的新颖见解。如开篇《讲演》即表示不迷信中外名人的讲演,主张由个人率性读书悟得智识学问;《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反对吃后悔药,相信要深悟人生滋味,非肯定“过去”的独立价值不可;《醉中梦话(一)》不同意胡适关于写作的观点,《“还我头来”及其他》反对人云亦云,力主用自己的头脑思维,甚至不惜“危言耸听”,提出“在我们青年旁边想用快刀阔斧来取我们的头者又大有人在”,“所以‘还我头来’是我的口号。”作者一反流俗,好做翻案文章。如因感慨于人们热衷讨论人生观而无结论,便提出探讨“人死观”的问题(《人死观》);鉴于人们喜欢恭维绅士君子,偏著文盛赞与君子相反的“流浪汉”(《谈“流浪汉”》);人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他提出“春朝”一刻值千金(《“春朝”一刻值千金》);人说悲哀之可悲,他则说“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更可悲(《“失掉了悲哀”的悲哀》)。即使在收入本集内的几篇文学论文如《文学与人生》、《文艺杂话》中,也体现了这种独抒己见、发人之所未能发的特点。《查理斯·兰姆评传》则道出了作者膺服英国随笔作家兰姆并深受其影响的创作思想根源。文笔坦率快捷,渗透着睿智才华,但由于涉世毕竟不够深广,故立论阐发亦有偏狭之处。
傅与砺诗文集
作者: 傅若金 、 字数:10.27 万字、 更新:2022-12-13
元代诗文别集。文集11卷,诗集8卷。傅若金撰。傅若金初字汝砺,由揭傒斯改为字与砺。《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文集为傅若川编,卷首有洪武十七年(1384)梁寅序。卷1为赋、诏、策、制、表,卷2—3为记,卷4—5为序,卷6为说、解,卷7为题跋,卷8为赞、颂、铭、戒,卷9—10为行状,卷11为志、传、文。卷末附录有关诗文20余篇。诗集为宋应祥点校、傅若川编次。傅与砺生前将所写的诗编为《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诸集,傅若川又统编为《清江集》。后人将诗文合刊时,又改名为《傅与砺诗集》,以与文集相匹配。卷首有天历二年(1329)范梈序(为《牛铎音》作),元统三年(1335)揭傒斯序,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为《使还新稿》作),至正十八年(1358)胡行简序(为《清江集》作)。卷1为杂著(赋、引、辞、四言诗等),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长律,卷8为五言、六言、七言绝句。卷末有明洪武十六年(1383)傅若川跋语。傅若金曾学诗于范梈,诗风力追范作,以至时人有读他的诗“如复见德机(范梈)”之语(揭傒斯序)。《傅与砺文集》11卷与《傅与砺诗集》8卷都有明洪武年间建溪精舍刻本传世。
傅雷家书
作者: 傅雷 、 字数:23.83 万字、 更新:2022-12-13
当代书信集。傅雷著。三联书店1981年8月初版。书中摘编了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百余封家信,其中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信。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4月。书前有楼适夷作的序《读家书,思傅雷》。书后附傅敏写的《后记》。这本家书是一部极好的品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的读物,也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明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青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反“右派”运动中,傅雷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不久传来消息,在波兰留学的傅聪突然出走,去了英国。在形同隔世、遥遥万里的两地间,傅雷的家书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把培育儿女作为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来做这一切。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闪射着傅雷对艺术的高深造诣和才智、学识、修养的光辉,跳动着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以及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在成才道路上所受的陶冶与教养。傅雷作为父亲给儿子浇灌了大量的心血。文如其人,《傅雷家书》表现出作为艺术家的傅雷那“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独特的人格力量。
滏水集
作者: 赵秉文 、 字数:10.34 万字、 更新:2022-12-13
金代诗文别集。20卷。赵秉文著。本集全名为《闲闲老人滏水集》。赵秉文是滏阳(今属河北)人,故其诗文集名《滏水集》。《滏水集》原本30卷,以不乖儒理者为内集20卷,以主张释老者别为外集10卷。今外集已佚,唯内集存。其中卷1存文9篇,其中《黄河九昭》又分为9篇,卷2存古赋13篇、律赋1篇,卷3存古诗75首,卷4存古诗65首,卷5存古诗77首,卷6存律诗109首、绝句21首,卷7存律诗104首,卷8存绝句90首,卷9存绝句93首,卷10存杂体文32篇,卷11存碑文9篇,卷12存碑文5篇,卷13存记13篇,卷14存论10篇,卷15存引8篇,卷16存颂4篇,卷17存箴10篇、赞3篇,卷18存祭文9篇,卷19存书启4篇,卷20存题跋24篇。杨云翼评赵秉文此集:“盖其学一归诸孔孟,而异端不集焉,故能至到如此。所谓儒之正理之主尽在是矣。”(《滏水集》原序)《四库全书总目》针对《滏水集》说:“《归潜志》曰:‘赵闲闲教后进为文章,不可拘一体,有时奇古,有时平淡,何拘?李(屏山)尝与余论赵文曰,才甚高,气象甚雄,然不免有失支堕节处,盖学东坡而不成者。又,赵诗多犯古人语,一节或有数句,此亦文章病。’又曰:‘赵于诗最细,于文颇疏,止论气象。’今观是集,祁之论可谓公矣。”《滏水集》在明清时期主要以抄本传世,其中较重要的本子有:明周浩若抄本、汲古阁精抄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清经鉏堂抄本、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何煌家抄本等。并收入《九金人集》之中。
甫里集
作者: 陆龟蒙 、 字数:7.03 万字、 更新:2022-12-13
二十卷。唐陆龟蒙撰。他一生著作颇富,其载于《笠译丛书》者卷帙无多。即《松陵集》亦仅倡和之作,不为赅备。宋宝祐间,叶茵始搜采诸书,得遗篇一百七十一首,合二书所载四百八十一首,共六百二十五首,编为一百九十一卷。并有附录,共二十卷。林希逸为之作序,刊版置于义庄。年久残缺。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昆山严景和重刊之。在附录中,增胡宿所撰《甫里先生碑铭》一篇。陆釴序之。万历七年(1579)松江许自昌又取严本重刻。于附录中,续增范成大“吴郡志一条”,“王鏊姑苏志一条”。其余诗十三卷,赋二卷,杂文四卷,则悉依旧次。即为此本。叶本所附“颜萱过张祐丹阳故居”诗序,龟蒙特属和而已。其事不应附之于集。胡宿碑铭,姑苏志云:“其碑亡”。严氏所录,乃有全文。可知成化中宿集尚未散失。希逸序中有关辨诏拜拾遗一事极为精核,足证明 《新唐书》之误。《新唐书 ·艺文志》、《崇书总目》等著录,有《吴兴实录》四十卷,《小名录》七十五卷,与皮日休唱和的 《松陵集》十卷,其中包括有皮日休的作品。明人顾元庆《夷白斋诗话》说: “皮日休 《文薮》载诗数首,陆龟蒙《笠译丛书》诗亦不多,其诗俱在 《松陵唱和集》三卷共览始为二公全书”。《四部丛刊》则用黄丕烈以成化刊本手校明抄本影印。南宋宝祐五年(1257)叶茵合《笠泽丛书》、《松陵集》等篇成,题名《甫里先生文集》二十卷。附录收有《新唐书》陆龟蒙传,樊开序,朱衮序及诸家题咏等。
浮沚集
作者: 周行己 、 字数:5.48 万字、 更新:2022-12-13
南宋哲学家周行己著。陈振孙收编时有集十六卷,后集三卷,共十九卷。集久失传,从《永乐大典》所载,搜罗排比,共得九卷。诗二卷,文七卷。行己之学源于程颐,故集中在理气关系上有所反映。认为万物皆有太极,皆有两仪。太极为“道之大本”。太极与两仪是“一而二”的关系,“太极即两以成体,两仪即一以成用”。太虚之中,“絪缊相荡,升降浮沉,动静屈伸”,“二端散殊”而形成可象之物,“物者阴阳之迹”。又认为,“天下之民目视耳听、手举足运,无非道者;朝作暮息、渴饮饥食,无非道者。”这些思想都具有合理的因素,表明他试图把理学引向合理的轨道。由此引出他的修养论,认为“太极即中”,“中即胜”,君子之道应以“中”作为道德修养的准则,即不偏于“仁”,也不偏于“知”。学者应从亲贤开始,“能亲贤然后能明善,能明善然后能至公,能至公然后能无累,能无累然后能自立,能自立然后能与人,能与人然后能善世,此学者本末之序也”。还认为“洒扫应对”、“耕稼陶渔”皆可以成圣(以上皆出自卷二)。集中也表达了作者的经世思想,认为“守位莫大于得人心,聚人莫先于经国用”(卷一)。得人心有四:“广恩宥”、“解朋党”、“用有德”、“重守令”。经国用则有六:“修钱货之法”、“修吏役之法”、“修转轮之法”、“修居养安济漏泽之法”、“修学校之法”等。该集为研究永嘉学派的源起及理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敬乡楼丛书》均收录。另有武英殿聚珍版。
浮溪集
作者: 汪藻 、 字数:19.06 万字、 更新:2022-12-13
诗文别集。宋汪藻(1079—1154)撰。三十二卷,拾遗三卷。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累官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兵部侍郎,拜翰林学士。后以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知徽州、宣州。卒封新安郡侯。另有《浮溪词》、《浮溪文粹》。《宋史·艺文志》著录有集凡百二十卷,原本久不传,明嘉靖中胡尧臣合旧传诗文,成《浮溪文粹》十五卷刊行,清乾隆间,四库馆臣又自《永乐大典》辑抄补缀,重编为是集,文二十八卷,有奏疏二卷十五篇,表四卷百○八篇,外制文四卷百七十七篇,内制文五卷百七十二篇,序跋等一卷十六篇,记二卷十五篇,碑、传、铭赞、祭文、书札三卷二十八篇,启二卷四十七篇,神道碑、行状一卷四篇,墓志铭四卷三十六篇,凡五百四十八篇。诗四卷,有古诗五言四十九首,七言二十三首;律诗五言四十七首,七言七十八首;五言排律六首;绝句五言十五首,六言三首,七言六十一首;词三首,凡二百八十五首。藻学问博赡,文章淹雅,为南渡后词臣之冠。文如代隆祐太后手书建炎德音诸篇,皆明白洞达,典当情事,诏令所被,无不凄然愤发,天下传诵,足以动人,为辞令之极,擅绝一时。其他杂文,也多深醇雅健。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今观其诗受苏轼影响尤深,情感真实,不乏忧念国事之作。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附清孙星华辑《拾遗》三卷,数量也可观,并逐一注明来源。另有《四部丛刊》本,无《拾遗》;《四库全书》本作三十六卷。今人栾贵明又自残存《永乐大典》中辑得清四库馆臣漏辑诗五首,文十二篇,见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上一页 1 … 12 13 14 15 16 … 20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