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范文忠集

作者: 范景文字数:3.55 万字、 更新:2022-11-28

明代诗文别集。范景文著。范景文所著诗文有《味元堂疏稿》、《忠仁堂存稿》、《玉静阁存稿》、《且园存稿》、《澜园存稿》、《餐冰斋诗稿》。其子范毓秀与其甥王孙锡等合编为《范文忠公初集》,凡12卷,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刊刻行世。《四库全书》收录本以此刻本为底本。另存有《范文忠公文稿》的稿本,不分卷,上有清张之洞的题签,左宗棠、张之洞、李鸿藻、陈宝琛、张佩纶等人的题诗,颇有文献价值,值得珍视。其诗文皆有一定成就。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梦章秀羸文弱,身不胜衣,啜茶品香,论诗顾曲,每以江左风流自命,一旦持大义,抗大节,屹然与高阳、定兴并峙,崆峒戴斗,为之生色。”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诗说,其“博综旧章,领袖群雅。其诗发扬而不厉,新警而不佻,独自成家,不饮狂泉之水。”《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奏议说:“今观集中摄铨、副铃诸稿所载奏议,大抵剀切详明,切中时弊。而抚豫、出镇等稿所戴诸疏,于兴利除害之方,规画不遗余力。虽遭时艰棘,弗获尽用,而经世之才,实可具觇其崖略,是又不独以义烈见重矣。”

文毅集

作者: 解缙字数:15.10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六卷。明解缙撰。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指斥时弊,帝称其才,改任御史。以其年少令还家进业。明太祖卒,解缙奔丧至京,有司劾以非诏旨入京,谪河州卫史。永乐初,擢为侍读,并与黄淮、杨士奇等人直入文渊阁,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明成祖重视。后为汉王高煦所恶,数构谗言,先谪广西,又改交阯,永乐九年(1411)被逮下狱死。著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文毅集》、《春雨杂述》等。但解缙殁后多已散佚。天顺初,金城黄谏始辑刻其遗文为三十一卷。嘉靖中,罗洪复与解缙从孙解桐辑成十卷。此集共十六卷,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其十世孙解悦所补辑。解缙才气故逸,为文兴之所至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时有才子之目。其文雄健奇古,佳者直逼司马迁、韩愈,甚有功力。至于其奏议,如《大庖西封事》、《白李善长冤》诸篇,俱明白剀切、流畅颇有气势。其诗风格与文章相似,“颇似李杜”,蔡朔认为其诗“豪纵放逸,一自胸中流出,譬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览者为之心惊目骇。”

文简集

作者: 孙承恩字数:20.03 万字、 更新:2022-11-28

又称《瀼溪草堂稿》。诗文集。明孙承恩撰。五十八卷。 承恩字贞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德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谥文简。承恩博稽宏览,为文深厚尔雅。是集为其门人杨豫孙、董宜阳等编。凡四十一万字。卷首有陆树声序。正文含疏、表、讲章七卷,赋、诗、词、曲十九卷,杂文等三十二卷。其文纯正怡雅,有明初作者之遗风,与七子相异。有万历十一年(1583)刊本,《四库全书》本。

杨文敏集

作者: 杨荣字数:25.87 万字、 更新:2022-11-28

二十五卷。明杨荣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宣宗两朝和英宗初年,都在朝辅政。英宗即位,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朝政,并称“三杨”。后辞官归里,死于途中。著有《北征集》、《默庵》、《云山小稿》、《静轩》等,此集共二十五卷,其中,诗赋八卷,文二十七卷。为正德年间刻本。前有正德十年(1515)永嘉后学王瓒序。《序》讲述了成书过程,因其《西京类稿》、《玉堂选稿》梓行已久,报藏书坊,毁于回禄,故“今西君偕诸昆季,翻刻以传,总名曰《杨文敏公集》,共二十五卷。”杨荣在明全盛之时,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可谓至荣。因而所作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其诗文多应制之作,称“台阁体”,莫不严正详雅,典当人心。其他诗作,雍容平易,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亦足以震耀一世。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其“诗亦备极诸体,清远俊丽,趣味不凡。”

温恭毅集

作者: 温纯字数:11.62 万字、 更新:2022-11-28

诗文集。明温纯撰。三十卷。纯字景文(《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作“希文”)。三原(今属陕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曾官光寿知县、户科给事中、左都御史。于隆、万之际立朝。初忤张居正,罢官。再起又与中使争矿税。卒以忤沈一贯致仕。纯清白奉公,时称名臣。卒谥恭毅。是集有二十七万二千余字。卷首有目录,正文含疏六卷一百四十首,序二卷四十三首,记一卷九首,墓志铭二卷三十二首,传、行略二卷六首,议一卷四首,杂著一卷十五首,祭文二卷二十四首,古乐府一卷十三首,古近各体诗六卷二百一十三首,尺牍五卷一百三十首,理学一卷六十一则。其奏议皆切中情事,指陈利弊,明白晓畅;尺牍多关时政,而理学则大旨以程朱为本。其诗风格与七子之派相近。纯一生以国事为己任,于诗文非所用心。有《四库全书》本,《温氏丛书第一集》本,题名作《温恭毅公文集》。

蟋蟀轩草

作者: 刘士骥字数:10.44 万字、 更新:2022-11-28

无卷数。明刘士骥(约1617前后在世)撰。刘士骥,字允良,山东禹城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蟋蟀轩草》。是集为士骥诗文集。集前有李若讷序,称:“允良自言,少年濡首李、王诸家。顾李、王生今日,宜另其肠。”士骥为明文学家李攀龙之乡人,又逢后七子之风独领文坛之时,却不肯从风而靡,不为无见。然集中之诗文,乃作缓之音。是其未能完全摆时世之影响所致。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存目》。

抑庵文集

作者: 王直字数:5.56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三卷。《后集》 三十七卷。明王直(1379—1462)撰。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间,拜吏部尚书。天顺初,以老疾乞休。卒谥文端。事迹具《明史》本传。王直于朝虽有为人非议之事,但初谏亲征,继力争遣使迎英宗,侃侃不挠,至以出使自任,大节究为不愧。其器识厚重,在铨曹十六年,奉职公允,亦称名臣。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余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称。而王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是集凡十三卷。据集前萧镃序称,“其文汗浸演迤,若大河长川,沿洄曲折,输写万状。”盖明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王直正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能及。是集为其子检讨王䆅所编。成化初,其次子王稙复加校订,而以原集未录及致仕后所作别为后集,凡三十七卷。其诗作冲融雅饬,因台阁气息较浓,故诗韵味不强。其亦善文,虽写得淳朴质实,但文学性不强。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西隐集

作者: 宋讷字数:7.36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卷。明宋讷 (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官。正德中,追谥文恪。事迹具载《明史》本传。据刘三吾撰《宋讷墓志》,称其所著《西隐集》十七卷。而《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俱作十卷。此本有山东东莱(今掖县)刘师鲁序,称“其集初为上海张趋所手录。滑人王崇之令上海,从其后求得而刻。岁久漫漶,师鲁因鸠工重刻。”盖此本是否在张趋缮录之时,已有所删并,故与墓志不合。本集前四卷为赋、诗,后六卷为杂文,并附以明太祖手敕四道,及《白云茅屋赋》二篇,记一篇。白云茅屋,是宋讷所筑别墅之名。宋讷领成均胄子之任,师道严正,为一时典型。文章亦浑厚醇雅,其奉敕制太学碑,极为明太祖所赏识。今具载集中。其《壬子秋过故宫》诗十九首,尤缠绵悱恻,有风人忠厚之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甚推崇其“半船凉色潮生海,两岸秋风浪拍沙,华表柱头相语鹤,秣陵江上独归鸿”诸句,以为极佳。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西郊笑端集

作者: 董纪字数:3.91 万字、 更新:2022-11-28

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集生前未及锓版,稿藏其门人周鼎家。成化中,周鼎孙光禄寺少卿周庠始为刊印。此本有宣德六年 (1431) 周鼎后跋,又有成化四年(1468)钱溥序。董纪诗平易朴实,视袁凯诸人稍为不逮。故张汝弼作《西郊笑端集序》,称“其漫尔而仕,漫尔而归,诗文亦漫尔而著,弗冀有传”,颇有微词。清人观此集评曰,“其诗确有伤俚之弊,然其诗作往往得元、白、张、王遗意,诸体诗中,绝句稍优,风致翩翩殊有韵味。”如“江水悠悠江路长,孤鸿啼月有微霜。十年踪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江行》)句,即写得自然流畅,颇有情致。张汝弼序以一格绳人,而不尽其诗,未免有些武断。因此,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则举董纪《题海屋诗》“过桥云磬天台寺,泊岸风帆日本船”句,认为亦不为率漫。四库已存目。

逊志斋集

作者: 方孝孺字数:41.29 万字、 更新:2022-11-28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二卷。明方孝孺撰。孝孺诗文在其生前即行编辑,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林右、王绅曾为作序。孝孺遇难后,其作品严禁流传。其门人王稌将其文私下抄录成《侯城集》,但未能刊刻。英宗天顺七年(1463),临海赵洪始从烬馀采掇编辑其诗文,共得二百六十七篇,得以在成都刊刻,世称蜀本。此为方身后之首刻本。宪宗成化(1465—1487)间,谢铎、黄孔昭等人有慨于蜀本遗漏太多,又与叶盛、林鹗、王汶等人勤加蒐辑,编成文集三十卷、拾遗十卷,共得诗文一千二百馀篇,宁海(方氏家乡)守令郭绅愿为刊刻,遂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刻于宁海,世称邑本。武宗正德(1506—1521)间,台州知府顾璘有慨于邑本之版年久漫漶,遂与参军黄绾等删定伪谬,重加订正,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刊于台州,版藏郡斋,世称郡本。世宗嘉靖(1522—1566)间,浙江按察司提督学政副使范惟一、浙江按察司佥事唐尧臣及台州知府王可大以郡本为底本,参酌蜀本、邑本等版本,去伪存真,增遗补漏,编为二十四卷本,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刊于浙江。后世刊方集多据此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所编《四部丛刊》即影印此本。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丁宾、孙如游等在南京所刊《逊志斋集》亦据此本,只是增加“外纪”二卷。《四库全书》所收亦为此本。


1 12 13 14 15 16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