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礼记集说补正

作者: 纳兰性德字数:14.72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三十八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世多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明珠长子。康熙进士,由三等侍卫迁至一等。善诗古文辞,尤工于词,以词闻名于世。晚年潜心经史,广求宋元诸家经解,辑刻《通志堂经解》、《删补大易集义粹言》、《通志堂集》、《词韵正略》、《纳兰词》等。是书因陈澔《礼记集说》舛误太甚,故而为之条析缕辨。凡澔所遗者谓之补,所误者谓之正。所补所正皆先列经文,次列澔说,然后援引考证以显其失,而无所补正者,则经文与澔说均不采录。多以宋、元、明人之论及郑注、孔疏为据,补正浩说。是书大约十之三四考训诂名物,十之六七辨义理是非。因澔注多为义理,故补正多为随文驳诘。凡澔说皆一一溯其本自何人,颇为详核。然性德之《补正》亦失于爱博嗜奇,往往泛采异说,反使征引蔓延于《集说》补正之外。然此书综核众论,正本清源,条缕分明,所指摘处,切中者十之八九,是为读澔说之不可缺者。此书本嘉兴陈元辅撰,见《方望溪集》及《陆清献日记》。有《通志堂》本,续经解本。

读礼志疑

作者: 陆陇其字数:5.5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六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学宗程朱。着有《古文尚书考》、《困勉录》、《松阳讲义》、《渔堂文集》等。是编因《三礼》之书多由汉儒采辑而成,其中所载古今典礼,自明堂、清庙、吉、凶、嘉、宾、军、礼以及名物器数,互相考核,多有龈龉不合处,遂取郑(玄)孔(颖达)诸家注疏,折衷于朱熹之书,并旁及《春秋》、律吕等与《三礼》相关资料,悉为采入,务得其中。然其有疑而未决者,则仍缺之,故名“读礼志疑”。陆氏以其覃思,墨守于程、朱,考辨《三礼》黄制、名物、器具,指摘经文之疑,辨正注家之误,多附己意,时有发明。于经文注疏、随文纠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实非一般。因是书为读书时随手标记笺注,后经其弟子编辑而成,故时有疏误。有《正谊堂全书》本、《学海类编》道光间刻本十二卷、书三时斋丛书本、张清恪合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十二卷,附一卷。

补飨礼

作者: 诸锦字数:5.01 千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清诸锦著。书中以为,“《仪礼》十七篇有燕礼、有公食大夫礼,而独无飨礼。然其见于《周官》、《春秋传》、《礼记》者,犹可得而考。元吴澄作《纂言》及《考注》,尝有补经八篇,补传十篇,独于飨礼之文未有特著。盖缘聘、觐篇中俱兼及飨食,谓其可以相通而略之,殊不知飨之为礼也,大非一聘觐所能该。有祭帝、袷祭之大飨,复有天子享元侯、两君相见及凡飨宾客之不同。使不自为一篇,则虽诸书可考,亦无自而察其全。”因据《周官》宾客之礼,以事相联予以编排,取《左传》、《礼记》中可以相互发明的材料,条注于下。全书不满二十叶,但清儒评价较高。为研究儒家礼学的重要资料。今存《四库全书》。

参读礼志疑

作者: 汪绂字数:4.51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着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孝经章句》等。是书取陆陇其所着《读礼志疑》,援据诸说,以己意附于各条之下为参稽。其于《三礼》大端,如谓南郊即为圆丘,大社即为此郊,禘非祭天之名,路寝不得仿明堂之制。又力斥大飨明堂文王配五天帝,武王配五人帝之说。其所解皆力主王肃之说而贬黜郑玄之义,故颇与旧注相古。至于其所谓东西夹室不在堂之两旁,而在东西房之两旁;士无朝服,玄端即士之朝服,上士元裳,下士杂裳,如此等等,据考与绂说不甚相符,是为其考证未深旨。然其说解多深得经义,如所谓大夫、士无西房,故士丧礼主人括发,众主人免于房,而妇人乃独髽于室,以无西方故也。此说本于孔颖达疏,以此可为陈祥道《礼书》解惑。汪绂是书可与陆陇其之书并存不废,互为参证。有栖碧山房刊本。

春秋管窥

作者: 徐庭垣字数:7.8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二卷。徐庭垣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君,于列国诸侯,则俱周天子所封建,与鲁君并尊也。身为人臣,作私书,以赏罚王侯君公,此犯上作乱之为,而谓圣人肯为之乎?如谓所诛绝者非在伍之王公,岂先王先公遂可得而诛之乎?昌言无忌,祸之招也。纵曰深藏其书,不轻示人,然圣人者不欺屋漏,明知犯上干禁而故作之,又深匿之以图幸免,亦必无之事矣。举世袭先儒之论,而不究其非。藉有妄人,亦曰我欲法《春秋》也,亦削天子位号,黜当代公卿,其将何辞以遇之?”徐氏之攻诸儒,正所谓以谬攻谬,其失一也。又云:“观《春秋》一书,与《礼经》相表里,礼存其体,而《春秋》着其用。故必先达于礼而后能达于《春秋》也。”又云其书之体例云:“以《左传》之事实质经,以经之异同辨例,于《公羊》、《穀梁》二传以汉晋宋诸儒论释其合于义例,先后无悖者,不复置议。如其曲说偏断,理有窒碍,则就经文先后之例以驳正之。”其书亦时有考证,如隐公年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公》、《穀》以克为杀,徐氏引庄公之语“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证克为“角而得俊”之辞。《四库》系据抄本收录。

春秋地名考略

作者: 高士奇字数:13.6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四卷。高士奇撰。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诗人。康熙二十四年,高士奇奉敕撰《春秋讲义》,因考订地理,撰成此书奏进。然据阎若璩《潜丘札记》,则此书之实际作者乃徐善(字敬可,《四库提要》作徐胜,误)。其书以《春秋》经传地名分国编排,首列国都,次及诸邑,每一地名之下,先录本文,次详杜注,然后以先儒注疏及各史志传参考之。其《自序》云:“元凯所注,十得八九,其有阙而失据者,则京相旸之《春秋土地名》三卷、郑樵《春秋地名谱》十卷,杨湜《春秋地谱》十二卷,以及郦善长注《水经》、陆淳《春秋纂例》、张洽《春秋集传》多所考居,补元凯所未备。”其书考证颇为精核,如:“瓦屋”条云:“隐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杜注:周地。臣谨按:《传》称会于温、盟于瓦屋,瓦屋距温当不远,故杜注言周地也。或言东昌府濮州观城县四十里有瓦屋城即三国会处,去温甚远,不可从。”又“邬”条云:“隐十一年王取邬、刘、蔿、邗之田于郑。杜注,邬刘二邑在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西北有刘亭。蔿、邗,郑邑。臣谨按:乌有二,《后汉书》缑氏有邬聚,即此地,今在偃师县西南;晋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在汾介休东北。”其书由于是进呈御览之作,故清儒颇为推重。徐乾学《序》赞其“搜采之博,考辨之精”,“其用心之勤,则在乎贯通全经”,“此书非直元凯功臣,抑且为《禹贡》职方之嫡系”。朱彝尊《序》亦称其“考迹疆理多所厘正,简矣而能周,博矣而能要,无异聚米画也,振衣而挈其领也”。然此书亦时有贪多炫博,转致琐屑之弊。如鲁庄公筑台临党氏,遂立“党氏台”一条,而党氏台实与地名无关;又如晋以先茅之县赏胥臣,遂立“先茅之县”一条,却又不指明为何地。如此之类,曾是过求详备之失。揆其原因,大抵因其为进呈御览之作,故宁滥而勿缺。现存康熙二十七年高氏清吟堂刻本。

春秋地理考实

作者: 江永字数:9.2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四卷。清江永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对旧说之未当者加以辨证,并确指今为何地。以简明为主,不旁摭远引,故名为“考实”。考辨精细为此书之最大特色,尤其对名同地异,注家缠绕混淆者,辨证特详。如《隐公元年传》“费伯帅师城郎”,杜注以为郎在高平方与县东南,江氏认为其地在“今废鱼台县,去曲阜二百里许”,与鲁隐九年之“城郎”,鲁桓十年之“战于郎”,鲁庄十年之“次于郎”之“郎”乃同名而异地。后者为鲁近郊地名,即《公羊传》所谓“吾近邑”。并引《左传》记公子偃自雩出门,先犯宋师,证郎在鲁郊,又引鲁哀公十一年“师及齐师战于郊”,《礼记·檀弓》作“战于郎”为佐证。又如《左传》鲁僖公三十年“许君焦、瑕”,杜注以为“晋河外五城之二邑”。江氏则认为是以焦、瑕代表晋河外五城,此《水经注》以考定郇城在解故城东北二十四里,瑕城去解西南五里,郇瑕二地相距约三十里。且认为以预于成公六年注合郇瑕为一,于僖公十五年注以瑕吕为姓,皆失之。江氏精通音韵,然其于音近通转之考证法却极为谨慎。如《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杜注:“齐地。临淄县西有地名葵丘。”《春秋传说汇纂》据《后汉书》又举一地,云“西安县有蘧丘里,亦名渠丘,即古葵丘地。今青州府临淄县西三十里有西安故城,葵丘在其处。”葵、蘧、渠古音十分接近,但江氏不用音韵,其考辨云:“今按《水经注》西安县之渠丘,时水所迳;齐西之葵丘,系水所迳,则是二地。京相旸曰:‘葵丘在临淄西五十里’。若渠丘在西安者,齐公孙无知邑。”此书多采《春秋传说汇纂》及《大清一统志》之说。此书撰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现存阮刻《经解》本。

辨定祭礼通俗谱

作者: 毛奇龄字数:3.28 万字、 更新:2022-07-06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后以病请归,不复出。毛奇龄品目严峻,喜驳辩以求胜,一时士流多忌之。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平生着述宏富,除《辨定祭礼通俗谱》外,还有《仲氏易》、《推易始末》、《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易韵》、《经问》、《四书改错》、《中庸说》、《大学证问》、《周礼问》、《诗传诗说驳议》、《诗札》、《毛诗百官记》、《舜典补亡》、《西河合集》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其书目有四十余种,后人编为《西河全集》。《辨定祭礼通俗谱》是研究《祭礼》之书,取古礼而酌以清制,所论“祭礼”务必融入人情,以通俗为准则,但不免有违古义。然其对“祭礼”大致斟酌变通,凡古礼之必不可行,将俗礼之误托于古者,剖析考证亦往往明晰准确,为研究“祭礼”各成一家。可为后人研究“祭礼”之参考。版本有清同治十年(1871)《四礼从宜》刊本、《西河合集》本、《西河全集》本。

双桥随笔

作者: 周召字数:8.7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为其子目,可能为全书中之一种。书前有自序,称“老生常谈,诚不足采,而药石之言,原以针砭儿辈,与世无关。所自矜者,集中大意在于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鬼,言理而不言数,崇实而不崇虚。窃以为独立之见,若中流一砥”。虽有自诩太过之嫌,但对于明末士大夫阳儒阴释、空谈性命之弊,所言颇为深切。因该书为随笔记录,意到即书,故不免有重复冗漫之处。该书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四库全书》 本等。

圣谕广训

作者: 康熙字数:1.13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清圣祖著,清世宗训。一册,一卷。书前有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御序,同年武英殿刊印。原名“圣谕十六条”。清康熙帝撰写颁布。全面系统地宣扬封建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为约束臣民。内容为: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勤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追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雍正帝认为它“自纲常名教之际,以至于耕桑作息之间,本末精粗,公私巨细”,皆己囊括无遗。为了进一步向百姓灌输封建道德,雍正于每条上加注释,改名为《圣谕广训》,并刊刻颁发,大力宣扬,各府州县学官,每月朔望两日,择地聚集士庶,宣读《圣谕广训》条文。在乡村除宣读外,还要用通俗语言解说,雍正帝希望以之“共勉为谨身节用之庶人,尽除夫浮薄器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室家和平”(《圣谕广训序》)。明确表明颁布和宣讲《圣谕广训》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秩序,使其成为清朝统治者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1 132 133 134 135 136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