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回文类聚

作者: 桑世昌字数:1.19 万字、 更新:2022-11-20

诗总集。四卷,补遗一卷。宋桑世昌辑。世昌字泽卿,号莫庵,高邮(今属江苏)人,陆游甥。《渭南文集》卷三三《陆孺人墓志铭》赞世昌“从诸公问学,不以贫夺其志”。世昌有诗集,《龙川文集》卷十四有序,已佚。有《兰亭考》,今传。回文始于晋时前秦窦滔妻苏蕙的《回文璇玑图》,“反复皆可成章”(桑世昌《序》)。本书卷一即专论《璇玑图》,列举各种读法,末附苏轼、黄庭坚、秦观等题《璇玑图》诗。卷二列举各种回文图十六图,并述其读法。卷三收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回文诗五十三首,卷四收回文词五十五首,作者苏轼等。由图和文字的结合而只用文字,由诗而词,“咏歌渐盛,工巧日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回文乃诗之一体,本书自源流发展立卷,编次有序,可资研究。本书所收宋人的回文诗词,不少仅见于此书,可备辑佚。本书搜采颇富,惟不书所出,是其所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著录本书,为三卷,且云以太宗至道“御制冠于篇首”。今太宗之回文偈见《全宋诗》卷三八。本书问世后,明张之象为补。清康熙戊子(1708),朱存孝《补遗》一卷,漏收颇多。本书有明万历、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删去《补遗》中美人八咏。

廿一史弹词

作者: 杨慎字数:47.71 万字、 更新:2022-11-20

明代弹词作品。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杨慎著。两卷,分为十段,用浅近文言写成。作品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叙述历代的变迁兴替。清代张三异为此书作了评注,发解它的宗旨说,杨慎“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不主于诙谐,而实藉以提撕告诫;语非取予嘲谑,而有裨于群怨兴观。……其讴吟悲慨,可醒愚妇愚夫;而禾黍流连,亦可悟贤君贤相”。作品中每段弹词前先用〔西江月〕词调及律诗数首为引,次用散文与“三三四”的10字句韵体述唱故事,尾以一诗一词作结。有雍正年间刊本,并有评注本多种。

草木传

作者: 蒲松龄字数:2.83 万字、 更新:2022-11-20

药学普及剧本。10回。传为清蒲松龄撰,约成书于18世纪初。将中药拟人化,用简单情节串编成剧。计有栀子斗嘴,陀僧戏姑,石斛降妖,灵仙平寇,红娘卖药,金钗遗祸,番鳖造反,甘草和国等剧目。借剧中“人物”,显示药性、反畏及配伍法。如甘草说唱词云: “老汉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善调诸药,也善解百药毒,万古流传。惟有那戟、遂、花,与藻并谋,他四人性最烈,与我不投。”此书以文艺说唱形式宣传药性,颇具特色。有数种清抄本。《蒲松龄集》(1962年铅印)附录中收载之。

景德镇陶歌

作者: 龚鉽字数:3.71 千字、 更新:2022-11-20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韵语阳秋

作者: 葛立方字数:18.18 万字、 更新:2022-11-20

诗话,又名《葛常之诗话》、《葛立方诗话》,二十卷。南宋葛立方(?-1164)撰。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郑太后阿春讳,改“春”为“阳”。书前有作者自序,写于隆兴甲申(1164),书大约成于此时,为作者晚年归休吴兴时所作。此书为杂评宋代和宋代以前诗人作品的专著。在自序中说:“凡诗人句义当否,若论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辄私断臆处而归之正。若背理伤道者,皆为说以示劝戒。”宋代诗话著作很多,此书采罗广博,卷数很多,是一部大型诗话,对唐宋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时有新意,保存了宋以前不少未传世之作,评论及史料皆可资借鉴。

花草蒙拾

作者: 王士祯字数:4.87 千字、 更新:2022-11-20

清代词话著作。1卷。王士禛撰。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两部词集所收录的作品。王士禛论诗提倡“神韵”,论词也持同样的主张,认为《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妙处在于蹙金结绣而无痕迹。词须雕组而不失天然,要能够“写照象外”,极妍尽态,以此达到追魂摄魄的目的。本此出发,他高度评价李煜、苏轼、李清照的作品,说李煜入汴以后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同是千古情种”。对鲖阳居士屈解苏轼〔卜算子〕咏鸿词的行径深为不满,斥为“村夫子强作解事”。称苏词“直是轶伦绝群”,其“枝上柳绵”一首,恐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又引苏轼与黄庭坚的话概括苏词的特点,如醉后作草书,酒气拂拂,从十指间流出,又如其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凡此评论,都十分中肯。谈及诗、词、曲的分界,他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话虽然简略,但可令后人解悟三体的不同的抒情风格。本书有《昭代丛书》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宋元戏曲史

作者: 王国维字数:6.93 万字、 更新:2022-11-20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居日本时撰成此书。分上古至五代、宋之滑稽戏、金院本、元杂剧、南戏等五个历史阶段,论述戏曲的发生发展。“余论”带有总结性质,“附录”载元戏曲家小传凡四十余人。资料丰富,搜罗浩繁,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发展史,实开近代戏曲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从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活动和宫廷俳优作戏,探索古剧起源,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多有独到之处。依次论述从原始歌舞调戏,由汉至唐,乃演进为略具情节的歌舞戏、参军戏。至宋综合为滑稽戏、小说、乐曲,产生杂剧。至金又有“院本”,已能搬演完整故事,形成戏剧。但演唱形式是一人独唱还是按角色扮演,已不可考。故作者谓“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立论严谨,符合历史实际。其对元曲艺术价值亦有精辟论述:“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实发前人所未发,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给元曲以公正的评价,影响深远。有《王国维遗书》本,《国学小丛书本》今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词旨

作者: 陆辅之字数:2.52 万字、 更新:2022-11-20

一名《词旨畅》。词论。元陆辅之撰,2卷。陆 辅之曾从张炎受词学,《词旨》论词, 专门阐明乃师的宗旨。全书计有论 词7则,属对38则,乐笑翁奇对23 则,警句92则,乐笑翁警句13则, 词眼26则,炼字之法集虚字33则。 总的来看,他强调的问题和张炎一 样,认为词应雅正、清空。他明标 作词秘诀是取“周清真之典丽,姜 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 窗之字面”,显然,陆辅之是拘于形 式之小道,无视内容之大体。从他 论词所举的例子看来,于传统的风 花雪月的题材内容,婉媚的风格意 趣,特别称颂,而尤为推崇张炎。 可见陆《词旨》 一书,不过是张炎 《词源》 的具体化而已,是用例词 来说明乃师主张的。前人称《词旨》 为作词之“规矩”,未免过当,但此 书确为宋元间词论中有代表性的作 品,从中可以窥知这一派词家的理 论主张,明瞭词论源流。《词旨》 一书,主要传述南宋张炎论词主 张,举词亦以张炎词为多,是一本 指导创作的入门书。清光绪时吴元 仪有《词旨畅》一书加以笺释。今 有《百尺楼丛书》本、《词话丛编》 本。

词苑丛谈

作者: 徐釚字数:11.42 万字、 更新:2022-11-20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苑丛读》、《本事诗》。本书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明,足为论词总汇。《江南通志》称,“釚少刻菊庄乐府,朝鲜贡使仇元吉见之,以饼金购去。贻诗曰,‘中朝携得菊庄词,读罢烟霞照海湄,北宋风流何处是,一声铁笛起相思。’”则徐釚于倚声一道,自早年即已擅长。故于论词亦具有鉴裁,并非苟作。惟其间征引旧文,未尽注其所出,同时朱彝尊、陈维崧等尝议之。徐釚亦自欲补缀而未尽。至纪事一门,半取近事。其间点缀已成佳句,标榜以借虚声,在所不免。考《世说新语注》载裴启作《语林》,记谢安黄公酒垆事,安以为所说不实。则序录同时之事,自古已然。唐宋人诗话、说部,此类尤多,则亦非徐釚所创例。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词学集成

作者: 江顺诒字数:4.58 万字、 更新:2022-11-20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曰音、卷四曰韵、卷五曰派、卷六曰法、卷七曰境、卷八曰品。末有附录四则。书中引录前人词论,倘需全编登载始能得其旨趣者,皆全编过录。如卷八采录郭频伽《词品》十二则、杨伯夔《续词品》十二则以及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对各家词序,则择要摘录,以见各序之长。如卷一徐鼒《水云楼词序》、卷六吴谷人《露蝉词序》和诸迟菊《词综续编序》等。该书所辑,间有己论,并用案语标出,以示区别。如卷一录张惠言《词选·序论》。诒案:“此论高出流辈,发前人所未发。”又如卷二录杜文澜《词律校勘记序》。诒案:“万氏有功于词学,杜氏又为万氏之功臣。虽其书知声而不知音,然舍此别无可遵之谱,则校勘之不可少也明矣。”所案也能自成一则。是书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收录。


1 129 130 131 132 13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