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阿含正行经

作者: 佚名字数:1.77 千字、 更新:2022-07-07

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根为贼,五根相欺,及说十二因缘,诫持五戒,修四念处,得度五道。

阿罗汉具德经

作者: 佚名字数:4.10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作者: 佚名字数:2.38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西晋法炬译。阿阇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后为辟支佛。

阿阇世王授决经

作者: 佚名字数:1.82 千字、 更新:2022-07-07

又名《阿阇世受决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宙23。西晋法炬译。一卷。首尾完具,共五十三行。谓阿阇世王以灯供佛,从宫门直点到祗洹精舍。一贫穷老母乞得两钱,亦点一灯供佛。阿阇世王的灯虽有人看管,但或灭或尽。老母之灯却光明特朗,更上照梵天,连神通第一之目连亦无法扑灭。佛为老母授记曰:三十劫后功德圆满,当可成佛。阿阇世王又令园监采花,以备供佛。园监采花后,路逢佛行,便以花献佛。佛为园监授记百四十劫后当得成佛。阿阇世王为自己未能获得佛之授记而懊恼,大臣祗婆说:“王虽频日设福,但用国藏之财,使人民之力,心或贡高,意或嗔恚,故未得决。”于是阿阇世诚心斋戒,往耆阇崛山中。其时佛已在拘尸那伽入涅槃。但由于阿阇世王至心至诚,佛显身为其授记,八万劫后当得成佛,曰:“净其所部如来”。经中主张的诚信重于功德的思想值得重视。异译本有东晋竺昙无兰的《采花违王上佛受决号妙花经》,一卷。两种译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本可供校勘。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作者: 佚名字数:1.99 万字、 更新:2022-07-07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僧。菩萨有九十亿人。悉皆如文殊师利。是时罗阅国及竹园四面广纵。上到三十六天。下到无极佛刹地。悉生文陀般华。悉有九十万亿种种色。各各异非世之明。一华有百万叶。叶上悉有一怛萨阿竭。悉有交络万宝之盖。一盖之上各各有万种之音乐声相娱乐。一佛前各各有一菩萨。如文殊师利菩萨等问事。是时竹园地悉平等。如三弥佛刹。是三千日月诸佛境界。光明悉蔽隐无有明。一时诸佛境界诸大泥犁。毒痛勤苦悉为不行皆得安隐。百日悉得见十方佛。当是时禽兽飞鸟。悉百日不饭食。但听法味耳。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作者: 佚名字数:3.65 万字、 更新:2022-07-07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彼时世尊,於後夜起三昧正受。号离垢光。文殊师利童子菩萨。亦以普明三昧。弥勒菩萨导众大士普显三昧。於是贤者舍利弗。後夜寤起自出其室。发心往诣文殊师利。欲入其室。未入之顷。见佛神室则前进矣。睹十万莲华不可称计围绕佛屋。又复遥闻大音乐声若干种响。其大莲华自然衍光。遍照祇树。悉周舍卫靡不见焉。三千大千佛之境界光耀巍危时舍利弗。即立不行。抑而不候文殊师利。不自觉耳处于其室。住文殊师利前。

佛本行集经

作者: 佚名字数:42.90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教经典。以佛传为主体,综合本生故事发展而成。共60品。内容叙述*释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世的修道活动,富于神话色彩。全经分成3大部分。第1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前生,从发菩提心开始,到上生兜率天宫,后又托胎于摩耶夫人;第2部分讲述释迦牟尼诞生,学习、结婚等在家生活,厌世、出家、访问仙人、苦行等出家修道生活,以及成道后的初转法轮。第3部分讲述释迦牟尼的传道生活及其弟子列传。本经对研究古代印度社会和佛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隋*阁那崛多(Jnanagupta)于587—592年译成汉文,60卷。

佛说阿阇世王经

作者: 佚名字数:2.8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与《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同

佛藏经

作者: 佚名字数:3.62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又名《选择诸法经》、《奉入龙华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卷或四卷。鸠摩罗什(344~413)译于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属于大乘律之经典。内分十品:诸法实相品、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净戒品、净法品、往古品、净见品、了戒品、嘱累品,论述诸法之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及诸法实相;并谓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而诃责其种种罪相;又告诫‘不净说法’之大罪报。本经未特别论说菩萨律仪,此为异于其他戒本之处。然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等,则虽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并主张远离‘戏论分别’始得称持戒。又以本经阐释菩萨僧团必得由声闻僧团别立之种种原因,故列为大乘律之典籍。

佛所行赞

作者: 马鸣字数:6.70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又名《佛本行经》、《佛所行赞经传》、《佛所行赞经》、《佛本行赞经》、《佛所行赞传》。佛教人物传记。马鸣著。现存梵本17章。中译本有北凉昙无谶译,5卷;南朝宋宝云译7卷;以及现代人译的多种现代汉语本。中译藏文本内容与汉文本相同。收入汉、藏2种《大藏经》。马鸣(Asvaghosa,约1—2世纪),音译“阿湿缚窭沙”。古印度佛教哲学家、诗人。属婆罗门种姓,原是外道沙门,后皈依佛教,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佛教徒。传说他博通众经,诗也做得好,还懂音乐,在当时印度很有名气。月氏王迦腻色迦率兵与中印度作战,后者因献佛钵与马鸣才乞得休战。主要著作还有《大乘起信论》、《尼乾子问无我义经》、《事法师五十颂》、《十不善业》等。本经叙述了释迦牟尼诞生、成长,被烦恼缠绕、离城出家,造访仙人和降服妖魔的一生事迹。采用诗颂体,经中带有大乘佛教思想要素,并把宗教故事和宗教义理融汇一起,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不失传教作用。在古代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亚洲大小乘佛教全都颂读。在印度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 11 12 13 14 15 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