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作者: 叶桂字数:5.81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清·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张振家参校,振家字筱林,吴县人。张氏跋云:叶氏《临证指南》一书,风行海内,操轩岐术者,恒家置一编。说者谓中多赝鼎,命意立方,间有可议,实非当时之定本。曩从贝师游,有叶先生手写方数页,治法入神妙,字迹亦苍劲。闻先生家别有存本,相承洎六世,不以视人,乃真洄溪先生所评定者。咸丰初,粤逆扰吴下,其家中落,货大书簏于市,故纸充塞,检之则是书在矣。振家以厚币易归,如获波斯鸿宝,今忽忽垂三十年,振家亦老矣。脱终失坠,岂非先生之罪人欤。先生元孙衲人,曾刻《医案存真》,而此书未尽刊入,藏为家秘,爰属及门诸子,详加校订,以公斯世。先生之真传不泯,亦振家之幸。振家尝叩先生之书而讨论之,偶有所得,附赘于上,聊以醒读者之目云。此振家得书及刊书之缘起也。阅其方案,意义确是叶法,且语简意赅,切合病情,其用药变通,与江浙人体质甚合。

虚损启微

作者: 洪炜字数:2.45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清·洪缉庵撰。缉庵字洪炜,又字霞城,浙江余姚人。书成于乾隆辛巳,其上卷,首述经义, 阐明调摄之义,保持固有元神,庶几可免致虚成损,得尽其天年。次论证,既不能遵行古人摄生 调神诸法,或以酒为浆,或以妄为常,或醉饱入房,或饮食过度,或喜怒失常,或七情内伤,皆能 致虚。阴虚者,其病则为发热烦躁,头红面赤,唇干舌燥,吐血衄血;阳虚者,其病则为怯寒憔悴, 气短神疲,头晕目眩,呕恶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至若咳嗽吐痰,遗精盗汗,气喘声喑,筋 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渐削,妇人月闭等症。治法之要,阴虚补阴,阳虚补阳。或咳嗽,或失血, 或骨蒸,或遗精,或妇人月闭,各列现证,按证施治。及诸虚见证,分别阴阳寒热虚实治法。次论 虚损劳瘵,次论虚损传变,论五劳七伤六极,辨虚火,论脉,论爪,论嚏,辨虚损危候,辨似损非 损。其下卷,列方七十二道,鉴别各方,专治证候,及加减各法。辨证详明,用药准确,断非他书 所能及,实为虚劳类中最要之书也。

形色外诊简摩

作者: 周学海字数:6.83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诊断学著作。2卷。清·周学海撰于1894年(光绪20年)。本书以望诊为重点,兼谈问诊、闻诊。周氏首先将《内经》有关望、闻、问三诊的原文予以编录,并将《难经》以下有关论著,选其切于实用和重要的内容加以补充后综合整理而成。上卷专谈“望形”,首叙“形诊总义”,包括身形内应脏腑部位及其病症;次述“生形”(生理的)、“病形”(病理的)以及络脉形色等,作者系统引证《内经》论述,有不少个人的见解和发挥。下卷以“望色”为主,先谈“面色总义”,包括面部内应脏腑、外应肢节,面部脏腑、肢节分位图说明等;次述面色,分析面色吉凶情况,并介绍伤寒、温病、杂病的面色见证等;又次为目色、舌色及外诊杂法类等。其中“目色”介绍目部内应脏腑部位,目胞、目睛的形色见证等;“舌色”以论述舌苔和舌质为主,并辨伤寒、温病、杂病的舌苔所见。外诊杂法包括诊毛发、鼻、人中、唇、齿、耳、爪(指甲)等,并介绍按、溴、闻、问四法。全书内容丰富,反映了周氏钻研“形色外诊”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临床辨证颇有参考价值。现有《周氏医学丛书》本等。

修昆仑证验

作者: 天休子字数:1.3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养生类著作。天休子撰。不分卷。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 。首为揉积论,(即按蹻气血凝聚、经络阻滞之积),引证 《黄庭经》、《庄子·外物篇》 等书中有关论述,说明 “尺宅寸田可治生”,即按蹻头部于人体至为重要。主要是揉百会、眉心、眼内外眥、颧夹等处,凡十法。此后详列亲身证验三十八则。多合以脏腑经络原理。末附“晒说”,亦为亲身证验。全篇虽多道家言辞,然与医家多合。因孙真人养生歌曾借“昆仑”以喻头部,此书又多参以切身体会,故名。有道光二十七年 (1847) 刻本。

校注医醇賸义

作者: 费伯雄字数:8.22 万字、 更新:2022-07-06

成书于1863年。清代费伯雄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铅印本。此书原为24卷,后毁于兵火,费氏晚年追忆书中内容,不及十之二三,遂于原名后续“賸义”二字。全书共四卷列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疾,以及虚劳内伤等诸杂病,先讨论病证,随载编著者自制方,后附古方,使读者明了。

吴医汇讲

作者: 唐大烈字数:7.08 万字、 更新:2022-07-06

《吴医汇讲》系我国最早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清·唐大烈编辑,在清乾隆56年至嘉庆6年(1792至1801年),11年中,共出版11卷,后经汇辑成书。由江浙地区40余位医家供稿,故题名为《吴医汇讲》。本书编辑宗旨强调作者撰文须“发前人所未发”,不作“人云亦云”之说。正如陈修园评论它是“以独开生面,不袭老生常谈为高”。对于有创见的医著,则不拘科别、不分门类、不限卷数,并“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凡是佳作均可辑入。对不同学术见解,只要“能通一理,两说并采”则均可采用,这种编辑思想无疑是进步的。发表的大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的文章,此外还有专题讨论、验方交流、医学常识、考据、随笔等多种形式,内容相当丰富。《吴医汇讲》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的医药情况,并促进了当地医术经验的交流和医家争鸣的风气。如书中所讨论的温热病、烂喉丹痧、天花、麻疹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传染病。同时它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献,如叶天士的《温证论治》,成为以后温病学说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不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及医话等论述。此书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刊本流传甚广,以后在清代又刊行了四、五次,近代亦予以石印。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吴鞠通医案

作者: 吴瑭字数:14.4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案。清吴瑭撰。四卷(一作五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吴氏上宗《内经》、《难经》、张仲景、叶桂之旨,结合临床治验,对温病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约二十万字。是书按病分类,卷一为温病、伤寒,卷二、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每种病下载案例若干则,反映出吴氏证治规律与特点。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伤寒、杂病、妇科、儿科医案,可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解儿难”等篇相呼应。有一九一六年木活字《裘氏医学丛书》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温热暑疫全书

作者: 周扬俊字数:4.94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温病类著作。清周扬俊撰。四卷。扬俊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而成清初名医。康熙十年 (1671) 至京师,为王公所重。尚撰有 《伤寒论三注》、《金匮玉函径二注》 等书。是书成于康熙十八年 (1679) 时温病学派尚未形成。卷一温病,卷二热病,卷三暑病,卷四疫病。选辑《伤寒论》、《温疫论》 等有关原文加以注释发挥,参阅诸贤所论,结合个人见解,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及其治法,于暑病论述尤详,内容精当,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完善,颇有影响。有康熙十八年庸德堂刊本,乾隆十九年 (1754) 吴门蒋氏刻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未刻本叶氏医案

作者: 叶桂字数:4.3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案著作。不分卷。清·叶桂撰,门人周仲升抄集。有196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之程门雪校本。

温热逢源

作者: 柳宝诒字数:4.47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温病类著作。清柳宝诒撰。三卷。宝诒字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人。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擅治温热。苏、常一带,妇孺皆知。柳氏学验俱富,编撰有《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话》、《素问说意》等书。因谓温病诊治之难,乃远绍经旨、典籍,旁摭前贤所论,参以己见,撰成此书。上卷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 中关于伏气化温之条文,博引各家精论,结合个人见解,详为注释。中卷选录吴又可《瘟疫论》、周禹载《温热暑疫全书》、蒋问斋《伏邪篇》、张石顽 《伤寒绪论》 中有关温热之条文,逐条评点,商榷辨正。下卷为作者对温热病理论的阐发,重点讨论伏气温病,其间附以验案以证其说。全书以伏气温病为中心,对其因、机、证、治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力倡邪伏少阴,独具只眼。论理精辟,辨证明晰,发展了伏气温病理论,是温病学重要文献。评论前人,时有武断之嫌,将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亦视为伏气温病,是瑜中之瑕。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 中,一九二四年刊行。另有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1 125 126 127 128 129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