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全蜀艺文志

作者: 周复俊字数:49.9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自汉魏以降,止于明。三至二十四卷为诗,其他为文。包括风谣、楚辞、都邑、城郭、楼阁、宫苑、江山、学校、陵庙、亭馆、寺观、怀古、纪行、时序、题咏、赠送、杂赋、道释、哀挽等类,分类极为不伦。所录并非全部为蜀人作品,其他流寓在蜀如杜甫等人有关蜀地诗作也在采录之列。此编本为《四川总志》艺文之部,故明嘉靖刊本附“总志”以行,前有巡按四川监察御史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序,又有嘉靖二十一年(1542)周复浚后序,后总志散佚不传,而艺文志则独自刊刻行世。嘉靖中有两种刊本,一为大字本,一为嘉靖谭言蔼所刊小字本。另有万历间刊本,题杨慎所编,杨慎序谓此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受四川巡抚刘东阜(大谟)委托而编纂,仅用二十八日即完成,以详远略近,同时年近大老之作概不收录,有集盛行于世者(如杜甫、苏轼)百取其一。以杨氏所述体例,揆之此书亦大体相合。可知两者本为一书。因杨慎以待罪之身,故嘉靖时刊刻不便署名,至万历刊刻方恢复其编纂资格。

草阁集

作者: 李昱字数:4.6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六卷。《拾遗》 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 《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康、东阳间,曾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篇什最多。此集乃李昱没后胡伯宏及其友徐孟玑、陈公明所辑。拾遗一卷,则是其门人唐光祖所辑。拾遗之后,又附杂文四篇,题曰 《文集》,不知何人所续辑,或亦出自光祖之手。李昱诗才力雄赡,古体长篇,大抵清刚隽上,矫矫不群。近体诗亦卓然不群。虽为高、杨、张、徐诸入盛名所掩,实则并驾中原,未定孰居先后。末附《筠谷诗》 一卷,不著名氏。据宋濂在序中称:“其子李辕,字公载,为诗能继其家。”《千顷堂书目》亦载有《幸辕筠谷集》,注为李昱之子,官宜纶县(今广东儋县)丞。殆编录者以其卷帙无多,而附于其父文后。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曹月川集

作者: 曹端字数:2.36 万字、 更新:2022-07-06

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做过霍州学正。学宗朱熹。提出 “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认为“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明史》本传)。著有《太极图说述解》、《四书详说》、《儒宗统谱》等。明初理学,以曹端与薛瑄为最醇。《薛瑄诗文集》、《读书录》等传于世。而曹端之遗书散佚几尽,其集亦不复存。此本为清仪封(今河南兰考)张伯行裒辑而成。首以夜行烛,次为家规辑略,再次为语录、录粹、序篇、诗。其中,序为七篇,诗为十五首。夜行烛、家规二序不冠本书,而别载于后诗之中,间以太极图赞一篇,皆非体例。盖编次者之误。末附诸儒评语及张信民所纂年谱。曹端诗皆击壤派,却殊不入格。文亦质直朴素,不以章句为工。然其人品既已醇正,学问又复笃实。直抒所见,皆根理要,不可仅以音律绳之。况且是集属残编断帙,更不应求之过严。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曹月川先生文集》 (二卷) 收入 《续中州名贤文表》。

沧溟集

作者: 李攀龙字数:21.59 万字、 更新:2022-07-06

明代诗文别集。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著。初刻于隆庆间。凡30卷,其中诗14卷,文16卷。附录志传表诔之文为1卷。集前有隆庆六年(1572)张佳胤序,末有张履道后序。以后多次翻刻,有万历三年(1575)胡来贡刻本,万历二十八年(1600)吴用光刻本,万历三十四年(1606)陈升刻本等,皆为30卷本。《四库全书》收录本也是30卷本。此外,还有32卷本、31卷本。万历二年(1574)徐中行刻本,凡32卷,明自新斋余泰垣刻本,与徐刻本卷帙相同。万历二十六年对隆庆刻本的重修本,题《沧溟先生集》,凡31卷,附录1卷,附录补遗1卷。其实,这30卷本、32卷本、31卷本内容大致相同,并无多少差异。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四库馆臣曾评其集说:“明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李梦阳为冠,何景明附翼之。后七子以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后攀龙先逝,而世贞名位日昌,声气日广,著述日富,坛坫遂跻攀龙上。然尊北地,排长沙,续前七子之焰者,攀龙实首倡也。殷士儋作攀龙墓志,称文自西汉以来,诗自天宝以下,若为其毫素污者,辄不忍为。故所作一字一句,摹拟古人,骤然读之,斑驳陆离,如见秦汉间人,高华伟丽,如见开元、天宝间人也。至万历间,公安袁宏道兄弟始以赝古诋之。天启中,临川艾南英排之尤力。今观其集,古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然攀龙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汰其肤廓,撷其英华,固亦豪杰之士。誉者过情,毁者亦太甚矣。”

沧螺集

作者: 孙作字数:2.1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六卷。明孙作(约1361前后在世)撰。孙作,字大雅,以字行,一字次知,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末,避兵三吴,惟载三世藏书,众为买田筑室于淞。洪武六年 (1373),召修 《大明日历》。书成,例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乞外,授太平府 (今安徽崇左)教授。入为国子助教,寻迁司业。以事废为民。后复官福建长乐县教谕。著有《东家子》、《沧螺集》。是集为明末汲古阁刊本,凡六卷。诗一卷,文五卷。其诗为追黄庭坚,在元季自为别调。五言古与七言律绝稍有特色。如集中《与陈检校诗》有:“苏子落笔崩海江,豫章吐句敌山岳。汤汤涛澜绝崖岸,㟧㟧木石森剑槊。”等句,皆可见其熔铸陶冶之匠心,然其才力不及黄庭坚之富,故虽颇拔俗却未能造古;其文则磊落奇伟,隐而有程度,卓然足以自传。宋濂 《东家子传》评论说:“他人之文束于理则词不畅,肆于词则理不直。唯作洞瞩千古之上,析之则理胜,阙之则词严,动有据依,皆非臆说。”《明史·文苑传) 亦称其文醇正典雅。是集收入《四库全书》。《江阴丛书》、《粟香丛书》、《元四家集》亦收入此集。

泊庵集

作者: 梁潜字数:8.1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六卷。明梁潜(1366—1418)撰。梁潜,字用之,江西泰和县人。洪武二十九年 (1396)举人。授四川苍溪训导,历知广东四会、阳江、阳春三县。永乐元年 (1403),召修《太祖实录》,擢翰林修撰,后迁右春坊右赞善。会修《永乐大典》,代礼部尚书郑赐为总裁,升侍读。永乐十五年 (1382)北征,仁宗高炽监国,以释陈千户事牵连坐死。著有《泊庵集》十六卷。该集共十六卷,前有王直、胡俨二序。胡俨序称是集为梁潜子梁婺所编。考萧镃 《尚约居士集》 有 《陈循墓志》,称 “梁公潜以职务违错,被逮且籍之。梁潜平日所作诗文,悉估书册,卖钱入官。循遣人访求,倍价赎还。今锓梓以传者,循所赎也。”则其稿为梁潜亲自编定,因陈循而传于世。胡俨序不载其事,而但称其文章遭际,大概是为讳言其被赐死之事。梁潜文格清隽,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在明初可自成一队。故郑瑗《井观琐言》称 “其丰赡委曲,亦当代一作家。”杨士奇 《梁潜墓志》称“其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韩退之、苏子赡,亦间出庄、骚为奇,务去陈言出新意。”可谓推崇备至。其文颇有气势,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但文学色彩并不浓厚。集末附有康熙二十年(1681)梁潜裔孙梁天清续刻的 《家集小引》。该集四库已存目。

备忘集

作者: 海瑞字数:13.7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又称《海忠介先生备忘集》。文集。明海瑞(1514—1587)撰。十卷。瑞字汝贤,一字国祥, 自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嘉靖举人。曾官南平教谕,应天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家境清贫,为官清廉。一生惩治贪污,平反许多冤案,人称“海青天”。曾因上疏触怒世宗,逮狱论死;亦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十六年。七十二岁又被起用,病卒于任。时市面停业,送葬哀悼之列百里不绝。卒谥忠介。有《元祐党人碑考》。是集乃康熙年间瑞六代孙廷芳重编,约十五万四千字。正文含奏疏一卷,序三卷,书、附录二卷,杂说一卷,附录三卷。瑞生平学问以刚为主,尤以奏疏直刺朝廷之弊称著。其中《治安疏》敢于批评皇上迷信道教,不理朝政;《改折禄米仓粮疏》、《开吴淞江疏》等,反映他以工代赈。疏浚吴淞江,消除水患等功绩。《严师教戒》则提出他做人的标准。有康熙间刊本,《四库全书》本。

北泉草堂遗稿

作者: 林士元字数:6.17 千字、 更新:2022-07-06

林士元撰,明代,诗文别集。

翠屏集

作者: 张以宁字数:7.34 万字、 更新:2022-07-06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张以宁著。计4卷。初刻于宣德三年(1428),陈琏为之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序之;诗集为其门人石光霁所编,刘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复以安南稿续版行世。再刻于成化十六年(1480),为其嗣孙淮所刊。卷内题:“前国子博士门人淮南石光霁编次,德庆州儒学训导嗣孙张淮续编,德庆州儒学学正后学莆田黄纪订定,德庆州判官后学闽泉庄楷校正。”宋濂、刘三吾、陈琏、陈南宾各序皆冠之于前。收入《四库全书》者以此刻为底本。《翠屏集》尚有数种抄本行世。张以宁文学的成就和缺点,四库馆臣的评价较为全面、公允:“其文神锋隽利,稍乏浑涵深厚之气。其诗五言古体,意境清远。七言古体,亦遒警。惟《倦绣篇》、《洗衣回》等数章,稍未脱元季绮靡之习。近体皆清新,间有涉于纤仄者,如《次李宗烈韵》诗: ‘浮生万古有万古,浊酒一杯复一杯’之类,然偶一见之,不为全体之累也。”

春草斋集

作者: 乌斯道字数:3.9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卷。《附录》一卷。明乌斯道(约1367前后在世)撰。乌斯道,字继喜,浙江慈溪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荐起知石龙(今象州)县,后调江西永新。因坐事谪戍安徽定远,寻放还。著有《秋吟稿》、《春草斋集》。《千顷堂书目》虽载《秋吟稿》之名,而阙其卷数。盖明代已佚。此集凡十卷。诗五卷,文五卷,附录名公赞、春草集歌咏一卷。为万历间其八世孙乌献明所编辑。宋濂为其集作序现存有崇祯二年(1629) 萧基刻本。乌斯道精于古文及书法,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其“罢官后,求诗及书者,户限常满。”今观其集,其诗诗寄托深远,吐属清华,秀雅清润,铲涤元人繁缛之弊。文亦雅令,不为剑拔弩张之状,夷犹淡宕,颇近自然。可见其诗文在当时均为时人所重。然亦有不够含蓄、蕴藉的弱点。另有清康熙年间乌震刻本,是个选本,有《青草斋文集选》六卷,《诗集选》一卷,附录一卷,存世。宋濂为其集作序。


1 120 121 122 123 124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