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洞庭湖柳毅传书

作者: 尚仲贤字数:1.01 万字、 更新:2022-11-21

元杂剧剧本。简名《柳毅传书》。尚仲贤撰。旦本。剧写唐高宗仪凤二年,柳毅应举落第,至泾河县访友,于泾河岸上见一女子牧羊。牧羊女郎形容愁苦,若有所待,柳毅怪而问之,乃知女郎是洞庭湖龙王之女三娘,为泾河小龙之妻;泾河小龙粗愚,为婢仆所惑,夫妻不和,龙女三娘被罚在泾河岸牧羊受苦。 柳毅闻之,气血俱动,深为同情,遂受龙女之托,为她送家书至洞庭湖。柳毅至洞庭湖龙宫,龙女三娘的叔父钱塘火龙得知此事,大怒,乃率水兵至泾河,救出龙女,将泾河小龙生吞。 洞庭龙王为答谢柳毅救女之恩,宴请柳毅,席间钱塘火龙做媒,欲将龙女三娘嫁与柳毅。柳毅拒绝。但当柳毅见到前来敬酒表示谢意的三娘时,柳毅又为拒婚而后悔。龙女三娘亦因婚事不成而烦恼。柳毅归家后,其母已为他订了亲,女子为范阳卢氏之女。柳毅尊母命成婚。婚后方知新妇就是龙女三娘。二人成为美满夫妇。 这个神话剧批判了夫权,赞扬了信义,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

沙门岛张生煮海

作者: 李好古字数:8.65 千字、 更新:2022-11-21

元杂剧剧本。简名《张生煮海》。李好古撰。剧本的情节是:书生张羽寓居石佛寺,清夜抚琴,东海龙王的三女儿琼莲闻琴声赶来,人神相爱,愿结为夫妻。他们约定中秋节相会,至期,琼莲受龙王阻隔不能赴约,张羽遇一仙姑,得其所赠银锅等3件镇海宝物,便在沙门岛用银锅等煮沸海水,制服龙王,迫使龙王答应婚事,张羽与琼莲得以团圆。第四折琼莲的唱词“愿普天下旷夫怨女,便休教间隔;至诚的,一个个皆如所欲”,点明了全剧的主题。这个美丽的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剧中神(龙王)对人(张羽)的屈服,一方面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幻想,一方面也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弄。剧本的语言华赡,文采斑斓。龙女出行、月夜听琴、仙姑看海、张羽煮海,都是极精彩的片断。该剧和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可并称为元代神话剧的“双璧”。清初,李渔的传奇《蜃中楼》,就是根据《张生煮海》和《柳毅传书》改编的。此后,更被许多剧种改编上演,历久不衰,显示了不朽的生命力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作者: 张国宾字数:1.89 万字、 更新:2022-11-21

简名《合汗衫》、《汗衫记》。杂剧剧本。元张国宾作。四折,末本。采用《太平广记·报应类》之《陈义郎》、《崔尉子》、《李文敏》中合汗衫故事敷衍而成。剧写开封当铺员外张义救助了冻馁大雪中的乞丐陈虎,其子孝友又将陈认作义弟收留家中。复有解配犯人赵兴孙过此,张妻赵氏认为义侄,资以衣银,赵拜谢而去。孝友妻玉娥怀孕逾月不产。陈虎骗其夫妻到徐州东岳庙占卜,张义夫妇赶至河边劝阻,孝友不听。老夫妇教儿媳将一件汗衫拆开,各执一半留念。张义夫妇归家,家被火焚尽,乃流浪度日。陈虎于途中将孝友推入黄河,强占玉娥。娥不久产子,取名陈豹。十七年后,玉娥命豹赴京应武举,携半件汗衫访寻张义员外。豹中武魁,授提察使,于相国寺舍斋济贫。沦为乞丐的张义夫妇亦来寺求斋,见豹酷似孝友而大恸。豹出汗衫施舍,张义亦出衫,合之无异,遂说破因果,祖孙相认。豹即追寻仇人陈虎,遇捕盗巡检赵兴孙领兵至,擒虎送予豹。豹与母同至寺会祖父母,共欲追荐孝友亡灵。寺僧闻讯而出,却正是十八年前坠河遇救后出家为僧的孝友。于是三代团圆,执陈虎送官法办。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与法文译本。

薛仁贵衣锦还乡

作者: 张国宾字数:1.30 万字、 更新:2022-11-21

元杂剧剧本。亦称《薛仁贵荣归故里》。简名《薛仁贵》或《衣锦还乡》。张国宾撰。末本。由《旧唐书》本传的本事加以缘饰而成。谓薛驴哥,学名仁贵,“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日则是刺枪弄棒”的习武。绛州出榜招收义军,薛便告别父母妻儿投军而去。值高丽王犯边,薛仁贵出马,打败辽东摩利支,立有54件大功,但都被总管张士贵赖去。多亏军师徐世勣主持正义,监军杜如晦当面作证,方得辨明真伪。薛仁贵官拜天下兵马大元帅,衣锦还乡。路遇当年“掏斑鸠争攀古树,摸虾蟆混入淤泥”的童年朋友伴哥。伴哥便把10年前驴哥投军,抛下父母受苦的不孝行为辱骂一顿。唐太宗因薛仁贵功大,将徐世勣的女儿赐与仁贵为妻。杜如晦赶到绛州,宣旨将“薛仁贵一家儿封官赐赏”。此剧中薛父、杜如晦、伴哥都是正末角色,都有唱词,与杂剧常规有别。也许作者欲将事件集中于一时,把“三箭定天山”的内容也搬往辽东,写入本剧之中,使其出现地理漏洞。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

李太白贬夜郎

作者: 王伯成字数:4.61 千字、 更新:2022-11-21

元杂剧剧本。简名《贬夜郎》。 王伯成撰。末本。存本仅载曲词和简略科白,唯知其梗概为:诗人李白带醉见驾,向唐明皇述说酒的好处,又奉命当场赋诗,由杨贵妃捧砚,高力士为其脱靴。外国进宝,明皇令高力士宣李白,李白醉酒骑马见驾。李白为自己的行为辨护后,明皇赐他酒和衣服。李白出朝时,碰到杨妃和安禄山,看出安必将作乱。安禄山、杨贵妃因私情被李白撞见,2人宴请、贿赂李白,受到李的斥责。李白离开长安,中秋节在采石渡口与朋友泛舟赏月时,酒醉向江中捞月,落水身亡,受到龙王和众水族的欢迎。剧本将历史上关于李白的记载和著名传说加以串合,集中表现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正义感。剧名为《贬夜郎》,似应有李白被贬夜郎的具体情节。此外,据现存曲词和科白来看,李白被贬的原因是因对朝政混乱不满,得罪了杨妃、高力士,与历史上因参与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的说法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作者: 孙仲章字数:1.42 万字、 更新:2022-11-21

元杂剧剧本。简名《张鼎勘头巾》。孙仲章撰(一说陆登善撰)。末本。剧写刘平远的妻子与道士王知观有染,二人谋害刘平远,嫁祸于贫民王小二,王小二被昏官判处死刑。河南府六案都孔目张鼎不避灾祸,主动要求重审刘平远被杀案。张鼎从一头巾发现疑点,一追到底,终使案情真象大白,王小二获释,王知观和刘平远妻被处死。本剧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推理细致入微,真实可信。主人公张鼎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善于做调查研究,更主要的是他具有为伸张正义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全剧结构谨严,脉络明晰,戏剧冲突一波接一波,环环紧扣,针线极为细密。吐言发字,一划口语,尤易打动读者和听众。张鼎在元剧众多能吏形象塑造中是最成功的一个。历史上的张鼎系元代著名清官,元世祖中统十四年任鄂州总管府达鲁花赤,参知政事。据《元史·世祖本纪》载,元世祖中统十五年因刘铁木儿向元世祖进谄言,元世祖下诏罢免了张鼎的官职。据传他在职期间曾为百姓做过一些好事。传张鼎事的元杂剧除本剧外,还有孟汉卿的《张鼎智勘魔合罗》。今存《脉望馆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作者: 岳伯川字数:1.64 万字、 更新:2022-11-21

简名《铁拐李岳》。 杂剧剧本。元岳伯川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 写郑州都孔目岳寿有干办才,然怙势刁恶,为 非作歹。上八洞神仙吕洞宾见其夙具仙缘,化 颠道人诣门欲度化之,却被岳缚吊于梁。适新 官韩琦私访到此,因释放洞宾,亦被岳之差役 张千吊起。及搜身索钱,见韩有金字牌,告于 岳,岳顿时惊吓成疾。韩抵任,察岳案卷,竟无 分毫过错,以为能吏;闻其病,赐药饵以慰之, 而岳寻病卒。妻殓而焚之,训子守节。以岳生 前积恶甚多,阎王欲罚其下油镬。吕现身问之: “尔省悟否?”岳视之,即颠道人,知必神仙,求 其度化。吕为语阎王,使复还阳。因其尸已焚, 令借刚殁三日之李屠户子尸还魂,故貌丑而足 跛。又赐名李岳,道号铁拐。岳还阳归家,貌已 变丑,妻不相认。岳诉原委,妻始信之。李屠闻 之亦来认子。两家争执诉于官府,韩琦亦难决 断。洞宾前来说破因果,度岳成仙。有《元刊杂 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传世。

梁山泊李逵负荆

作者: 康进之字数:1.09 万字、 更新:2022-11-21

杂剧。康进之作。全名《梁山伯李逵负荆》。梁山附近开酒店的老王林,其女满堂娇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走,适逢李逵来店饮酒,得知此事,大闹聚义堂,并要砍倒杏黄旗,宋江下山对质,李逵知错,向宋江负荆请罪。两个恶棍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命李逵下山将功折罪,捉拿恶棍,立下军功。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嫉恶如仇、莽撞天真而又勇敢直率、富有正义感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梁山起义英雄与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剧中通过误会这种偶然性的戏剧冲突,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之间必然的矛盾冲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性格突出,具有个性。

秦修然竹坞听琴

作者: 石子章字数:1.07 万字、 更新:2022-11-21

元杂剧剧本。简名《竹坞听琴》。石子章作。剧述郑礼部之女郑彩鸾,自幼与秦工部之子秦修然指腹为婚。后因父母双亡,长久不通音信。因官府榜示民间女子限嫁,彩鸾急迫无计,只好投奔姑母郑道姑落发为尼。秦修然亦因父母双亡,投奔郑州府尹梁公弼。一日,修然出城踏青路过尼庵,听到郑彩鸾抚琴,2人相见并相认。梁公弼察知秦修然经常淹留尼庵,颇为不满,乃令嬷嬷假告秦修然庵中尼姑为女鬼,修然大惊。急忙整装赴京应考。梁公弼往视尼庵,甚喜彩鸾聪慧,移彩鸾为白云观主,以为照应。秦修然赴考,高中状元,命为郑州府通判。梁公弼携其赴白云观与彩鸾相会,2人喜偕婚配。郑道姑赴白云观,责彩鸾轻易还俗成婚,与赶来调解的失散丈夫梁公弼重逢,老少夫妻遂双双团聚。本剧为《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现存版本有顾曲斋刊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太和正音谱

作者: 朱权字数:1.64 万字、 更新:2022-11-21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等二种,只见存目者有十种,又有琴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为代表作。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约十一万字。分为“乐府体式”等八节。“乐府”一节,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为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前七节为戏曲理论及史料。包括戏曲体制、流派、制曲方法等。收元代戏剧家一百八十七人,明代十六人,各有评语,既见作者之艺术见解,亦保存重要作家资料。所收杂剧剧目颇多,计元人五百三十五本,明人三十三本,古今无名氏一百一十本,以及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共十一本。计七百八十九本,可见剧坛之盛。因作者系剧苑巨子,其作家品评之语,颇有价值,后世戏剧理论家十分重视。此书版本甚多,差异讹误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明洪武原刻本校以万历本详勘重印,出校记约五百条,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


1 120 121 122 123 124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