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说学斋稿

作者: 危素字数:6.61 万字、 更新:2022-11-29

元末明初文别集。危素著。据《千顷堂书目》,其集本50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收入《四库全书》的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说学斋稿》为4卷,乃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归有光从吴氏处得危素手稿所传抄,皆在元时所作文,共计133篇。现存有成化间叶文庄公(盛)的手抄本,共有90篇,碑16篇,墓铭33篇,传状16篇,杂文25篇。除卷末《静修书院记》非文庄公手笔,当是后来补入之外,其余89篇皆是《四库全书》所收《说学斋稿》4卷本所无者。此抄本前后无书题,惟卷中有题《说学斋稿》3处,其下不记卷数,而记至正七年至至正十一年、至正十四年等字,知从稿本抄出。此抄本面页有叶盛玄孙恭焕手识,谓嘉靖辛酉岁(四十年,1561)震川归师从予觅危太仆文,因检不得,竟复之。自隆庆丁卯(元年,1567)后予以病淹,偶检点楼间元集,乃获此卷,实先文庄公抄存,题曰危翰林文者。因思往归师借时,若细加检阅,亦可应命,只缘不肯加功,故草草回之,今归师已仙去,而不获见。因此可知,叶盛手抄本,归有光在日亦未见。因此,两种手抄本的篇目几乎全不同。

石隐园藏稿

作者: 毕自严字数:18.05 万字、 更新:2022-11-29

明代诗文别集。八卷。明毕自严(1569—1638)撰。毕自严,字景会,淄川 (今山东淄博)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松江推官,累迁至太仆卿,后改右佥都御史,官至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致仕,卒。著有 《石隐园藏稿》。是集凡八卷。前有高 (珩) 序。集中有诗一卷,文七卷。自严为官数十年,以政事为重,而诗文非所留意。其文多为实用文体,其诗则颇有台阁之气,典重而死板。今存有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刻本,《四库全书》本。

始丰稿

作者: 徐一夔字数:15.41 万字、 更新:2022-11-29

十四卷。明徐一夔撰。徐一夔,字大章,天台 (今属浙江)人。元末曾为建宁路教授,洪武二年 (1369) 征修 《礼书》,书成,授杭州教授,洪武六年(1373)与修 《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之,归乡。著有《始丰类稿》十四卷、《艺圃搜奇》十八卷。其文稿传世极少。今行世有两种二本。其一本六卷,即朱彝尊家所藏。此本自一卷至 三卷为前稿,自四卷至十四卷为后稿,皆杂文无诗,另一本为王士禛家所藏。据《千顷堂书目》载徐一夔《始丰类稿》十五卷,此本所佚不过诗一卷。其文皆谨严有法度,无元季冗沓之习。其与王祎论修史书,《明史》载之于本传。陈继儒尝称其《宋行宫考》、《吴越国考》研核精确。 王士禛又称其 《钱塘铁箭辨》精于考核。 其《欧史十国年谱备证》一篇,谓欧阳氏于吴越改元,止据宝石山制称宝正六年 (931)为证。徐一夔复得钱镠将许俊墓砖有宝正三年字,以证欧史之不诬。又谓元瓘袭位后,不复改元。立说皆有根据。观其所辨,始知明嘉靖间钱德洪所撰《吴越世家疑辨》,谓改元之事别无证据者,特为先世讳。此集所作只是多资考证,不求其文之工。四库已存目。

石洞集

作者: 叶春及字数:23.21 万字、 更新:2022-11-29

诗文集。明叶春及(1532—1595)撰。十八卷。春及,字化甫,号石洞,归善(今广东惠阳)人。嘉靖举人。隆庆初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迁惠安令。民感其德。寻引归。后以艾穆荐起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是集约三十六万字。诗虽不多,然音节清亮,朱彝尊称“其诗宗杜陵,不落程、邵门户”。有《四库全书》本。

省愆集

作者: 黄淮字数:2.38 万字、 更新:2022-11-29

二卷。明黄淮撰。黄淮,字宗豫,浙江永嘉人。洪武三十年 (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建文入文渊阁,升翰林院编修。累进右春坊大学士,辅皇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 (1414),为汉王高煦所谮,坐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终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保。卒谥文简。事迹具 《明史》本传。著有《退直》、《入觐》、《归因》等集。其诗文创作,颇有台阁气,舂容安雅。黄淮当革除之际,身事两朝,不免为白圭之玷。史又言黄淮性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解缙之死,黄淮为有力者。人品亦不甚醇。然通达治体,多所献替。其辅导仁宗,从容调护,尤为有功。虽以是被谤获罪,而赐环以后,复跻禁近。迨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此集乃其系狱时所作,故以省愆为名。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故特存之,以见其著作之梗概。至其退直、入觐、归田三稿同编为《介庵集》,门径与三杨不异。此集四库已存目。

容台集

作者: 董其昌字数:33.41 万字、 更新:2022-11-29

十七卷。明董其昌撰。董其昌,字玄宰,号容台、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精于鉴赏、善于书画,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著有《容台文集》及《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是集为董其昌诗文集。凡十七卷,文九卷,诗四卷,别集四卷。初刻于崇祯三年(1630)。集前有陈继儒序。其昌以书画称名当世,论者比之赵孟頫。集中其诗文多为率尔而成,无暇研炼,故未能与孟頫比肩。然其一些小诗却楚楚有致,清新感人;一些随笔,文气也很清新流畅。是集崇祯八年(1635)曾重刻。为十九卷,(计,文集十卷,诗集四卷,别集五卷)并有黄道周、叶有声、沈鼎科序。明崇三年 (1630) 初刻本及崇祯八年(1635) 增刻本均存世。

檀园集

作者: 李流芳字数:6.47 万字、 更新:2022-11-29

明代诗文别集。李流芳(字长蘅)著。为李流芳自编。有崇祯年间刻本,凡12卷。前有崇祯二年(1629)谢三宾序。序略云:“予为嘉靖之三年,始谋刻四家文集。于时长蘅已病卧檀园,予躬致药饵,登床握手。长蘅好强起,尽出所著作,手自芟纂,得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合十二卷,题曰《檀园集》,授其侄宜之以应予之请,遂刻自《檀园集》始。明年正月长蘅没,予哭其家,为经纪其丧。已而刻成,因为之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著录。钱谦益《列朝诗集》评其人说:“长蘅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挥洒。山僧榜人,相与款曲软语,间持绢素请乞,忻然应之。”“书法规抚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其持择在斜川、香山之间。”“晚尤逊志古人,草书杜、白、刘、苏诸家诗,至数十巨册,故于诗律益细。”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诗说:“嘉定四君子中,以檀园为上,虽渐染习气,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灵也。”其文亦清新飘逸,风格雅淡。

泰泉集

作者: 黄佐字数:5.12 万字、 更新:2022-11-29

十卷。明黄佐 (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学者称“泰泉先生”。及其他著述凡二百六十余卷。生平著作宏富,有《泰泉集》、《乐典》。佐文章衔华佩实,足以雄视一时,其诗谈吐冲和,颇见研练,古体微伤堆砌,律体与七言断句极得唐人格意。《泰泉集》初由黄佐门人李时行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刻,其稿乃黄佐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时自定。凡十卷,前有屠应峻、林云同、薛应旂序。此外,万历年间,其嗣子在中、在素、在宏又重新编辑刊刻行世,署名《黄文裕公泰泉先生集》,凡六十卷。此集前载隆庆五年(1571年)制诰文,以及张璧、陈绍儒二序,后有其门人欧大任跋。现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存世。

宋景濂未刻集

作者: 宋濂字数:7.10 万字、 更新:2022-11-28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阳刻本重勘,其中跋何道夫所著《宣抚郑公墓铬》等十一篇皆今本所已载,超盖检之未审。其余二十七篇则实属佚文。推究当日之意,大概因元代功臣诸颂及志铭诸篇大抵作于元,至明不免有所讳。或以尊崇二氏,不免过当,嫌于耽溺异学而隐之。观杨士奇《东里集》、倪谦《文僖集》并用杨杰《无为集》例,凡为二氏而作者,皆别为卷帙,附缀末简,不散入各体之中。则正德、嘉靖以前士大夫之持论,可大略睹之。然古来操觚之士,如韩愈之于高闲、文畅,持论始终严谨,固其正。其余若苏、黄诸集,不入学派者勿论。至于胡寅、真德秀,皆讲学家所谓大儒,致堂、西山二集,此类正复不少。盖文章一道,随事而言,与训诂经义,排纂语录,其例小殊。宋儒尚不能拘,则濂作释、老之文,何必欲灭其迹。四库已存目。

苏平仲集

作者: 苏伯衡字数:6.65 万字、 更新:2022-11-28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1 10 11 12 13 14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