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吴医汇讲

作者: 唐大烈字数:7.08 万字、 更新:2022-07-06

《吴医汇讲》系我国最早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清·唐大烈编辑,在清乾隆56年至嘉庆6年(1792至1801年),11年中,共出版11卷,后经汇辑成书。由江浙地区40余位医家供稿,故题名为《吴医汇讲》。本书编辑宗旨强调作者撰文须“发前人所未发”,不作“人云亦云”之说。正如陈修园评论它是“以独开生面,不袭老生常谈为高”。对于有创见的医著,则不拘科别、不分门类、不限卷数,并“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凡是佳作均可辑入。对不同学术见解,只要“能通一理,两说并采”则均可采用,这种编辑思想无疑是进步的。发表的大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的文章,此外还有专题讨论、验方交流、医学常识、考据、随笔等多种形式,内容相当丰富。《吴医汇讲》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的医药情况,并促进了当地医术经验的交流和医家争鸣的风气。如书中所讨论的温热病、烂喉丹痧、天花、麻疹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传染病。同时它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献,如叶天士的《温证论治》,成为以后温病学说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不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及医话等论述。此书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刊本流传甚广,以后在清代又刊行了四、五次,近代亦予以石印。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吴鞠通医案

作者: 吴瑭字数:14.45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案。清吴瑭撰。四卷(一作五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吴氏上宗《内经》、《难经》、张仲景、叶桂之旨,结合临床治验,对温病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约二十万字。是书按病分类,卷一为温病、伤寒,卷二、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每种病下载案例若干则,反映出吴氏证治规律与特点。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伤寒、杂病、妇科、儿科医案,可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解儿难”等篇相呼应。有一九一六年木活字《裘氏医学丛书》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温热暑疫全书

作者: 周扬俊字数:4.94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温病类著作。清周扬俊撰。四卷。扬俊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而成清初名医。康熙十年 (1671) 至京师,为王公所重。尚撰有 《伤寒论三注》、《金匮玉函径二注》 等书。是书成于康熙十八年 (1679) 时温病学派尚未形成。卷一温病,卷二热病,卷三暑病,卷四疫病。选辑《伤寒论》、《温疫论》 等有关原文加以注释发挥,参阅诸贤所论,结合个人见解,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及其治法,于暑病论述尤详,内容精当,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完善,颇有影响。有康熙十八年庸德堂刊本,乾隆十九年 (1754) 吴门蒋氏刻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未刻本叶氏医案

作者: 叶桂字数:4.3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案著作。不分卷。清·叶桂撰,门人周仲升抄集。有196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之程门雪校本。

温热逢源

作者: 柳宝诒字数:4.47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温病类著作。清柳宝诒撰。三卷。宝诒字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人。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擅治温热。苏、常一带,妇孺皆知。柳氏学验俱富,编撰有《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话》、《素问说意》等书。因谓温病诊治之难,乃远绍经旨、典籍,旁摭前贤所论,参以己见,撰成此书。上卷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 中关于伏气化温之条文,博引各家精论,结合个人见解,详为注释。中卷选录吴又可《瘟疫论》、周禹载《温热暑疫全书》、蒋问斋《伏邪篇》、张石顽 《伤寒绪论》 中有关温热之条文,逐条评点,商榷辨正。下卷为作者对温热病理论的阐发,重点讨论伏气温病,其间附以验案以证其说。全书以伏气温病为中心,对其因、机、证、治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力倡邪伏少阴,独具只眼。论理精辟,辨证明晰,发展了伏气温病理论,是温病学重要文献。评论前人,时有武断之嫌,将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亦视为伏气温病,是瑜中之瑕。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 中,一九二四年刊行。另有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温病指南

作者: 娄杰字数:1.90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温病类著作。清娄杰撰。二卷。杰字爱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勤于医道,究心有年。因谓《温病条辨》卷帙浩繁,习医者惮以研索,外邑荒陬,知者尤鲜,每治温病仍用旧法,热药杀人,目击心伤。遂别辑篇编,并由门人肖吉甫博采旁搜,反复考订,而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撰成此书。是书本吴鞠通《温病条辨》,参叶天士《临证指南》,薛生白《温热赘言》及王孟英《五种章雅堂医撮》等删繁就简,取长补短。上卷为总论、伤寒辨及风温上、中、下焦三篇;下卷为湿温上、中、下焦三篇。卷末附温病治法要略十八则,以示温病变幻之规模,使学者得治温之门径。此书提纲挈领,力求明白易晓,以证立方,深入浅出。颇便习用。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听虚馆刊本,及一九八五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本。

温热经纬

作者: 王士雄字数:13.36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温热病专著。5卷。清·王士雄(孟英)编撰于1852年(咸丰2年)。该书“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天士)、薛(生白)诸家之辩为纬”,故以“经纬”名书。卷1为“内经伏气温热篇”,辑录了《内经》中与温热病有关的条文,各条文之下又引用了诸家的注解,间附王氏自己的心得,以阐明温热病的病源、证候、诊断及治疗原则等;卷2录“仲景伏气温病篇、仲景伏气热病篇、仲景外感热病篇、仲景湿温篇、仲景疫病篇”,集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确立随症论治的法则;卷3收叶香岩的《外感温热篇》和《三时伏气外感篇》;卷4录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病篇》,集中了清代颇有影响的几部温热病专论。除了征引章虚谷、华岫云、吴鞠通等人对以上有关篇章的阐释而外,王孟英自家的注说也很丰富(包括校勘和评议);卷5为“方论”,选方112首,附以诸家及王氏的方义解说。此书为清代温病学说的总汇,淹贯各家之长,立论持平,不抱门户之见。该书以资料汇辑为主,也有不少地方发挥王氏的新见解,如他认为“阳邪为热、阴邪为暑”的说法不妥,暑即是热,不可妄立阳暑、阴暑之类的名目,且认为云暑多兼湿则可,“暑必兼湿”则不可,对暑、湿、火三气的性能体用,卓有见地。因此,该书成为一部较有影响的温热病专著,对温病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清代以来,争相翻刻,至今有30余种版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影印本。

药笼小品

作者: 黄凯钧字数:1.89 万字、 更新:2022-07-06

本草类著作。清黄凯钧撰。一卷。凯钧字南熏,号退庵。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 人。工诗。行医多年,施舍善药五十年弗懈。著有 《友渔斋医话六种》,此书为六种之一。以笔记形式,记录临床辨证用药心得体会。多选常用药品,简述功效、炮制、应用、用法、服药忌宜。简明扼要,颇有发挥。间附效验方于后,可供医者选用。有嘉庆十七年 (1812) 刊本。

疡医大全

作者: 顾世澄字数:90.88 万字、 更新:2022-07-06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释、脏腑论述、诸疮诊治大法,到虫兽咬伤、奇证治法,均有广泛论述。仅头面部列病名竟多达一百五十六种。所载病种,除痈、疽、疔、疮、痛、麻木、漏、裂等由内而发之疾外,还介绍各种外伤引起之病变。对各病论治,详而得法,用方有验。主张采取多种疗法,内外治结合,除用灸、烙、刺、割、熨、洗、内服等法外,还配合手术疗法。对麻醉、缝合、止血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均有一定科学水平。由于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故在医林中颇有影响。有乾隆二十五年达安堂刻本,乾隆三十八年刻本,同治九年(1870)敦仁堂藏版(书口作“顾氏秘书”附《内经纂要》)本。

疡科心得集

作者: 高秉钧字数:7.93 万字、 更新:2022-07-06

外科著作。清高秉钧撰。四卷。秉钧字锦庭,江苏无锡人。工内、外科,为江浙名医。此为辑录多年外科临床经验心得而成,刊于嘉庆十年(1805)。前三卷为 《疡科临证心得集》,首列病证总论等三篇医论,后列辨痈疽、疮疡、瘰疬、癣疥等百零一论,凡百零四论。编次诸证,依人身上、中、下为序,对各种外科病证阐述较详,并有所发挥。后一卷为秉钧与吴辰灿、姚志仁合编之《景岳新方歌》,系据张介宾 《新方八阵》 各方,编以七言歌诀而成。书中有论有方,特别重视辨证,适于外科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四年尽心斋刻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无锡日升山房重刻本。


1 117 118 119 120 121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