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医医医

作者: 佚名字数:2.27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医医》,医论著作。三卷。清.孟今氏撰于1902年。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题名为《医医医》。作者分别指出历代统治者不重视医药,使生民涂炭;有些患者骄奢淫逸,重财轻命自食恶果;有的医生不学无术,误人性命,皆各为一弊。而作者只能医治后者。该书有颇多精辟见解。现有宣统年间铅印《三三医书》本。

伤科汇纂

作者: 胡廷光字数:3.59 万字、 更新:2022-07-06

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十二卷。廷光字晴川,号耀山,萧山(今属浙江)人。三代业医,幼承庭训。以《正体类要》、《医宗金鉴》为基础,结合家传《陈氏接骨书》和临床经验,于嘉庆二十年(1815)撰成此书,全书二十五万四千字。卷一至卷二为总论,论述伤科基本理论、针灸等。卷三至卷六介绍伤科手法以及伤科内、外诸证诊治等。卷七至卷八为伤科方剂,载丸、散、膏、丹、汤剂三百四十余首。卷九至卷十二集录伤科应用本草,补续四十四种金疮、虫兽所伤病。本书博采各家之说,广集前贤治验,载录历代良方、验方一千三百四十余首,伤科用药二百二十余种,治验一百二十余例,附图四十二幅。内容较为丰富,为重要的伤科著作,在骨伤科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学术价值。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博施堂抄本,一九六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作者: 汪昂字数:9.90 万字、 更新:2022-07-06

简称《素灵类纂约注》。医经类著作。清汪昂撰。三卷。昂字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专攻医学。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汪氏认为《内经》理全渊深,包举弘传,为医家必遵之经典,然全书浩繁,不便观览。故将《内经》原文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等九篇。详加注释。多采王冰、马玄台、吴鹤皋、张隐庵诸家之言,约占十分之七。汪氏自注约十分之三。所述平正,于医林中颇有影响。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望诊遵经

作者: 汪宏字数:7.58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诊法著作。清汪宏撰。二卷。宏字广庵,新安人。汪氏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故以《内经》、《难经》之旨为宗,兼采张仲景、杨士瀛、李梴等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光绪元年(1875)撰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上卷为诊法常以平旦、明堂周身部位、五色主病提纲等三十九论,阐述望诊的要领、原则、方法以及人体生理气色表象与病理状态关系。下卷为目分脏腑部位、眼目形容提纲、望舌诊法等六十二论,系统论述望眼、口、唇、齿、鼻、耳、眉、须、发、腹、背、手、足以及汗、血、痰、便等望诊,对诊断的意义。文字简练,纲目分明,是一部较为实用的临床参考书,为重要的望诊专著。有光绪元年(1875)求志堂刻本,一九五九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素问经注节解

作者: 姚止庵字数:35.89 万字、 更新:2022-07-06

医经类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绍虞,会稽 (浙江绍兴) 人。初业儒,涉猎医学。因感《内经》之学“其旨奥,其事博,其文错杂而难稽”。遂寝馈于《内经》 中十有四年,参断诸篇斟酌损益。撰成此书与《灵枢经注节解》 等。因书中贯穿“损有余,补不足,以归乎中正之节”宗旨,故名。成书于康熙十六年(1677)。分内、外篇。内篇三卷,首论阴阳,再论治法,载文四十八篇。外篇六卷,论针灸,运气等,载文三十一篇。书中注释,以王冰注为主,兼采杨上善《太素》、林亿等《新校正》、马元台 《注证发微》、张景岳《类经》等各注释之长,并抒发己见。对经文“斟酌而损益之”,并将经文中 “赘词”、“重出”者,进行删削;“脱误”、“舛讹”者,进行“补葺”和“订正”;对“句语之颠倒,段落之参错”者,进行更易。书中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之论注。为研究《内经》很有价值的文献。有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松峰说疫

作者: 刘奎字数:10.02 万字、 更新:2022-07-06

瘟疫著作。6卷。清·刘奎 (松峰)约撰于 1785年。卷1述古,广采前贤有关瘟疫之论,以明其学术渊源;卷2论治,先列总论十二条,次举瘟疫统治八法等;卷3杂疫,集诸疫七十余证,列举放痧、刮痧、治痧诸法及用药宜忌;卷4辨疑,列举14条论瘟之疑,详加辨析;卷5诸方,载方120余首;卷6运气,阐述气候变化与瘟疫的关系。此书上承《内经》运气学说,兼采吴又可等瘟疫名家,参以作者见解,将疫症统分为瘟疫、寒疫、杂疫三类,提出治疫症最宜通变,首倡瘟疫统治八法,在瘟疫著作中有一定地位。现存嘉庆年间刻本。

四诊抉微

作者: 林之翰字数:10.27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诊法著作。清林之翰撰。八卷。之翰字宪百,别号慎庵、苕东逸老,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壮而习医,精求医说十载,撰有《痰证论》、《临证元机》等。是书以《内经》 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历代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而编纂,成书于雍正元年(1723)。作者强调望诊的重要性,故推之为首,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虚里、体表诸部的望诊,对五色主病及五脏绝证论述颇详。对妇人、小儿之望诊尤为重视,如强调望小儿指纹、虎口纹、面色等。闻诊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为主,察其寒热、虚实、内外诸症,以及痛症、坏证、诸风、神志等,以辨其元气之盛衰及疼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知受病之本源。切诊首述辨脉总论,后仿《濒湖脉学》体例,详述二十九种脉的形状、脉象、鉴别、主病等。后有运气要略并五运六气图示若干。书中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诊断介绍治法,内容较完备。末附《管窥附余》一卷,进一步阐述脉学,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为中医诊法著作中较详明实用者,后世流传颇广。有雍正元年刻本,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玉映堂刊本铅印本。

寿世传真

作者: 徐文弼字数:3.02 万字、 更新:2022-07-06

清代徐文弼撰,八卷。书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首有香山老人王世芳(时年一百一十二岁)序,谓“此编于颐性全真之道,却病延年之方,莫不撷其菁华,导以窾要,明白简易,本末俱该”。前为《总述》,征引历代贤哲之语概论养生;后为八卷,卷一载分行外功法诀与合行外功诀,专叙外功;卷二载内功图诀;卷三论精气神之护养;卷四论十要、十忌、十八伤;卷五分叙四时调理;卷六饮食调理,按谷、兽、禽、水族、菜、瓜、果、杂食分叙日用食物,共二百一十五种,每种简述药性、功用及宜忌;卷七论预防疾病,简述五脏功用;卷八论药物护持,载长春至宝丹等方药,简述药物组成、主治及制法。全书文图并茂,简明易懂,甚切实用。有《洗心辑要·寿世传真》合刻本、中医古籍出版社 《珍本医籍丛刊》 本。

时方妙用

作者: 陈修园字数:5.25 万字、 更新:2022-07-06

《时方妙用》系医方书。4卷。清·陈修园撰于嘉庆8年(1803年)(嘉庆8年)。此书在《时方歌括》108首方剂基础上,详论病原。陈氏认为“时方固不逮于经方,而以古法行之,即与经方相表里亦在乎用方之妙也”,故名书为《时方妙用》。卷1首论望、闻、问、切,作为辨证识病、选方用药的基础。此后各类共列38种常见病症,末附“妇人科”、“伤寒科”证治。各症先论症,次议治法及选方,能由博返约,提纲挈领,常阐述自己的独到经验。如他辨泄泻时说:“难经有五泄之分……其实不必泥也;总以虚实久暂为辨”,简要实用。陈氏平生素不喜用寒凉药,但在“疡症”中,仍首列能培养生气的寒凉方,他不为世俗所拘,常能针砭时弊,慷慨激烈。此书叙理简明,选方论治切合实用,故为后世习医常用入门书。该书今存有十余种清刻本,近现代也有多次翻印。

时病论

作者: 雷丰字数:8.80 万字、 更新:2022-07-06

《时病论》系外感病著作。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因专论春夏秋冬不同时令所见外感病,故名书为《时病论》。雷氏认为古来论时病的医书很少,而一年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精研时病,临症未免茫然无据。主张“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决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故撰此书。全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领,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时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并备有常用成方,末附雷氏治验案。卷1首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阐发了伏气致温的见解; 卷2论“春伤于风”,分述伤风、冒风、中风、风寒、风热、风湿、寒疫7种时病。认为“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不同于伏气为病;卷3~8分别论述夏季伏气之病16种,新感之病13种;秋季伏气之病18种,新感之病7种;冬季伏气之病2种,新感之病4种。全书论病总计72种,拟“诸法”60余则,列方106首,选医案87例。由于该书有观点,有临床经验,理法方药齐备,因而备受后世医家崇信,是近现代常用的临床参考之书。然因历史条件所限,也有某些观点和提法上欠妥。自初刊(1884年)以来,有清刊本近10种,建国后也多次翻印。


1 114 115 116 117 118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