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祠部集

作者: 强至字数:21.50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诗文别集。北宋强至(1023—1076)撰。三十五卷。至,字几圣,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庆历进士,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员外郎中。原有集四十卷,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抄诗文,析分三十五卷。诗十二卷,古诗五言六十一首,七言四十二首,附存二首;律诗五言百八十二首,七言四百○五首;排律五言二十六首,七言十六首;绝句一卷,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分。文二十三卷,得札子七篇,表九十二篇,状二百八十五篇,启百篇,书四百五十八篇,策问十篇,颂、铭、序、跋、记、祝文、祭文、墓志铭等七十二篇,凡一千○十四篇。其诗沉郁顿挫,气格颇高,于北宋诸家中自树一帜。奏牍诸文,曲折疏达,切中事情,尤裨益于世用。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前有曾巩元丰三年序。《武英殿聚珍版书》(活字、福建、广雅书局)本。另《四库全书》本作三十六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又辑得十二条,见《四库辑本别集》。

春卿遗稿

作者: 蒋堂字数:4.28 千字、 更新:2022-07-06

宋代诗文别集。蒋堂撰。宋代胡宿《文恭集》卷29所载蒋堂神道碑称“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蒋堂传》亦称“有吴门集二十卷”。但原集久佚不传。明代天启年间,其20世孙蒋鐄辑其佚作,编为《春卿遗稿》1卷,凡赋1篇、诗39篇、记1篇,卷末附《宋史》本传。《遗稿》之文不及原集十分之一。胡宿撰蒋堂神道碑称:“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其间所得,往往清绝。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宋史》本传亦称其“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兴象不深,而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如《守会稽日修永和故事作》:“一派西园曲水声,水边终日会冠缨。几年诗笔无停缀,不似当年有罚觥。”

范文正集

作者: 范仲淹字数:19.46 万字、 更新:2022-07-06

原名《丹阳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诗文别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岁而孤,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举大中祥符进士,始还姓更名。晏殊荐为秘阁校理。曾官吏部员外郎、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政知事。任职时,正直敢言,察民疾苦。曾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议改革官制、重视农桑等十事。因被谗,于赴颖州途中病死。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编元祐四年(1089)成书,苏轼为之序。含赋二卷,诗三卷,议、颂、记、书五卷,祭文、碑铭、墓表等五卷,表状五卷。计收诗赋二百六十八首,杂文百六十五篇。《别集》四卷,乃綦焕于淳熙十三年(1186)校定旧刻时续辑,含诗一卷,赋二卷,序一卷。计收诗文三十七篇。《补编》五卷,为清康熙中仲淹裔孙能濬搜辑,收奏议、序等一卷,制词一卷,题跋一卷,碑记、祭文二卷。仲淹工于诗、词、散文,其作品多有丰富政治内容。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写景壮丽,为历代传诵。其词赋亦境界壮阔,风格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之绮靡风气。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影明本(题名作《范文正公文集》)。

传家集

作者: 司马光字数:43.3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代诗文别集。一名《温国文正公文集》。80卷。司马光著。司马光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为古赋,卷2至卷15为各体诗歌,卷16为制诰,卷17为表,卷18至卷57为章奏,卷58至卷63为书启,卷64、65为论,卷66、67为各体杂文,卷68至卷70为序,卷71、72为记传,卷73为题跋,卷74为迂书,卷79、80为碑铭、墓志、行状、祭文。附录收作者的本传,墓志、神道碑与年谱。司马光散文质朴简洁,少用骈偶,有西汉散文古朴自然的风格,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集中有《迂书》1卷,是晚年以迂叟自号而写下的语录格言。如“迂叟曰: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明快简洁,富有哲理。有明刊本,康熙中蒋氏刊本(名《司马温公集》82卷),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据陈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无附录),《四部丛刊》初编影宋本。

初寮集

作者: 王安中字数:9.30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诗文别集。八卷,其中诗、赋二卷。宋王安中撰。安中以四六骈文名于时,诗亦曾为宋徽宗叹赏。《宋史》本传记其“有《初寮集》七十六卷传于世”。《郡斋读书志》著录王履道《初寮集》十卷、《内制》十八卷、《外制》八卷,凡三十六卷。《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初寮先生前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并云:“《读书志》止载《初寮集》十卷。希弁所藏乃周益文忠公必大序,《前集》中兴以前、《后集》中兴以后文也。《内外制》二十六卷,则李文敏公邴序。”《直斋书录解题》记《初寮集》四十卷,《后集》十卷,《内外制》二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记《王安中集》二十卷。四个记载中唯有赵希弁之《郡斋读书志·附志》所记与《宋史》本传同。这些不同卷次之王集皆佚,亦不见抄本流传。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采掇裒次,得诗文数百篇,厘为八卷,前二卷为诗赋,后六卷为古文杂著,前有周必大、周紫芝及李邴三序。考诸南宋间诗话杂著,知安中诗文遗佚尚多,此仅其十分之一。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耻堂存稿

作者: 高斯得字数:7.60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代诗文别集。8卷。高斯得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余事,多当时切要,于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如《君仁臣直论》一文,劝诫君主要倾听意见,善于闻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诗歌创作深得白居易讽喻诗的神髓,多有抒写悯时忧国心情的篇章。如《西湖竞渡》、《三丽人行》等,俱为真人真事,可称一代诗史。《孤愤吟》1首,指名道姓,直指奸佞:“桧侂当权十五年,始终只被一私缠。人心失尽天心怒,燎火炎炎故不然”。虽然语言较为粗率,但愤激之情,足以打动人心。此外,在《题爱梅亭》诗中,以梅花的高洁,喻自身的节概,含意深长:“生世梅花是故知,相逢不负岁寒期。自从一点梢头白,看到青阴弄实时。”

诚斋集

作者: 杨万里字数:78.05 万字、 更新:2022-07-06

诗文别集。南宋杨万里(号诚斋)作,其子长孺编。133卷。凡诗42卷,赋3卷,文87卷,附录1卷。据《说诗晬语》载,杨万里作诗2万余首。现《诚斋集》中存4000余首,分9集:《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江东集》、《退休集》。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有的抒发强烈的爱国感情,如《初入淮河绝句》4首;有的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如《插秧歌》、《竹枝词》等;有的描写自然景色;还有大量清新隽永、富于生活气息的小诗,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其诗多用白描手法,不堆砌典故,语言通俗,风格活泼自然,形象鲜明,意境新颖,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时称“杨诚斋体”。

摛文堂集

作者: 慕容彦逢字数:10.6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十五卷。《附录》一卷。宋慕容彦逢(1067—1117)撰。慕容彦逢,字淑遇,宜兴 (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 (1088)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 (1102),除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定。彦逢才藻富赡,绍圣初,设宏词科,他首中其选。后受知徽宗,列禁近官侍从十五年,时典册多出其手。其文章雅丽,制词典重温厚,尤为得体。著有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讲解各五卷,皆不传。仅存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乃清四库撰官据 《永乐大典》所载,分类辑录而成。有诗二卷、杂文十三卷、谥议、墓志铭别为一卷附之。今有《四库全书》和《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丛书本。

东窗集

作者: 张扩字数:9.47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16卷。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七言绝句,卷6至14为制、表,卷15至16为启。作者因与秦桧交好,颇多谀颂之词,故其为人殊不足道。其诗“折归忍负金蕉叶,笑插新临玉镜台”之句,大受秦桧称尝。其制词“大抵温丽绵密,与汪藻可以联驱”,且“所交游如朱翌、曾慥、吕本中、徐俯,皆一代胜流,切劘有助,故词采清丽,斐然可观,亦未可尽没也”(《四库全书总目》)。

定斋集

作者: 蔡戡字数:11.61 万字、 更新:2022-07-06

宋代诗文别集。20卷。蔡戡著。全书以奏议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集中所上奏札,条列明确,类皆侃直忠亮,为经世有用之言。其论边事,专以严备自守为主,而不汲汲于和战纷争,远虑深谋,亦非好事偷安者所可几及”。如《乞备边札子》,论严守边防之重要性,言词剀切,切合实际。第12卷为汉高帝、文帝、武帝、宣帝、陈平、王陵。申屠嘉等一系列帝王将相的人物论,含借古喻今之意。诗歌亦多忧国之作,如《题盱眙》:“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毡车岁往还。”情调慷慨悲凉,抒发了对朝政的不满。又如《天柱峰》:“壁立千峰紫翠浮,一峰直上更孤遒。世间有此擎天柱,何用人怀杞国忧。”情真意切,寄托了对振兴国家的热切期望。


1 114 115 116 117 118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