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作者: 佚名字数:1.39 千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经略念诵法、五支念诵要行法、五支念诵法。阐说三昧耶、不动尊、如来钩、普通真言、金刚甲胄等五印明。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作者: 一行字数:35.75 万字、 更新:2022-07-07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本内容大同小异。今本末附三句五转问答一段,《义释》本或标题《大日经钞记》。文前《义释》本并有温古《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序》一卷。释文是在善无畏解说的基础上,征诸显密经论,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凡强调师说之处,标明“阿阇梨言”;属自己独立解释,则标明“今谓”、“私谓”。卷六并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后世称“经疏曼荼罗”。疏中广采经论,旁征博引,凡引据经论仪轨七十余种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轨外典,其中引据较多是《智度》、《中论》、《般若》及唯识经论和《瞿醯》、《苏悉地》等密典。疏中对经文教义多所发挥,由此建立密宗理论体系。疏文认为,“真言门住心品”统论全经大意,经的主题即是阐明如实观察、证知自心实相,而心实相即是诸法实相,即是菩提。又认为如实证知心实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从缘起,极无自性,亦即悬悟自心本不生际,即空即假即中。疏文还认为,此经全部内容包含在“三句”义中,而“三句”义中又悉摄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经即是“如来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对第二品及其后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浅略、深秘两释的方法作了理论化的解释,使密教仪轨更具佛教理论色彩。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作者: 佚名字数:1.80 千字、 更新:2022-07-07

亦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简称《文殊赞法身礼》、《文殊法身礼》。密教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文殊赞佛四十一礼。前附不空经序(奉进表),题注“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大使咒法经

作者: 佚名字数:6.66 千字、 更新:2022-07-07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大使者毗那夜迦之咒法。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作者: 佚名字数:1.54 万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金刚智译。略称要略念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大日经之供养法,系大日经卷七之同本异译。

大慧度经宗要

作者: 元晓字数:8.72 千字、 更新:2022-07-07

将说此经六门分别。初述大意。次显经宗。三释题名。四明缘起五者判教。六者消文。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作者: 元照字数:4.07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三卷。宋代灵芝元照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疏。略称新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上卷阐述玄义,内分教兴来致、摄教分齐、辨定宗旨、料简异同等四门,中卷、下卷则依文解释。此书广究诸家之要义,其解说采取天台智顗及善导之释义,如十六观之解释取智顗之说,九品之解释则采善导之论,然其于十六观之看法不同于智顗之观心说。又于辨定宗旨一门中有关事理及观法之解释,与料简异同门所说,皆为本书之特点。本书之注释书有:观无量寿经扶新论一卷、观无量寿经义疏正观记三卷,宋代戒度撰;观无量寿经白莲记四卷,宋代用钦述。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作者: 知礼字数:6.4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随文解释天台智顗之观经疏,针对山外派之异议,倡导即心念佛之义,并倡色、心双具之说。本书刊行后,引起山家、山外派之论诤。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

作者: 窥基字数:4.38 万字、 更新:2022-07-07

亦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简称《观弥勒上生经疏》。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二卷。是对《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注疏。先以“佛成权实”、“慈氏所因”、“时分有殊”、“往生难易”、“问答科简”五门对该经作总体分析,然后逐句疏赞。赞文中贯串着法相宗的立场。本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录。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有录。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但与入藏本文字略有出入。

盂兰盆经疏

作者: 宗密字数:1.24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二卷。是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的注释书。宗密自序云:“早年丧亲,依此经追荐亡灵。后还乡里,应乡亲之请,制此新疏。”书中判此经属律藏,为人天藏所摄,以拔苦报恩为宗。疏分四段: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在正解经文中,先释经题,次则逐段疏解经文,甚为详备。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1 113 114 115 116 117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