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伤寒补例

作者: 周学海字数:1.74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周学海编著。成书于1905年。全书约2万字,分2卷, 17篇。上卷设伤寒难读、三阳三阴分经名义、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等论。下卷列《伤寒论》读法十四条、南北伤寒温病异治诸论。本书为补充发挥《伤寒例》而作, 故名《伤寒补例》。周氏将《伤寒例》“即病为伤寒, 伏气变为温病” 的理论, 通过对伤寒、温病、疟、痢等病证分析,结合读书临证体会, 予以阐发。认为伤寒见证, 不止仲景原文; 仲景文外,尚有伤寒证治。伤寒重病多是下焦伏寒, 久而上越, 阳气不得安窟, 乃始发病, 或加上焦新感, 则其发愈暴。故治伤寒, 必察下焦元气之虚实寒热。提出伤寒辨证应分为: ①初起本证治法; ②初起兼证治法; ③日久化寒并误治化寒证治; ④日久化热并误治化热证治。其诊伤寒, 不拘于六经辨证,为外感热病的临床辨证开辟了新途径。本书包含在《周氏医学丛书》中,1910年福慧双修馆刻印。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中国医学大成》, 有本书单行本。

伤寒法祖

作者: 任越庵字数:4.00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任越庵撰。约成书于1793年。全书4万字。书凡2卷。卷上述伤寒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病启微、风寒辨惑、温暑指归、痉温异同、平脉准绳。卷下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解, 末以制方大法殿后。任氏认为, 慈溪柯韵伯撰《伤寒论注》四卷、《伤寒附翼》二卷, 复撰《伤寒论翼》二卷, 阐未发之藏, 探独得之秘, 其明辨详析, 使仲景千古不明之案, 一旦豁然。但因流传已广, 翻刻既多, 其文义字句, 类多鱼豕, 观者未得洞明, 咸置高阁。殷鉴于此, 是书特将柯氏《伤寒论翼》错讹之处, 细加校正, 去繁就简, 重新正定, 而编次仍循柯氏之旧, 故定名曰《伤寒法祖》。是书在学术上, 以遵从柯韵伯学术思想为宗旨, 既以六经分证立论, 又主张伤寒六经为百病立法, 自亦包括杂病在内。反复阐明六经经界、合病并病等, 对伤寒六经证治亦详为剖析, 在仲景制方用药方面亦作了某些探索。然缺乏个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任越庵生前尚未梓版。任氏逝世后多年, 其孙任波将此书稿交于弟子陶观永, 付梓刻版, 始得流传。此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刊本,及裘吉生等辑《珍本医书集成》刊本; 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印行。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珍本医书集成》(1936年) 刊本。

奇门法窍

作者: 佚名字数:14.54 万字、 更新:2022-07-07

奇门遁甲是一种极为严密,能够重复的多维、立体、运动数理模型,时间、空间、数理为其三大要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和渗透,密不可分。一般说来,奇门遁甲有飞盘和转盘两种不同的排局方法,分属两个不同的流派。近年来,许多奇门典籍陆续出版,但大都是转盘奇门,关于飞盘奇门的典籍,少之又少。较之转盘奇门,用飞盘奇门排局,用神更复杂,断事更详尽。《奇门法窍》一书乃清同治年间锡孟樨编撰。锡孟樨父子两代对奇门之术颇有造诣,通过四十余载的研究,编纂成此书。《奇门法窍》一书所用的奇门局是飞盘排法,但却与其它的飞盘排法有所不同,不仅起局时八门不排人中宫,对于超神接气、置闰、选择、克应、占验类神、时方等,都有精妙而特别的论述。百余年来,此书仅有抄本流传,学者难得一见。

命理约言

作者: 陈之遴字数:5.6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命理约言》是清代的命理典籍。四卷,陈素庵著。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作者对命理学做出了全面清理和标准化创建,是一次规范性的小结,此书为命学精读本和教科书。书中第一卷为法,第二卷为赋,第三卷为论,第四卷为杂论。民国年间,全书经过当时命理学家浙江嘉兴人韦千里的校刊删注,名为《精选命理约言》,于是就渐渐通行开来了。

伤寒论纲目

作者: 沈金鳌字数:30.97 万字、 更新:2022-07-07

清·沈金鳌撰。成书于1774年。全书分16卷, 34. 4万字。该书首冠以总论, 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 循六经之次, 编列《伤寒论》原文; 其不得分属六经者, 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 悉列另篇, 以为十六卷。因是书编次, “以仲景论为纲, 历代诸家之语足以阐明仲景者为目”, 故名曰《伤寒论纲目》。其编次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按证归类, 重编《伤寒》。其在《凡例》中说: “仲景《伤寒论》, 自叔和窜乱后, 其六经条款,凡注释家各以意为前后, 讫无一定。独柯氏《论注》, 其分隶六经者, 颇有理据, 今《纲目》所定, 皆依柯本。” ②博采群书, 以目释纲。其在六经原文纲下, 则采辑叔和以下42家伤寒著作为目, 各摘其语之尤精且当者, 以发明仲景之论。而其中又以柯韵伯之说为主。并附以己见阐发于后。③六经传变, 注重辨证。沈氏认为, “伤寒之病, 有传经, 有直中, 有始终不传, 有风寒交中, 千态万状, 棼如乱丝”。学者当循六经辨证之旨, 明邪犯脏腑经络, 轻重虚实之异, 而随证论治。④立法用方, 灵活变通。其驳斥“但取仲景法, 不取仲景方” 之诡言, 谓仲景之书, “方因法立, 法就方施,113方, 方方皆活, 397法, 法法皆通”。若将其法与方融会贯通, 诚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既可治外感, 又可治内伤, 本书对后世有深刻影响,是一部研究“伤寒论” 各家注释的难得参考书。不过, 是书亦有不足之处,如清·曹禾《医学读书志》说: “然沈氏改补前人原文, 几呈不可句读; 采集诸家, 复美丑不齐; 不著书名, 任情窜抹, 每非厚书之辙, 虽获睹秘书,实未得书中旨趣。”

辨证录

作者: 陈士铎字数:36.68 万字、 更新:2022-07-07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十四卷。士铎字敬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览医书,辨证精细,施治灵活,治病多奇中。著述较多,除本书外,尚有《石室秘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等。本书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全书四十七万余字。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之证治,分一百二十六门,七百六十余证。每证详列症状、病因、立法、处方,理、法、方、药密切配合,颇有创见。每证除有一个主治方外,还附有备用方,以资互参。内容着重辨证,以“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为特点,故称《辨证录》。全书虽以《内经》、仲景之说为理论根据,但师古而不泥古,随证用药较为灵活,并注意症状的鉴别,故可供临证借鉴。有雍正间刊本,咸丰元年(1851)延陵堂刊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笔花医镜

作者: 江涵暾字数:3.93 万字、 更新:2022-07-07

综合类著作。清江涵暾撰。四卷。涵暾字笔花,归安 (今浙江吴兴) 人。早年为官广东,中年始潜心医学,遂采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参以己见,于道光四年(1824) 撰成此书。约五万字。卷一总论四诊八纲,辨表里虚实寒热、内伤外感以及伤寒、时疫诸证; 卷二论述脏腑证治,按脏腑分述内科诸证,阐明各证鉴别及治法,列出补泻“药队”和方剂; 卷三为儿科证治; 卷四为女科证治。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先论后方,无浮泛之辞,纲举目张,层次分明,是一部流传甚广的医学门径书。有道光四年刊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唐步瀛刊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本经逢原

作者: 张璐字数:18.08 万字、 更新:2022-07-07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水、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服器、虫、龙虫、鱼、介、禽、兽、人等三十二部,收集药物七百余种。书名虽曰 “本经”,但实际取自《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临床常用药。内容以讨论药理为多,介绍个人用药心得,加以发挥。对所采药物叙述性味、产地、性状、鉴别、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再引证《神农本草经》原文及各家学说。务使之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由于张氏本人临床经验丰富,论述颇有见地,故此书切合实用,深受后世医家推崇。此书与诸医书比较有独到之处。如李时珍之书多主考订,缪希雍之书多有博辨,而此书则多“惟取发明性味、辨别功过、使制方者易明云。”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长州张氏隽永堂刊本,嘉庆六年(1801)金闾书业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本草择要纲目

作者: 蒋居祉字数:6.78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草类著作。清蒋居祉辑。二卷。居祉,字介繁,新安(今属安徽)人。博学多识,兼通医学。蒋氏认为 《本草》、《素问》、《难经》并重。鉴于各家本草繁芜不精者多,应使繁简适宜,选择必用要药三百余种编辑而成。其子澣于康熙十七年(1678)最后成书。内容以寒、热、温、平四性分类。每味列有气味、主治、相恶、相反等项,详加说明。凡药物稍僻者,详其出产、形状、制法、收法等。摘录精当,条理井然,对药物功效、应用等论述颇有见地。此书后收入 《珍本医书集成》 丛书中。有康熙十七年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 上海世界书局 《珍本医书集成》排印本。

本草思辨录

作者: 周岩字数:9.92 万字、 更新:2022-07-07

本草类著作。清周岩撰。四卷。岩字伯度,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著有《六气感证要义》等。周氏认为“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半。识证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提出“辨本草”为“医学之始基”,故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常用药物为主,于光绪三十年(1904)撰成此书。约十一万四千字。卷首绪论,对当时医界不重视“经典”,“贱中医贵西医”等观点进行抨击。继之对一百二十八种常用药进行辨析。卷一载石膏、赤石脂等十八种。卷二载木香、郁金等四十六种。卷三载生姜、干姜等十七种。卷四载沉香、乌药等四十七种。周氏论药,或据《本经》、或据《伤寒》、《金匮》,兼采众家之长,又善抒发己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年山阴周氏微尚室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1 102 103 104 105 106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