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劝修净土诗

作者: 省庵字数:1.39 万字、 更新:2022-07-07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

定慧相资歌

作者: 延寿字数:1.01 千字、 更新:2022-07-07

在佛教的修学体系中,作为戒定慧三学之过渡环节的禅定,与般若智慧同是佛法修证过程的根本,是佛法修行实践的重要法门。永明延寿禅师秉承大乘佛教的立场,对定慧二学的理解和实践,贯穿着他一生对佛法的修证与弘扬。“五家七宗”时期的禅门,多强调慧解脱的直截方便,而忽视了定学对治散乱心的重要性。这种“一切无着,放旷任缘”的空疏禅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宗门和教下的佛法弘扬。为克服禅宗内部的弊端,协调定慧修习的关系,延寿重新在教理教行上圆融定学与慧解,主张定慧相资不可偏废。永明延寿禅师的《定慧相资歌》,也在此种时势下应运而生。

净土警语

作者: 截流字数:1.54 万字、 更新:2022-07-07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那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祇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间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神栖安养赋

作者: 延寿字数:505 字、 更新:2022-07-07

《神栖安养赋》是永明延寿禅师特别重要的专述净土法门的著作,言简意丰,精粹灵妙,理事俱备,全文四百余字,此赋是一代法眼宗大师礼赞西方极乐世界的颂歌,归向弥陀净土的宣言书。禅师为使更多的人信入笃行净土法门,神栖西方安养,还特地为赋作注,可惜长篇注文已经佚失不存。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作者: 延寿字数:7.61 千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略称唯心诀。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为永明延寿阐明其唯心思想之着作。延寿主张千途异说归于一法,而万法归于一心;法华、般若、思益、华严、圆觉、楞严、大集等诸经亦一法之千名而已,重要者在于观心而达一心,故于书中列举一二○种邪宗见解,以观心之法解其迷惑、照其暗冥,并谓观彻此一真心,是非取舍即可俱消,豁然清净,而达于圆融解脱之境。卷末并附定慧相资歌。

宗镜录

作者: 延寿字数:94.60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昭示禅教一致之修禅要文集。全书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等三部分。第一部分标宗章,为总论概说,占第一卷之大半。第二部分问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讨论关于心与教禅诸宗之异同问题。第三部分引证章,自卷九十四至卷末,引证三百余处经文以强调第二部分之论述。书成之后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始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有改订版出现,明末刻印嘉兴藏时,智旭重新删定改订本。至清代,续有节本出现。

万善同归集

作者: 延寿字数:6.06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三卷。北宋延寿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广举经论、祖释等禅家心要之书。各卷之初,首叙其概旨,而后以问答体解明其意旨。问答总数有一一四条,其中第一一二条(大四八·九九二上):‘问:“此集所陈,有何名目?”答:“若问假名,数乃恒沙。今略而言之,总名万善同归,别开十义。一名理事无阂,二名权实双行,三名二谛并陈,四名性相融即,五名体用自在,六名空有相成,七名正助兼修,八名同异一际,九名修性不二,十名因果无差。”’由此可知本书之概要,乃逐条解说其意义者。然实际之记述却未必依上所述之顺序。卷上之初,即说理事相即、万行由心等义,次则以三十三条问答解说其意;卷中之初,即略示波罗蜜等实践行法,后复以二十七问答细说之。卷下之初,举示妙行圆满之趣旨,再揭以五十四条问答,论述其意义。全书虽以宣扬禅旨为主干,而华严、天台、净土等诸宗思想之融合,随处可见,所引用之书目亦甚多。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

作者: 少康字数:6.57 千字、 更新:2022-07-07

全一卷。全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唐代文谂、少康共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集录东晋慧远至唐代中期四十八名愿生西方者之传记。本书之记述虽极简单,然为研究我国净土教不可或缺之书。我国往生传之撰述大约起自唐代前期,于本书之前即有唐代飞锡之‘往生净土传’、‘长西录’中所记载之‘大唐往生传’,及散见于‘三宝感应要略’中之‘并州往生记’等,然今皆已佚失,独有本书流传至今,故本书存在之价值相对增加。宋代戒珠之‘净土往生传’、明代祩宏之‘往生集’、‘新往生传’等,参考本书之处甚多。关于本书之成立颇多疑义,例如:(一)书名应为瑞应传或为瑞应删传之问题。(二)卍续藏经以为本书乃五代之道诜所撰,以本书所收大行传中述及僖宗(874~887 在位)之事,故推测作者当在少康之后。此类问题于学者之间颇多论议,其中,日本小笠原宣秀就上记诸说而主张瑞应传系文谂、少康共集之原本名称,而瑞应删传则为道诜所删削增减者。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作者: 法照字数:3.94 万字、 更新:2022-07-07

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内容广述五会念佛之行仪作法,此为广本。此书原三卷,久不传;西元一九○八年,法人伯希和(P. Pelliot)于敦煌发现中、下二卷。此二卷中载有二十一种赞文,与略本所载赞文(共三十七种)完全相同。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作者: 法照字数:2.85 万字、 更新:2022-07-07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五会法事赞。内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此书相对于广本(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乃简略记述五会念佛之仪则。广、略二本皆述同一五会念佛之行仪,然广本分十门详述,略本则无章段;广本叙述行法事者必念诵阿弥陀经并载经文,略本则无。注疏有演底五卷(东日)、探赜一卷(东日)、名数二卷(良义)等。


1 100 101 102 103 10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