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譚友夏合集

作者: 谭元春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7

《譚友夏合集》明 谭元春(字友夏)作。二十三卷。明张泽编,明徐汧、张泽评。凡《岳归堂新诗》五卷,《鹄湾文草》九卷,《岳归堂已刻诗选》九卷,共二十三卷。最早刊本是崇祯年间吴江张泽刻本。谭友夏是明末著名的文人,死后留有许多文章诗词。他生前即已刊刻了一部诗集,名为《岳归堂集》,以后又陆续集结了一些,如《岳归堂新诗》,《鹄湾文草》、《岳归堂已刻诗选》等。后来他的崇拜者张泽将这些内容合刻在一起,命名为《谭友夏合集》。广行于世。 谭友夏,名元春,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生。兄弟六人,其父早亡,寡母辛勤操持,将其兄弟抚养长大。因此,早年谭友夏颇多艰难,并与慈母感情很深。

岳归堂新诗

作者: 谭元春字数:2.45 万字、 更新:2023-11-07

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明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第一。谭元春与同邑钟惺互为声气,在文学创作上标榜性灵,反对拟古,而又以古人之精神为指归。二人诗文风格也大致相似,表现所谓的“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人称“钟谭”,又被称为竟陵派,为晚明文学继公安派后又一著名流派。谭元春生前结集颇多。今存者诗有崇祯中刻《岳归堂合集》十卷、《谭子诗归》十卷(一作九卷),文有明末刻《鹄湾集》九卷(附《遇庄》一卷)。崇祯六年(1633)张泽所刊《新刻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附诸稿自序一卷)则为诗文合集,卷首有谭元春自序。此外,又有其弟元声于崇祯十一年(1638)所刻之《岳归堂未刻诗》,乃元春卒后搜辑所得遗稿。此次点校,以张泽刻《谭友夏合集》为底本,校以《谭子诗归》本与《鹄湾集》本,所补入篇章分别编于底本原所分各体之末,并注明原本每一体的作品止于何处。其后合以谭元声刻《岳归堂未刻诗》,依体分作九卷,加上《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附一卷,共计为三十三卷。

鹄湾文草

作者: 谭元春字数:9.93 万字、 更新:2023-11-07

谭元春(1586~1637),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明代文学家,天启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此书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印人传

作者: 周亮工字数:2.47 万字、 更新:2023-11-07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原名亮,谱名为圻,字元亮,又字伯安(又作百安、白安),号栎园,别号减斋、陶庵、栎下生、太白学人、偶遂堂主人等。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中国清代官员、文学家、篆刻家、书画鉴藏家。 《印人传》共六十五则(亦有称六十八则的,恐误),记录作者所鉴藏宋至明代旧印的原委。主要为明代文彭至清初著名篆刻家共五十九人撰写事略,间亦阐述作者本人的印学见解,及流派嬗变,风气习尚等。如《书<金一甫印谱>前》序曰:“家拥多资,乃多雅尚,究心篆籀之学,尝谓刻印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乃今人以讹缺为圭角者,为古文又不究六书所自来,妄为增损,不知汉印法,平正方直,繁则损,减则增,若篆隶之相通而相为用,此为章法。笔法、章法得古人遗意矣。后以刀法运之,斫轮削鑪,知巧视其人,不可以口传也”。既介绍金先生治印的原委,又道出了印学之“三昧”。并云:“此道惟王禄之、文寿承、何长卿、黄圣期四君稍稍见长,而亦时有善败。惟一甫兼有四君之长,而无其败矣。”于比较之中,立所推崇。

琅嬛文集

作者: 张岱字数:9.64 万字、 更新:2023-11-06

《琅嬛文集》是由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张岱所创作的作品。该书是小品文集,分为六卷,文集包含序、记、启、疏、檄、传、墓志铭、祭文、杂著等多种文体,与《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并为绝代文学名著。 《琅嬛文集》,六卷,附录一卷。明张岱撰。刻于清末光绪年。张岱在文学上以散文著称,小品散文尤有特色。《琅嬛文集》就是其散文集代表作(但也收录了少量的乐府和词)。《琅嬛文集》的题材广泛,凡风景名胜、世情民俗、戏曲技艺、生活琐事、乃至品茶赏花和古董玩具,都成为书中的描写对象。张岱的文章结构精巧,内容丰富。他的散文不仅记录了他的实际生活经历,而且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社会的某些方面。行文简洁,清新平易,苦心铸辞,但毫无雕琢痕迹。

太史華句

作者: 凌迪知字数:0 字、 更新:2023-10-30

明代凌迪知编著,全书八卷。成书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明史·文艺志》有著录,该书摘录《史记》字句,以类编次。版本有《文林绮绣》本、《融经馆丛书》本、石印本等。 昔人問摄雄作献之法通語之曰須讀古藏千篇此長神善姆多财善賣之說也若夫三代時券要想女要老田夫點畫聲音尚情如也而言出成文聖人刑詩亦承之以風世又何説也夫文有道之器有因文見道之士而亦有發請性靈馬者因文以見道請愈多都開而發請性靈何蘭章可為也至於善拨古者加靈丹一粒點號成金則片言隻句人可寄零而忽請太史公史記囊括千古渣費自家焕馬爛馬考雲漢之章於天余請其全編矣尤嗜其句之華者摘而彙之名回本史華句授之梓人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余載以車大篇製之我昌黎答束墅序懂得南華經一鳴字而臺感千餘言乃知善有不在關靡而誇多也金之韓是書通為陶冶舍而點級成金良工自得之而已矣萬麼了互初夏之吉若東蘭雪居士凌迪知書於雲章關

黄氏宝卷

作者: 佚名字数:2.32 万字、 更新:2023-01-04

又名《黄氏女宝卷》《黄氏女游阴宝卷》,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佚名。讲述了曹州府南华县清风乡黄家庄黄员外五女,乳名五姐,年小好善,吃斋念佛,天生聪明,秉性温良,每日烧香念佛,一心学念经文。父母苦劝五姐开斋,嫁个富贵人家,五姐苦苦哀告,至死不从。黄员外夫妇无可奈何,心生怒气,找媒人李氏将五姐嫁与一个杀猪宰羊的恶人赵屠赵令方。黄氏女到了赵家,见赵屠杀生害命,屡劝不听,心中闷闷,却无可奈何,每日念经修行。后观音现身,赵令方改恶从善,夫妻二人一起吃斋念经修善。阴曹地府阎君见黄氏女经念得好,派童子去阴间,带黄氏女来对经文。黄氏女哭别丈夫与儿女,来到阴曹地府,在金桥边有金童玉女,幢幢宝盖来迎接黄氏女。来到阎王殿,十殿阎君以金刚经诸问题一一提问,黄氏女回答非常清楚,没有差错,阎君命童子送黄氏女回阳,享阳寿40年。童子带黄氏女观看十二司诸大地狱。黄氏女观看十二大地狱过程中,其尸身已坏,无法还阳。阎王命送黄氏女转世为男身,投生到善根人家。黄氏女投生到曹州府安乐县张员外家,取名张士亭。张士亭智慧聪明,广读五经,心慈性善,长大后连中三甲进士,即选曹州太守。张士亭派差人去南安县,招来赵令方,叫他带儿女来相认,母子团圆,是以念经行善果报为证。

对山集

作者: 康海字数:28.71 万字、 更新:2022-12-22

诗文别集。十卷。明康海撰,清孙景烈编。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对山集》分文体编次:卷一、策,卷二、书,卷三、卷四、序,卷五、记,卷六、碑,卷七、墓志,卷八、墓志、铭、祭文、行状,卷九、赋、琴曲、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计文八卷,诗二卷,共为十卷。康海是“前七子”的重要成员。提倡复古运动,反对当时台阁体的那种雍容典雅、空洞无物的文风,并强调独创。从内容上看,《对山集》中有不少抨击时政、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受刘瑾事件牵连而罢官,使得他的后期创作受到影响。一些作品情调低沉,特别是诗歌流露出更多的消极颓废情绪,缺乏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力图效仿杜甫直抒胸臆的特色,任情挥洒,缺乏锤炼,情是真情,但艺术上却有不足处。给人的感觉是率真冗长,似乎是不经意而成的作品。由于康海强调创作要有真情,同时又注意独创性,所以作品仍能逸气往来,翛然自异,比起李梦阳等人的摹拟、剽窃来显得高明多了。康海诗文集的版本较多,明代有张太微的选本和万历年王世懋的选本。清代有《康对山先生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马逸姿重编四十五卷本;《对山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孙景烈编十卷本,卷首有明万历九年王世懋所撰《对山集原序》,此本较完善。《四库全书》著录即此本。十九卷。此集为张太微所编。《对山集》又有孙景烈删定十卷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其集自明以来有四种刻本,既明张太微选本、王世懋选本、清马氏康熙中编全集本及乾隆二十六年(1761)孙景烈删定本。而十九卷本较完备。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鹅湖集

作者: 龚敩字数:3.41 万字、 更新:2022-12-22

明代诗文别集。龚敩著。据《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记载,《鹅湖集》6卷,但流传甚少。程敏政《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搜采极博,均不及其名姓,可知亡佚已久。《四库全书》编者裒集《永乐大典》所收的龚敩诗文,依原目仍定为6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诗虽多沿元季余波,而清婉谐畅,亦自琅琅可诵。文则原本经术,结构谨严,实不愧于作者。”集中佳句如“眼前此景不易得,客里好怀先自开”;“雨昏湖口生春水,天入江东有暮云”;“梦熟池塘春晚后,酒醒窗户月来时”,殊自轩爽,颇堪讽诵。此集对考稽史事,也有裨益。《四库全书总目》举例云:“其《送周倬、张溥使高丽序》,称洪武十八年,命倬等往封国王,而《明史·高丽传》失载其事;又《赠刘叔勉奉使西洋回序》,称洪武二年春,诏叔勉使往,三年夏才至西洋,而《明史·浡泥传》乃称三年八月,命御史刘敬之往使,阅半年始抵其国,年月参错不合,自当以敩所记为符其实,是亦足以资参证也。”

方洲集

作者: 张宁字数:26.95 万字、 更新:2022-12-16

二十六卷。附《读史录》四卷。明张宁(约1469前后在世)撰。张宁,字靖之,号芳州,浙江海盐人,一说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天顺元年(1457)奉命使朝鲜。回国后,出为汀州知府,以简静为治。不久,托疾致仕。家居三十年,屡荐不起。著有 《方洲集》、《方洲杂言》、《奉使录》。是集首有弘治四年(1491)浙江仁和 (今杭县)夏时正序,称《方洲集》四十卷。又有浙江余姚谢丕续集序,称夏复拾林下之作为四卷。又有钱升募刻疏,称僭作补遗,是又在四卷之外。而今本止二十六卷,合以所附《读史录》仅三十卷。或钱升重刊时有所改并。张宁官给事中,謇谔自持,六科章奏,多出其手。会有边衅,奏使宣抚,竟谕定而还。其才略为一时所称。后以建言忤李贤,与岳正同调外。其气节尤为天下所重。今观其奏疏诸篇,伟言正论,通达国体,不愧其名。他文亦磊落有气。诗虽颇杂浮声。然亦无龌龊萎弱之态。其出使朝鲜之时,与馆伴朴元亨登太平馆楼,顷刻而成七言长律六十韵,亦说明其才情横溢。其诗亦常有画意,显露出构思的工巧。但缺乏深层的内涵,王世贞《艺苑卮言》认为其诗“如小棹急流,一瞬而过,无复雅观”。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所收本集为三十二卷。


1 2 3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