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籀庼述林

作者: 孙诒让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4

丙辰五年民國五年, 1916刊本《籀庼述林》收入清代学者孙诒让各类考、说、述、释义、叙、跋、钟鼎释文、金石考跋、记辨等专论一百五十余篇。篇目尊孙诒让生前所自定,共分十卷;初刊本所增及后拟补入的篇目,收入附录和补遗中。该书体现了孙诒让治学之全貌,代表了孙诒让的学术水平。所收专论考释精当,创见颇多,对文史哲多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瑞安孫詒讓,徹法攷:徹為有周一代稅斂之正法,而其名不見於周禮。其見於論語、孟子者,與夏貢殷助三法竝舉,是必周損盡壬代,特為此制,與貢助不同,故得專是名。且既爲當代之正法,則必通行於畿內邦國,凡稅斂悉取正於是,皆可知也。而漢以來說經者,咸不能塥指其制。鄭君注考工記匠人,引論語、孟子諸文而釋之日:周制,畿內用夏之貢法,稅夫無公田;邦國用殷之助法,制公田,不稅夫。周之畿內,税有輕重,諸侯謂之徹者,通其率以什一為正。其注論語亦云:什一而税謂之……

尚書讀本

作者: 吳汝綸字数:0 字、 更新:2023-11-02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 桐城吳氏尚書讀本序 先大夫文章之聲傾動海內外然嘗自謂為文不如所說經其箸尚書故於古今衆說無所不采亦無所不掃而獨由文詞之義以推古聖之心既卒業又最取大旨就蔡傳本勘改以授兒不孝既刻尚書故于全書茲復取所勘蔡傳印行之名之日尚書讀本蔡說之不盡刋者亦附箸焉蓋尚書故體裁閎大徵引浩博為傳世行遠之大業而茲本簡明絜要宜誦講于後生循習尤便也中國典籍最古惟尚書二十八篇帝王所留貽大經大法精意微言存者具此矣經厤久遠文體遷異雜以僞篇世莫復喩微旨之所在非學足以知聖人

千頃堂書目

作者: 黄虞稷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8

《千顷堂书目》,凡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黄虞稷撰。 黄虞稷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自幼受父亲黄居中影响,嗜书成癖,节衣缩食,多用在购书抄书上,千顷堂(千顷斋)即其室名。黄虞稷及其父两世相传,聚书六万余卷。钱谦益因辑《列朝诗集》,曾在千顷斋借阅明代诗文集,得见前所未见之书,可想其藏书的丰富。 《千顷堂书目》收录的著述宏富,几无所不收。康熙十八年(1684年),黄虞稷由左都御史徐元文荐入明史馆,分纂《明史艺文志》,详考有明一代典章,而《千顷堂书目》可谓《明史艺文志》之初稿,所辑之书达一万二千余种,比之王鸿绪版《明史艺文志》仅收入四千六百三十三种,从数量来说,多出二倍。如钱宰《临安集》一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集《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俱未著录,则在明代行世已稀,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排”。而《千顷堂书目》十七卷却列有临安十卷,此四库馆臣不察之失。 《千顷堂书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并设二级类目,卷一至卷三为“经部”,下分:〈易〉、〈书〉、〈诗〉、〈三礼〉、〈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附算学)等十二类。卷四至卷十为“史部”,下分:〈国史〉、〈正史〉、〈通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钞〉、〈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政刑〉、〈传记〉、〈谱系〉、〈簿录〉十八类。卷十一至卷十六为“子部”,下分:〈儒〉、〈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艺术〉、〈类书〉、〈释〉、〈道〉十三卷。卷十七至卷三十二为“集部”,下分:〈别集〉、〈制诰〉、〈表奏〉、〈骚赋〉、〈总集〉、〈文史〉、〈制举〉、〈词曲〉八类,总计五十一类。黄虞稷善于藏书,又能读书,精于考订,《书目》叙录详瞻,于作者、书名下附录字号、籍贯、官籍、谥号,以略论其作者生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千顷堂书目》中说:“考明一代著作者,终是以是书为可据。” 现今流传的《千顷堂书目》的刻本,是吴兴张钧衡刻的《适园丛书》本。南京图书馆藏有八千卷楼藏旧抄本,共十四册,另一抄本是高鸿裁辨蟫居抄本,三十二卷,二十四册。

尚書今古文注疏

作者: 孙星衍字数:0 字、 更新:2023-10-21

孙星衍认为今古文之说不能合一,故此书分别疏注今古文,“毛、郑异义,各如其说以疏之”。材料来源,遍采自汉至唐涉及《尚书》的各种著作,兼采清代王鸣盛、江声、段玉裁治《尚书》的著作,而不取宋、明诸家之注。其体例,是自作注又自作疏,注文简括明显,疏文才加详,疏出注文来历,加以引申,组织严密。孙氏著书历22年,成于嘉庆二十年(1815),共30卷。书成后颇受重视,光绪年间王懿荣曾奏请立于学官。近人皮锡瑞评论此书“于今古文搜罗略备,分析亦明”,“大致完善”,又称其缺点是“误执《史记》皆古文,致今古文家法大乱”(《经学通论》卷一)。刊本有《平津馆藏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有排印本、缩印本),《皇清经解》本。 孙星衍(1753-1818年),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又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和江宁钟山书院。勤于著述,在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当时十分受人尊崇的一位学者,传世著作有近二十种,其中以尚书今古注疏一书最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