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列表


拾芥抄

作者: 藤原公賢字数:0 字、 更新:2023-10-30

《拾芥抄》(周外章)是南北朝初期所著的类书(百科全书)。全三卷。又称《拾芥略要抄》、《略要抄》 关于《拾芥抄》的撰者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镰仓时代后期至南北朝时代的公卿·藤原公賢编纂,实熙增补;另一种说法是永仁2年(1294年,公贤4岁之年)抄写的《本朝书籍目录》抄本中有“拾芥略要”抄”之名,镰仓时代中期形成原型,《本朝书籍目录》成立后的历应年间,公贤对其进行了增补、校订等说法。 内容是将贵族必须事项分为72个部分,并附有训条和略注。现存本继承了《口游》、《二中历》等先前书籍的流变,以岁时以下、经史、和歌、风俗、百官、例行活动等公家社会所需的知识为中心的99部(上卷35、中卷25、下卷39)以及《宫城指示图》包括“八省指示图”、“东西京图”等众多地图、图类。关于《源氏物语》,在其卷名名录中列举了不包括在现行54帖中的《樱人》一卷等,有自己的记述。不仅在中世,在近代也很受重视,流传着德川光圀就本书询问、测试家臣学识的逸事。 现存最古老的抄本,除了有推测为室町时代初期的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收藏的残缺本(重要文化财)之外,还有很多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的抄本,江户时代有庆长古活字本等频繁出版

百喻经

作者: 僧伽斯那字数:2.10 万字、 更新:2022-07-08

全名《百句譬喻经》,《百喻经》为其简称。编撰者是古印度僧伽斯那,他从《修多罗藏》等12部经中辑抄出近百个寓言譬喻故事,藉以宣扬大乘教义,如因果报应、八正道、布施持戒等。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在南朝齐建元初年(479——482)来华,在建康(今南京)将《百喻经》译成汉文。此书在南北朝时曾一度被禁。鲁迅于1914年将此书校正断句,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舍金梓书100部,分赠友人。其后又对日本翻刻的高丽藏本与刻本进行校勘,纠其舛误。《百喻经》每则寓言之后,附有一段佛教训诫,语丝社社员王品青对《百喻经》加以校点,“爱其设喻之妙,因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使此书成为颇有文学价值的寓言作品。又因这部经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之语,据此恢复旧称《痴华鬘》。鲁迅在为此书的题记中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此于书1926年6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百喻经》原来只收九十八喻,鲁迅在题记中推测:“尝称百喻,而实缺二者,疑举成数,或并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二事也。”至于书名回复旧称《痴华鬘》,有多种解释。华鬘,即花环,印度教徒常给人戴在颈上以示祝福。痴华鬘,即给痴者戴上花环(书中多数故事是说愚人蠢夫的),以祝福他们聪明颖悟,正符合编撰者启人心智的寓意。书中许多故事与中国寓言笑话相近,如《乘船失喻》与《吕氏春秋·察今》所载的“刻舟求剑”故事相仿。《医治脊偻喻》影响了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催科》和清代石成金《笑得好》中的“医驼背”的故事写作,从中可以看出中印文化的交流。

梁高僧传

作者: 慧皎字数:15.99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教史书。亦称《梁高僧传》。南朝梁慧皎著。十四卷。为类传体。除“序录”一卷外,共分十门: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唱导。每门之后附以评论。载自东汉永平七年(64)至梁天监八年(509)间僧人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二百余人。因时地所限而详于江左诸僧,略于北方僧人。所谓“伪魏僧”仅得四人。其《序录》述本书宗旨为: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此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北宋赞宁著《宋高僧传》,明如惺著《大明高僧传》,体例大致依此,合称《四朝高僧传》。本书历代藏经均收。金陵刻经处更名为《高僧传初集》,分十五卷单刻。

异苑

作者: 刘敬叔字数:3.38 万字、 更新:2022-07-07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刘敬叔作。现存10卷。全书共有382条,题材广泛。记述自先秦迄刘宋的怪异之事,尤以晋代事为多。有少数故事,优美新鲜,叙事刻物,意态神形毕肖。语言简练,但描写比较粗略。《隋志》著录《异苑》十卷, 《唐志》以下宋元书目均无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今传本《异苑》十卷,最早由胡震亨据宋抄本于万历间刊入《秘册汇函》,明末,毛晋又将此本刻入《津逮秘书》,此后又收刻于《学津讨原》、 《说库》、 《古今说部丛书》。

殷芸小说

作者: 殷芸字数:1.60 万字、 更新:2022-07-07

轶事小说集。梁殷芸撰。《隋书·经籍志》著录: “《小说》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梁目三十卷。”其后,两《唐志》、《宋志》及《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等亦收录,均作十卷,除《新唐志》外,皆改称《殷芸小说》。宋时避宋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故又称《商芸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此书“明初尚存”,亡于何时,未载。鲁迅辑其遗文一百三十五条,未加编排整理,不分卷,载《古小说钩沉》中。殷芸受梁武帝之命编撰的《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其以“采辑旧文”的编撰形式收录了自“秦汉魏晋宋诸帝”至“宋齐人”六个朝代八百年间的异闻琐事,内容庞杂,包括地理、旧事、杂传、杂史、五行、道家等等,虽自《隋书·经籍志》始大多数学者都将其列入子部小说家类,但因其所辑条文性质的多样性以及直接以《小说》命名,故是书的“小说”性质历来为学者争论研讨的话题。

齐谐记

作者: 东阳无疑字数:3.58 千字、 更新:2022-07-07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均为十五条。又南朝梁吴均作《续齐谐记》一卷,内容与《齐谐记》相近,有《说郛》、《顾氏文房小说》等丛书本。

俗说

作者: 沈约字数:4.44 千字、 更新:2022-07-07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和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只为博得读者一笑而已,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相对较小。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 “《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 “梁有《俗说》一卷,亡。”清马国翰据此以为后者为刘著。两书均已散佚。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只有四条互异。

续齐谐记

作者: 吴均字数:4.28 千字、 更新:2022-07-07

志怪小说集。梁吴均撰。一卷。均有《吴朝请集》已著录。此集收民间传说故事十七则,其中有著名的田真兄弟共议分财,紫荆树枯。兄弟相感,不复解树,荆应声荣茂,兄弟合财,遂为孝门故事。其他如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九月九配茱萸囊免灾传说,五月五日以栋叶塞竹筒贮米作粽等等, 《隋书·经籍志》、两《唐志》、 《宋志》、 《四库全书总目》均有著录。 《新唐志》误作吴筠撰。 《崇文总目》和《日本国见在书目》作三卷。常见的版本有《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顾氏文房小说》本、《五朝小说》本、《虞初志》本、陶珽《说郛》本等,均为一卷,十七篇。

汉武故事

作者: 佚名字数:8.69 千字、 更新:2022-07-07

《汉武故事》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作者不详。《旧唐书·艺文志》入乙部起居注类,《新唐书·艺文志》书名作《汉武帝故事》。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于作者始称“世言班固撰”,故《宋史·艺文志》从之,径书班固之名。然司马光《通鉴考异》云:“《汉武故事》语多诞妄,非班固书,盖后人为之,托固名耳。”是以即晁氏亦又谓:“唐·张东子(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实际上,当为六朝人托名所作。以汉武帝为中心人物,记载了其一生的一些主要事迹,比如“金屋藏娇”“浮海求仙”“死葬茂陵”等事,又兼及司马相如、公孙弘、东方朔、陈皇后、卫子夫、钩弋夫人等当时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今有《古今说海》本、 《历代小史》本、 《古今逸史》本及《粤雅堂丛书》本、《问经堂丛书》本等。

冥祥记

作者: 王琰字数:4.42 万字、 更新:2022-07-07

古小说。南朝人王琰撰。辑佚书,不分卷。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据自序说幼年居交阯(今越南河内),从贤法师受五戒,后还都,云游各地。此书撰成于梁初,系感于观世音金像显验而著。《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卷。《旧唐志》同,《新唐志》人小说家类。唐前释家书多有记载。此书宋以后史志皆不见载,疑其亡于宋。遗文存《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诸类书中, 《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各有辑佚本,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一百三十一条及自序一篇,绝大部分取自《法苑珠林》,其中有记隋及唐人事,当系后人窜易,非王琰原作。


1 2 3 11